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问题一:要素主义教育哲学主要有哪些基本观点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50年代成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国失去统治的地位.
要素主义者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但在教育观点上却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比根本没有经过检验的儿童经验更有意义.他们还认为,在人类遗产中有着“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着“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所谓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等.而这些要素是人人所必需学习的.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
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见进步教育运动)持批判的态度.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坎德尔认为,要素主义者和进步主义教育者一样,关心学习必须依据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和目的这个原则;但要素主义者认为,那些兴趣和目的必须由富于经验的教师加以改造,因为教师是教材的逻辑组织的主宰者,而且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巴格莱和坎德尔的这些观点,是要素主义者最一般的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者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应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他们还认为一些对学生心灵的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科目,如拉丁语、代数和几何,应作为中等学校的共同必修科目.要素主义者一般很重视智力的陶冶,认为蕴藏在儿童身上的智力和道德力量的资源不应当被浪费;主张提高智力标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
由于特别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力的陶冶,要素主义者主张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教师应属于教育体系的中心,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如果学生对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应该强制他们学习.他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当作为过程的目的和结果.

问题二:要素主义的介绍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50年代成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国失去统治的地位。

问题三: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什么?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做中学。

问题四:《教育哲学》的论述题 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 *** 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
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
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
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
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
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
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