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原来你就是我那勇敢而又无畏的小孩——《好饿的小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走进孩子的世界,你才能将图画书这样一种统合视听觉的美好艺术更好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上周末在爱阅学院上了朱自强教授的《绘本为什么这么好》的课程,老师提出了“建构”的理论。我们都知道, 一本好的图画书至少会包含三个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讲述的故事、图文合奏呈现的故事 。“建构”正是在这三个故事的基础上,讲读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和阅读体验为儿童呈现的视听觉的艺术。“视”取决于幼儿阅读图画的能力,而“听”则考验的是讲读者建构的水平,这直接决定了儿童阅读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再读《好饿的小蛇》,对日本人气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这部作品有了新的认识。正如朱自强老师所说,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首先也是个吃货。懂孩子,才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作品。

1、绘本主要内容

绘本讲述的是一条涂了红脸蛋儿的橙色小蛇刚从睡梦中醒来,扭来扭去在散步途中发生的故事。

第一天,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张大嘴巴…… 还是咕嘟!

读完我们不禁会联想,也许在以后的每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会发现一个好玩的好吃的,猜猜,会怎么样呢?大概还是继续:啊呜——咕嘟一口吃掉,接着感叹一声:啊,真好吃!

2、绘本精读

(1)重复的句式,富有节拍和韵律感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整个绘本重复着这个句式,节拍韵律感十足,不断重复的韵律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故事,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带来趣味十足的阅读感受。

(2)生动可爱的小蛇形象深受小朋友喜欢

在绘本封面,我们看到一个戴着皇冠的、涂着红色脸蛋的橙色小蛇,鲜明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整个故事洋溢着这条扭来扭去贪吃的小蛇带来的欢乐和惊喜,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小蛇吃完东西后,它的肚子也会跟着出现这个食物的形状,让人眼前一亮,原来美味的食物已经进了它的小肚子里。尤其是小蛇吃进香蕉后肚子的样子,完全是从儿童视角进行的呈现,又搞笑又惊喜,充满了童真童趣。另外,小蛇吃东西前后的表情变化,也是栩栩如生、形象生动。

(3)结尾处有惊喜

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作者为孩子们留下悬念,好饿的小蛇发现的不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棵挂满了苹果的树,此处孩子们可以大胆想象猜测,一个贪吃的小蛇是那么勇敢无畏,他能吞下他看到的任何食物,包括一棵苹果树。当他毫无畏惧地张大嘴巴吃下这颗大树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好撑?难受?满足?还是...?别忘了,绘本是翻页的艺术,当翻到封底时,我们看到小蛇靠着树丛呼呼睡着了。啊,原来吃完一整颗苹果树是那么地满足!

(4)这本绘本为什么这么好?

这本绘本好在哪里?我曾读过一篇书评,评论人以成人本位为出发点,想当然地认为这本书最大的教育意义是启发孩子们不要大口吃食物,要细嚼慢咽...我竟无语凝噎:(

撇开绘本里的小秘密不谈,例如绘本里呈现的食物:红红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紫色的葡萄,白色的饭团,图文结合带给孩子们的直观的关于食物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的认知体验,撇开这些统统不谈,这个可爱的小蛇贪吃的形象,我想每个小朋友都会喜欢的。 我们再回看封面上这个戴着小小皇冠的如小王子般自信而骄傲的小蛇,这不正是我们孩子的写照吗?孩子们勇敢而无畏地探索和尝试,这为他们开启了打开世界这扇门的钥匙,这才是此绘本最高明的地方。任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简单、快乐、自由、无拘无束,这大概就是孩子们如此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我想成人只有把自己的深入骨髓的价值观“有什么教育意义”放下,用童心去体会,才能明白孩子们的阅读乐趣。

平实而朗朗上口的语言、简洁而妙趣横生的画面、让人捧腹的故事情节,推荐给爱阅读的您和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