古今中国有名的母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古今中国有名的母亲:佘太君、陶侃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

1、佘太君

外族入侵,宋皇惊恐万状,杨令公战死,杨家七子死的死,伤的伤。已近百岁的佘老太君不得不亲自挂帅,率领杨家孤儿寡妇奔赴沙场,最终打败了西夏。这就是着名的《佘太君西征》。

杨家一门忠烈,杨令公常年镇守边关,孩子受的教育大部分来至佘赛花的言传身教。佘太君平时刚直不阿,下对烧火丫头杨排风视为家人,厚德以待;上至皇帝也不趋衍附势。子女个个教导的热血刚正,都可算是当时名将。

佘太君是一个说一不二,言行必果的女中丈夫。

2、陶母

陶侃母亲谌氏古代饶州人,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

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陶母收到信物,陶母听说是别人送的礼,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

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

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3、欧阳母

欧阳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教子故事充分说明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的重要性。

母教,比学校更重要。中华民族要站起来,需要女性站出来。这不是说一定要女性来做领袖,而是需要培养和建立妇女的道德,来影响男人、影响社会与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成功和他的先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似乎更取决于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培养中父母的指导和教育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所谓的家教和家风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

父母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和父母的文化水平乃至学历没有绝对关系,但品行是否端庄,教育子女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会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一个思想和品德富有的人,在人生处于逆境时不悲,在人生处于顺境时不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贤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