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孙玉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阅读已经接近了尾声,可能读过的朋友偏向喜欢故事里的孙少安或者孙少平这两个主要角色。

但是,每每触及心灵,让我热泪盈眶的人是父亲孙玉厚。

想到孙玉厚,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他,顽强、温暖、开明。

1、 顽强

孙玉厚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忠厚老实,也许有人说他无能,开篇的时候,所描写的家里的光景,确实是很惨,似乎再穷也不知道是啥样的了,生在如今这个物资过剩的年代的我们,是无法体会吃不饱是什么感觉的。

我也就是经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事,家里时常要到别人家借粮食吃,每天上学前还得早起割猪草喂猪,田里有干不完的事,要挣工分。

然而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孙玉厚作为一个农民,却能重视教育的作用,首先是供弟弟上学,虽然弟弟并没有珍惜哥哥的这份心,半途而废,要娶媳妇,但是孙玉厚也没有埋怨弟弟,依然选择借钱给弟弟办婚事,并把自己的住处让给弟弟。

四个孩子,少安、少平、兰花、兰香,他都做到了竭尽所能,作为读者,真的不能对这个老人要求再多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是当时大环境下的常态,再苦,老人也坚持让娃娃读书,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正是他的这个观念才影响了孩子们。

到了少安结婚,老人再次借钱给儿子置办,儿子怪爸爸借得太多了,以后怎么还?但是爸爸说不想委屈孩子,本来为了家里的生计,已经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所以结婚的事上,一定要对得起孩子,这就是一颗父亲的心,也是父爱的力量,再苦,也要咬着牙过,欠的钱再多,努力还,总归还得清的。

这就是朴素的农民孙宇厚,顽强的孙玉厚!

2、 温暖

孙少安为了让砖厂东山再起的时候,除了在原北县胡永和的帮助下贷到了三千块钱,但是还差一千块钱,这个时候父亲站出来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一千块钱其实是平时少平每月寄到家里,为了给父亲盖新屋的钱。

父亲为此还特地写信给少平征求少平的意见,不用怀疑,少平不仅支持,而且还说如果有困难,他还可以在煤矿转借给哥哥。

少安和媳妇秀莲听到父亲和弟弟的这些话,都流泪了,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骨肉亲情,读到这里,我也泪目了,我为这样的家庭感动。

我想,如果不是父亲首先做了榜样,让这个家庭的力量总是凝聚在一起,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是不会有的。

想到了,前不久家里一位老人去世,老人生前有几十万的积蓄,两个儿子为了这些积蓄动了很多心思,几乎都瓜分尽了,只留了一小部分给还在世的母亲,真的令人唏嘘。

3、 开明

老人身上还有个特别难得的品质,就是开明,同样在那个父母之命不可违的年代很少见,孙玉厚很尊重孩子们的决定。

少安在媳妇秀莲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分家,这个时候老人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选择理解和支持,并且暗暗地帮助彩莲,劝解顽固的儿子,让他不要担心。

当少平决定离开家乡,去黄原闯荡的时候,父亲孙玉厚面对已经有独立思想的儿子,选择了尊重。

当少安要扩大他的砖厂,邀请了县长、乡长、双水村父老风风光光地举行“点火仪式”时,所有人都挤在热闹当中,唯独孙玉厚在一片玉米地中,望着不远处蜂窝式的人群,满心的忧虑,冥冥中老人有种不详的预感。

但是老人并没有泼儿子的冷水,即便是这样的预感成真,少安的砖厂破产了,老人也并没有指责和说教,而是和儿子一起默默承受着这份痛苦。

想一想,即便是如今接受新式教育的我们,也不能说人人都做到这样吧,我们不由自主地就成了控制型父母,对孩子经常指手画脚,化身虎妈狼爸。

虽然是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是孙玉厚身上的这些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少安和少平两兄弟,让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闪闪发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