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的《皮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不知谁说的这句话,蔡崇达的《皮囊》是用皮囊诠释一份灵魂和人生际遇。

                  1、认识蔡崇达

    蔡崇达(1982.05.27——),泉州晋江人,作家、媒体人、创业家,国内非虚构写作的践行者,“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生活》月刊《周末画报》工作并任主编之职,也曾担纲央视汶川地震专题纪录片策划及撰稿工作,并与白岩松合作《岩松看美国》系列节目。作为媒体人的蔡崇达,是中国新闻业的最佳特稿作者,其新闻作品曾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以及德国《德意志报》颁发的中国年度特稿奖。

        蔡崇达,小名“黑狗达”,作品印象中他很黑,个头不高,且很瘦弱,因为他是了不起的人,我便没有再百度他的身高和体重,那样显得我太过八婆。

                          2、遇见《皮囊》

    2017年六月,我和同事去郑大改高考试卷。晚饭后,闲来无事,到郑大的跳蚤市场上随便逛逛,发现有人卖书,而且包装还没拆封,于是上前看看,便淘来这本《皮囊》,当时比较喜欢东野圭吾的书,我压根没有看到这本书的作者,只是看包装感觉内容应该不错,就买下来。

      前段时间翻看,发现蔡崇达,翻第一页时,对内容并没有那么期待,因为看到写在前面的话有韩寒和刘德华,便觉得这个文字可能又像大兵的《乖,摸摸头》,或者像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样,充斥着都市气息。

    我算不上有内涵的人,但作为文学爱好者,都有点来自骨头缝里的假清高吧,看文字,我更愿意读一些有厚重感的。

    既然买了,便看完。抱着这样的心理,我继续往下翻看,看着看着,便如写在前面的话所说,泪腺不自觉被刺激,那种叫眼泪的东西溢出来了。有些触动心灵的字眼,让人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3、皮囊深处的乡愁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皮囊》也许可以叫另一个名字——故乡。故乡的海浪声,故乡的石子沙滩,故乡小镇上的石板路,故乡的人,故乡人嘴里的“黑狗达”……这些文字深沉又有力,让人看的眼睛发酸,如韩寒所说,这本书可以看的“慢一点”,再慢一点。

      作者引用了外婆的话,“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是啊!没有有趣的灵魂,空有一副好皮囊又有何用?

      这本书,从外婆、母亲、父亲,又到伴随其长大的故乡的各种人物——张美丽、阿小、天才文展、发小厚朴,还有自己工作后遇见的恩师李大人、成刚老兄。无论哪些人物,都让你感到熟悉,而这些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人生的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你年少时遇见到的人的影子。邻里老乡、恩师或发小……这些故乡的人,这些嵌在灵魂深处的人,会在走路时,会在你谈论工作时,或者开心大笑,旁若无人大哭时,他们忽然蹦出来,思念氤氲。

                        4、《皮囊》的文字

    看完《皮囊》,忍不住在书上划来划去,有些好的文字反复读了又读,尽管都是新生代的作家,但不像大兵的文字,看完一遍便不再看,也不像张嘉佳的文字总给人痞痞的感觉,而蔡崇达的文字,看完后会让人觉得胸口有种东西塞着,疼疼的。

    比如他写“目光可见的,只有模糊的山色中零星的灯光,橘色的夕阳下,缎子一样的河流,以及孩子影影绰绰的嬉闹”,这些充满色彩的文字,会忽然让人心生感伤。

    比如他写“人学会站立,是任性地想脱离这土地,因此不断向上攀爬,不断抓取任何理由——欲望、理想、追求”,生而为人,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许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任性。

    比如他写“仿佛我的胸口淤积着一个发酵出浓郁沼气的沼泽,淤积着一个被人拼命咀嚼,但终究没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团的整个世界”,读来让人能感到他写这些文字时内心的憋闷和阴郁。

    我看一些文,感慨汉字的魅力,那么多的字,看似平常的字组合在一起,表达出来的意思却不同凡响——“声音堆堆叠叠,来回在走廊里滚动。”再如——“这各种声响偶然组成的某种音乐感,还有各种浓度的汗味,将会在你的感官中形成不同的刺激”,你能随着文字很真切的感受当时的情形,这种心境也是你平时遇见过的心境。

    有一些犀利的文字关于人性,关于生死,关于成长;也有一些温情的文字关于老房子,关于故乡,关于亲情……

    《皮囊》让人体悟最深的是,人活着,灵魂的清澈和满足远大于身体和生活的富足,就像写在前面的话所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黑狗达的《皮囊》推荐你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