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工作为何别人做的快又好?这4种方法,让你离高效更近一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企的省级机构做专员,同岗位七十多个人,大家都在一个大的办公室里,做几乎一样的事情。那时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和绩效两部分构成,同岗位的人基本工资都一样,但因为每个人绩效不同,最后拿到手的工资差距有些大:大多数人工资区间在4000至5000元,最少的人只能拿到2600至3000元,而最高的工资能达到8000元,与最低工资相差3倍左右。

进入社会后不难发现,同样的工作内容,有的人完成的又快又好,速度和质量并存,也有些人不仅做的慢,还会漏洞百出,然后再花时间去查缺补漏,导致恶性循环。为什么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产出和结果却不一样呢?

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工作习惯不同 。观察那些工作效率低的同事,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性:早上上班后先泡茶打水,然后聊会天,上班一个小时后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并且习惯性的先做容易完成的事情,把不好解决的事情留到下午或者临下班的时候才做。

这种现象是典型的职场拖延症:能下午做的事就不上午做,能拖到明天的事就不放在今天,越是有难度的任务越拖着不做。

但是, 职场中有难度的任务,往往是重要的事情 。

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 四象限法则 ,将事情按重要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类: 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

如果目的是高效率工作,重点应该做重要的事,但很多人的习惯是先做紧急且轻松的事,做事顺序是:紧急不重要,紧急重要的事(适当拖延),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的事(无限拖延)。

以紧急性为主,这就导致了,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而紧急且重要的事情,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困难、拖延导致仓促完成。

比如下个月1号要开会宣导新的产品A——电子单据的操作和上线,这个项目由总公司负责后台更新,领导交给你跟进这个项目,并在开会时向分公司的同时宣导,目前还剩两周的时间。对新项目了解不深,本来首先要做的是明确产品A的性能、操作方式等使用情况,但经过几次询问,你还有些细节摸不清头绪,产生的困难让你无法投入PPT的制作当中去。畏难情绪促使你不断的放下A,去做相对容易完成的事情,到了第二个星期的周四,你觉得不得不做PPT了,焦虑和急躁也随之而来。

美国的时间管理大事博恩·崔西认为,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每一件都完成,要想提高个人效率,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才能做到驾驭时间,真正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中强调: 提高工作效率,关键在于做重要的事 。观察身边的高效率人士,不难发现,他们通常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能让自己收益最大的事情上,并且他们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那么,如何抓紧重要的事,提高工作效率呢?

ABCDE法则是制定计划的有效工具,使用ABCDE法则的意义在于,分清事情的主次。每个字母代表的意义如下:

沃伦·巴菲特曾说过:“成功的秘密非常简单,我会对当下不重要的事情直接说不。”根据ABCDE法则,我们在制定一天或一周计划时,可以将各个任务按照字母等级分类,并有选择性的放弃一些不需要做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计划时,标有A的事件,就是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根据重要事件的紧急程度,还可以将其分为A-1,A-2等分类标记进行区分。

《吃掉那只青蛙》中, 强迫效率法则 是指:“时间有限,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但只做那些以后能获得正面效果的工作,做与完成最大目标有关的工作,你的时间是足够的。”

要想区分哪些事是重要的,你需要先问自己“对我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也就是说,搞清楚什么才是能让你提升价值的关键领域。

在众多的工作事项中,挑出“最有价值的事”,同样可以使用 “二八定律” ——80%的职业贡献来自与20%的工作内容。文章开头提到的效率低的人,大都是每一件事都做,完全不分主次,忽略了其实只有那20%的重要内容,能为公司提供更大的贡献。

很多人有习惯性拖延,总想一次性做到完美,尤其是面对有难度、会承受一定压力的任务,经常在临近时间截止点的时候完成工作,造成的结果就是质量没有那么优质,而且更容易犯错误。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先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结点,先完成任务,再用剩余的时间进行优化。这就好比盖房子,先搭建钢筋框架,再填充水泥等完成整体结构,搭出来的房子要比直接铺砖的房子牢固的多。

面对重要的工作时,永远要想着多准备20%的时间,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一天能完成的PPT,要多预备2个小时的时间。很多事情在完成的时候,实际会花费比预计更多的时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会有哪些突发情况。

如果是需要别人配合完成的任务,则需要预留更多的时间,以防意外状况的发生。

以上四个法则是从要事优先和时间管理两个方面提出的建议,实际上,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方法,亲身实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歌德曾说:“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最重要,不要被不重要的事情左右。”这句话道破了高效工作的真谛,对于很多人来说,养成习惯和拉开差距就在毕业后的3至5年中产生,如何在相同的时间里提升并展现自己的价值,是职场新人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