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4
《老海棠树》是史铁生的一篇短小散文,与《合欢树》一样,都是记事忆人之作。一篇回忆母亲,一篇回忆奶奶。但风格和手法差异较大。《合欢树》的情感更为深沉,不做修饰的叙述笔法流露出无法抹除的锥心之痛,字里行间跳出绝望、回忆,交织痛惜、怀念。这同作者的境遇密切相关,是作品中无法割裂的元素。
“为什么读史铁生?”
“痛给人的感觉最有力度。像是炉边淬炼时飞溅的铁花”
“璀璨而绝望吗?”
少年扭过头,把背影留给我们。
在《老海棠树》的结尾,虽然作者也说那是一种“痛悔”。如果分析一下作者的心理,恐怕“悔”的成分更多一些。这也就让这篇文章脱离了《合欢树》那种语言深沉的平直叙述,而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现作者对奶奶不曾理解与帮助的“悔”。
作者用对话的形式展现隔膜。同时塑造出一位认真、勤劳、自觉而又远离时代的老人形象。文中不止一次说她站在老海棠树的树影里,具有什么样的意味?
文中写春夏秋冬,四幅图景,两重转变。一重是孙子从不愿帮奶奶到主动帮助,一重是从嘲笑到理解。这两个转变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四季的布景是别有深意的,既是海棠树一年四季的生命轮回,又暗指人的生命四季,幼年、少年、中年、老年。
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常用的手法。一种是赋予物以生命,物即是人,比如《马缨花》《白杨礼赞》;一种是把物当做线索,贯穿整篇文章,比如吴伯萧的《灯笼》。这里的老樱花树是指奶奶本人,还是一个影像呢?我觉得应该属于第二种。老樱花树就是一个背景。奶奶在春天的樱花树下糊纸盒,在夏天的樱花树下织补,在秋天的樱花树下扫地。冬天,老樱花树丫叉的枝条也窥探着在灯下努力学习的这位老人。由此可知,老樱花树是作为独特的景致存在,而不是物与“我”的合一。“站在老樱花树影里”指现实中的樱花树影,也指人物所难以跳出的时代宿命。
面对浩瀚天宇,苍茫大地,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寂默无助往往是普通人躲不开的难题。奶奶的那种无可慰藉的迷茫,并不单纯是因为孙子的不理解,更多是源自生命的困顿。好像在掌握中,又似局外之人。华树经年,奋斗不止,才应该是生命的主流。
“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
主语是“奶奶的目光”,从老人的角度同眼前景物一一告别。“离开……,离开……,停留……,飘过……,飘过……,飘向……”
当我们把这些词语单独组合的时候,一个由近到远的层次关系浮出水面,以含蓄的方式表述奶奶的离开。
情感和情感的表现途径是写作的左手和右手。自然生成的圆融之态才会是最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