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知识 气功的基本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公元前二世纪前后的『黄帝内经』中提出:“宇宙万物中, 均有被称为原动力的“气”,人体内也存在着流动的“气”。体内有丰富的“气”且流畅,称健康,(元气)体内“气”不足或淤滞时,称有病(病气),即“气”是人体之“本”。注意关键词:气、健康。上述“气”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基本的思想之一。

汉语名词“大气”、“二十四节气”等中的“气”,是雄大的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强力的能量,(如森林浴、太阳浴、温泉等感受到的能量)。这些“气”和前述体内的“气”有很大的区别,称体内的“气”为内气,大自然中的“气”为外气,均为宇宙生命的一种能量。

“内气”可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从父母获得的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减少,若放置不顾,容易生病。“后天之气”是由饮食、呼吸、睡眠、运动(无自觉地补充气)等自力补充的气。高龄者为了维持健康,自觉地补充“后天之气”是十分重要的。

『黄帝内经』中,“气”学说以外作为基本概念的还有经络・穴位学说。

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

体内有12个重要的脏腑:肝、心、脾、肺、肾(五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和心包(心脏膜)。这些脏腑均由各自的导管联系着,称这些导管为经络, (名称为肝经、心经、……)。体内纵方向联系的称为经脉,(12条)称12正经:它们循行于体表,各联络一特定脏腑,相互首尾相联,连贯流注,又通过其他脉络更紧密相联。经脉分枝出来横方向的导管称为络脉。此外,身体的正、后面中央线上有任脉、督脉(由任、督两脉构成的环被称为小周天循环),和12正经一起称为14经脉。气功中的经络系统主指14经脉。任脉、督脉是14经脉中最重要的经脉,和所有的正经均有连接。

经络中的内气,从经络始点开始向终点方向流动(经络循はそ行方向)。经络中,有充足且流畅的内气时,称经络被活性化。此时,各脏腑由于能量(“气”)充足、新陈代谢正常、机能顺调,此时身体健康。反之,经络中流动的“气”不足且流动不畅时,脏腑内的能量补给不足,脏腑机能发生异常,此时身体有病。小周天循环被活性化后,能引起12正经的活性化,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本气功重视小周天循环的活性化。

一天中,14经脉中内气的流动状态,随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由古人的长期实践而发现子午流注表,指明了12经脉(任督脉以外)一天中活性化的时间段(时辰)。利用下述子午流注表,在适当时辰内修练气功,将会提高气功的修练效果。

该表指出,膀胱经一天中活性化的时间段(时辰)是15~17,再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膀胱经属北方向。因此在15~17时辰、朝北练习气功,将更易激活膀胱经的活性化,从而促进与其联结的膀胱经的功能。前列腺可看着是附属于膀胱的腺体,在修练前列腺康复气功(第2章)时,可在15~17+北环境中修练。 

穴位学说的基本内容:

(a)穴位系统

经脉在体内深部和脏腑联系着,当接近体表和皮肤接触时,称此接触点为穴位。即,穴位・脏腑・经脉三者保持紧密关系,当刺激穴位时,将会影响经脉、脏腑与内气的流动。上述14条经脉上有约360(左右约720个)穴位,“眼康复气功”有关的穴位约22个。气功中的穴位,不要求正确的位置,是面的概念,而针灸中的穴位位置是点的概念。

(b)穴位的状态和“气”的流动的关系

穴位因种种原因,会处于紧张、闭塞的状态,从而影响经络中“气”的流动。若对这些穴位给于适当的刺激(如敲打、按摩、针刺等),这些穴位就会处于放松、开放的状态,就能改善相关经脉中“气”的流动状态,称穴位活性化。人心情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肢体处于悠闲自在时,穴位容易处于活性化状态。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植物神经平穏失调)时,各处的穴位均会处于闭塞状态,相关经脉中“气”的流动不流畅,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所以,穴位的状态和植物神经有密切的关系,穴位有调控“气”的流动的功能。

隠态系统、显态系统

经络・穴位学说和“气”学说,是对人体生命的一个认识,其正确性要用实践或精密机械来确认。但“气“、经络、穴位等物质的存在,至今还没有发现,其正确性受到质疑。但基于“气”学说、经络・穴位学说创设的针灸、按摩、中医等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渐渐在世界中普及、为人类健康、繁荣作出重大贡献的事实,不可否认,学说的正确性被实践证明,被世界承认。最近、中国医学界提倡二系统学说:人体中存在着二个系统,一是以“气”为中心的隠态系统(中医学的研究方向)、一是以物质肉体为中心的显态系统(西医学的研究方向)(第14届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2017.9.27~29、论文集),引起世界议论。

约在1500年前晋朝(5世纪),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诞生。道教的终极目标是让道士(道教信徒)长命百岁,为此必须要研究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这是道教在创建气功及其理论上有所成就的重要背景。道士许逊在『净明宗教录』中首次使用关键词“气功”这个名词,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是表意文字,气功的“功”字由工(工作)与力(努力)组合而成,功其意和‟锻“(炼)相当吧。锻其意为:通过多次重复(努力)的工作,将会得到卓越的成果。如锻铁其意:在高压、高温等条件下,通过无数锻打,就锻成优质的钢材。即,气功其意为锻气,经过长期、反复的练功,将会得到卓越的气功效果。

根据“气”学说、经络・穴位学说,气功定义=锻“气”,有如下二意义:

第一意义:让经络里“内气”流动更流畅,以达到温养先天之气的目的,即能量的交流现良好状态、新陈代谢顺调、保持健康。

第二意义:高效率地把“外气”吸入经络内,以达到充实后天之气的目的,即体内全方位能量充足,增强健康。

道教为了达到道士长命百岁的目的,要求毎日修练气功,通过这种人体活动,达到“内气”流动更流畅,更充足,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人体的任何活动均通过思维、呼吸、肢体三活动来实现。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三活动是天生具有的生理活动方式。道教长期的气功实践中得知,若在气功时,采用思维、呼吸、肢体的生理活动方式,将不易达到“内气”流动更流畅,更充足的目的,从而创设了思维、呼吸、肢体的气功活动方式,这是气功三原则创设的背景。

调心是练气功时思维活动的规定,是修练气功成功的核心,是三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

调心规定:练气功时,注意力集中在气功要素(基本姿势、功法名、呼吸、动作顺序、次数等)上,全意识处于内向状态。

日常的思维活动是外向状态,和气功的内向状态思维活动是绝対不同的。在调心操作时,边调整思维活动状态(从外向→内向)边练气功,若在练气功时采用外向状态的思维活动,那是在练普通的体操,而不是气功。

三原则中,最难操作是调心,为了容易达到全意识处于内向状态,根据道教的心系一处法,本教材提出了调心的一个可操作方法,即发声号令法。在教功中,号令指功法名称、呼吸次数和动作次数等气功元素。练气功时,大家边默读号令,边作动作,气功以外之事就不易考虑,调心的操作(内向状态)就有可能容易实现。此法深受欢迎。在家自己修练时,边发声号令,边作动作,既有利内向状态的形成,锻炼记忆力、锻炼呑咽筋肉,对防止误咽性肺炎有益,对高龄修练者十分有利。为此在自己修练时提倡发声号令。

气功时、全意识处于内向状态时,称此状态为“入静状态”(思维状态),日本情报科学专家对专业气功师“入静状态”的脑波进行测定,判明为α波(波长:8~13赫兹)。一般人心情在轻松愉快、肢体悠闲自在即放松状态(肢体状态)下脑波呈α波,故思维的“入静状态”和肢体的“放松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即肢体放松状态⇔思维内向状态。现代医学巳论证了放松状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调整植物神经平穏有良性作用,可见调心在气功中的重要性。

眼康复气功的全部功法(疏通部、内收部、康复部)均在调心原则下操作,自觉用发声号令练习,必能达到气功的健康效果。

调息是练气功时呼吸活动的规定,是修练气功的动力,是三原则中的源泉。

调息规定1:呼吸用鼻、闭口,用普通的呼吸。 “吸・呼”一次,称“一回运气”。为了易达到全意识处于内向状态,根据道教的数息法,一次运气中采用“5:4呼吸方式”,即呼・吸时间比为5秒:4秒。边呼吸、边数呼吸时间是适合老年群体的呼吸法,而呼5和吸4这个时间关系也是根据笔者多年教授老年人气功的经验得出的。

为了易掌握5秒:4秒的正确性,提倡利用节拍器(秒摆)。

调息规定2:气功的动作节奏和呼吸节奏保持同调,称其为调息要点。称符合“5:4呼吸方式”∔调息要点的呼吸法为气功呼吸法,它和日常的生理呼吸是绝不相同的。

在调息操作时,边调整呼吸活动状态(从生理呼吸状态→气功呼吸状态)边练气功,若在气功时采用生理呼吸活动,那是在练普通的体操,而不是气功。

由医学实验可知:呼吸和植物神经系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全意识集中于‟吸“时,会引起瞳孔扩大、肠鸣减弱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全意识集中于‟呼“时,会引起瞳孔缩小、肠鸣亢进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现象。眼康复气功的内收及眼康复的修练中,全意识集中反复操作121次吸和呼,从而交叉引起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这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有效方法。日本植物神经研究第一人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小林弘幸教授也提倡(2017.11.5. 読売新闻の健康栏“气なら”の记事)和“5:4呼吸方式”类似的”6:3呼吸方式“,以提高植物神经的平穏力、提高免疫力、改善肠内环境、全身血液循环,恢复疲劳,并称其为长寿呼吸法。因老年人的许多病痛(便秘、胃痛、畏寒、失眠等)均和植物神经系统失调有关,“5:4呼吸方式”对此有改善效果。

再,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上月正博教授提倡的肾康复体操(肾脏病は运动でよくなる!2019.3.出版),其中使用了气功原则二调息的气功呼吸法(5:5呼吸方式+调息要点),以提高肾脏功能康复的效果。

调身是练气功时,肢体活动的规定和修练气功的基础,

  调身规定1 :坚持 基本姿势 ,这是气功的最佳姿势,能改善修练者的不良姿势,有助于内气的流畅。

  调身规定2 :发声号令专注气功要素(基本姿势、功法名、功法顺序、次数(3的倍数)等),追求正确的动作、易形成“入静状态”、追求肢体放松状态的形成。

基本姿势 采用直立姿势,从头至足的五个重要部位姿势作出下面的规定:

      头朝正南、双目微闭,

      口轻闭、舌抵上颚(要点1),        

      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

      背骨、腰骨、两膝三者呈伸直状态(要点2),

      两足平行分开、前后齐与肩同宽、全足指紧贴地面。

在调身操作时,重视基本姿势、按发声号令追求正确动作,促使肢体放松状的形成,这和日常的肢体生理活动有本质区别。

注意三原则中的三个关键词: 调心、调息、调身(三调) 。气功的基本操作就是将生理活动调整为气功活动,即气功的操作就是三调的操作,才能练得气功的技能,才能得到气功的效果。离开气功三原则来练气功(所谓新兴气功),其实练的不是气功,而是一般的体操。因调心要求思维处于内向状态,属于心理活动,调息要求用气功呼吸法属于生理活动,调身是追求身体的放松状态,是生理、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不难理解气功活动是属于人体生命学领域。

上述气功三原则,以调心为核心、调息为动力、调身为基础,三者互有联系、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气功效果的最终目的。三原则也可称气功三技能,是气功特有的要求,这是和其他体育项目的重要区别。现代技术和医学理论巳经证明:气功三原则在提高身体免疫力、植物神经系统平穏力有重要作用。 (参考2002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针灸与免疫“第14~16章)。眼康复气功是十分重视三原则的操作,是老年群体精神、体力健康的守护神。

把前述六个关键词:气、健康、气功、调心、调息、调身统合成一,就是道教创设的 筑基功 。它就是按气功定义来操作练气(让气 流畅、充实 ),以达到温养先天元气、充实后天精气并重返先天的目的,容易明白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和延长寿命的目的。筑基功是‟康复气功系列”的基础。

修练气功时,因三原则(调心、调息、调身)的综合效果,在体内经络的某些地方,由于“气”的流畅、传导等原因,会感觉温热、寒觉、筋肉微动、麻痹、针刺、压迫感等,称此为 经络感传或气感 。这些气感,在气功修练过程中,是经络的一种特殊反应,是气功效果的一种标志。练气功时,不认真操作气功三原则时,经络感传的反应就不足,就难感觉到气感,气功效果也不明显,可认为修练的不是气功而是普通的体操。一般说,认真操作半年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气感。

一般讲,初练气功的人,对气感的感受是暧昧且微弱的,是否真正感到气感尚未明白。“眼康复气功”研究会主辧的气功教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下述修练记录表,经常和我交流,教室修练时,利用平时记录的修练记录表,相互交流气感心得,取得满意的结果。

说明 :若今日A动作时,眼有某种气感,请记入修练记录表,下回修练同样A动作时,确认眼是否有同样气感,若感到同样的气感时,这气感应该是“气的刺激”。当然,今后同样动作时,应该会感到同样的气感。若感不到前次的气感,可能这次三原则没能认真操作,请再实践。开始,气感敏感度是比较弱,即使感到印象也浅而不易记牢。因此,即使稍微感觉到的气感,也应记入修练记录表,下回也能确认。

目录

开场白 - 我的气功人生

准备知识 气功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 眼康复气功 - 筑基功

第一部 眼康复气功 - 眼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