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上大学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母辛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儿子上大学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我认为您可能对孩子过于溺爱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去体会,才能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很纯洁,很简单,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当孩子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就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自立

孩子慢慢的长大,首先要学会的是自立,比如2-3岁就要自己学着吃饭,5-6岁学习自己洗袜子这样简单的衣服,自己会叠小被子。10岁独自上学放学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让孩子去体会去感知这个世界,让他们亲自去做,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去做。比如喂饭,这个很常见,久而久之,孩子不会或者不愿意自己去吃饭,觉得父母理所当然的应该喂饭。

孩子要学会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不易。鼓励孩子帮帮助父母多做家务。待到孩子16-17岁,甚至可以让孩子做假期工,勤工俭学,亲自体验一下挣钱的不易,体验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第一笔钱的成就感。体验了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才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就说我身边的朋友吧,从小家境一般,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寄宿,几乎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父母是务农的,懂得也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不违反原则,父母就允许孩子自己去做。从小得到锻炼。现在已是而立之年,事业有成,安居乐业,也很孝顺。

反之,前两天看金牌调解,故事中母亲对儿子溺爱,20几岁了衣服还要母亲给买,衣服要母亲给洗,不务正业,外债累累,母亲因爱子心切,用其养老钱为子还债,即使这样,儿子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感激。为什么?因为他从小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太多了,根本不懂得回报父母恩。

所以,教育子女,想一万次听一万次说一万次,不如让他亲自去努力一次。无需多言,自然能够从心体会。

题主这样的儿子,其实是众多同龄人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年轻人几乎缺乏一颗感恩之心。

为什么会这样?责任在谁?好好反省反思,都是父母奶奶爷爷当孩子从小时就过度宠爱,甚至溺爱。

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孩子,男孩是家中小皇帝,女孩是家中小公主。由于独生子女,所以都是父母掌上明珠,心甘宝贝。于是,倍加疼爱,呵护,在家里,一个小孩让几个长辈哄着,惯着,疼爱着,有求必应,都是娇生惯养,所以,小孩从小没吃过苦,没有受挫折,不吃苦的人,不知苦是什么滋味,也就不知道甜,没有比较,难怪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父母的付出不容易,长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让孩子只知道得之容易,得之应该,所以,长大了, 社会 又是大染缸,受到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年轻人的“三观”逐渐形成了,因此,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感恩的心,意志薄弱。

借此,呼吁广大家长千万别宠爱更别溺爱孩子。良好的家教家风有利于孩子的身心 健康 成长。

那是因为你以前太溺爱了,让孩子觉得父母的养育是理所当然,孩子的心态还没有成熟,是幼儿心态。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辛苦,你得让孩子自理,独立,在这个过程中,他才能体会到困难与艰辛,有了这样的感受,才能推己及人,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儿子上大学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母的辛苦?这是你教育出问题了。你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吃苦,在蜜水里“泡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英国的哲人查尔斯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要想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必须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从小感觉生活来之不易,必须经过艰苦奋斗,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回报。

现在的孩子生活中阳光好时代,可以说是:条件好,遇事少,父母爱,亲朋护,老师同学乐呼呼!较多的孩子生活在顺境之中。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肩负着升学的压力和重任,又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体会生活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体会父母的辛苦了!

2.看到别人的父母艰辛的画面就会想到自己的爸妈,细细品味自己父母的不易。

3.在学校开班会,听到《烛光里的妈妈》或者《父亲》,听到别人家的故事,孩子们就会眼泪哗哗的流下。

我们俗话说的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抱孩儿不知报娘恩”,“老不歇心少没良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出真知啊!

“时间会磨练一个人,时间会让人成长” 所以,上大学了也还是孩子,没有真正走向 社会 ,去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再给孩子些时间吧!

生活丰富,诱惑多多。大学生了,学习,考试,打 游戏 ,花钱,交友,谈恋爱,偶尔还会有饭局……“李白他很忙,我比他还忙……”父母安在,要钱拿来,孩子们忙碌中就可能忽略了自己的老爸老妈!

有些孩子爱表达,会表达,和父母亲密无间,女孩较多。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表达,也不表达,其实内心爱爸妈。这样情况男孩子多。

只希望想要亲子关系更融洽的父母听听如下建议:

你说孩子都上大学了,还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没参与过劳动,没体会过辛苦,不知道辛苦这个概念。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参加过劳动,没参与过父母工作的场合,不知父母辛苦赚钱的不易。加上,现在家里孩子不多,自小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多位亲人的疼爱,心里可能有种对我本该如此,没必要回报的心里,殊不知父母的心也需要温暖的。

二、大智若愚,心智高。因为心智高,没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以前曾报道过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他父母去学校看他,露宿在外,确没有一句暖心的话。这些学生不知是否心智过高,不把这些凡事内化于心,并外显其身。

三、缺少引导教育。我们就应该从小对孩子有亲情教育,对人有礼貌,对帮助过我们的人要有感激之心。不能等问题出来了,在亡羊补牢,或不知怎么来补。

还幼稚,检查自己!

做你自己甘心乐意的,不要期待报偿。要么别做。抱怨是苦毒。期待是捆绑。

寻根究源,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懂得理解父母,没有感恩之心:

以上所述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分析,下面我们来一起寻找一下孩子为何不懂理解父母,没有感恩之心。

大家都知道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也是不求回报的,大多数父母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所谓,但是水满则溢,爱满也是一样,过度的爱就成了溺爱。

1.错把“溺爱”当作爱,爱孩子无底线

这是大多数父母的真实写照,错把溺爱当做爱,处处对孩子溺爱,没有底线。 从小就对孩子溺爱有加,对孩子有求必应,含在口中怕化,捧在手中怕摔,宁愿自己吃苦受累,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明明只是一般家庭,却活生生的把孩子养成了王爷。

2.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从不让孩子插手。

孩子作为家里的一名成员,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家务劳动,一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生活能力,二是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从做家务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很显然你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3.金钱上过于满足孩子,让孩子觉得钱来得很容易。

从小一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很显然, 从小你对孩子实行的是“富养”,没有过吃苦教育,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都让孩子拿去挥霍,从小享乐惯了,没有吃过苦头,长大了怎么可能就突然会换位思考呢?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小结:父母过度溺爱才是毁害孩子的一把刀,从小就在他的思想里种下了“毒瘤”,蜜糖罐里长大的孩子,怎么吃都豆腐渣的味道,慈母多败儿,一切都源于父母的溺爱。

1.父母没有教孩子要感恩。

合格的父母不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尤其品质的培养,一个人品质的好坏,对他将来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 社会 ,感恩自己,让孩子懂得自己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和 社会 方方面面都有关联的。

2.换位思考的能力

生活中家长把孩子捧在制高点,居高临下,凌驾于父母之上,宛若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就如同伺候主子的奴才。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理解你们的辛苦, 因为你们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把孩子固定在了最享受的位置,只知道“盘中餐”,不知道还有“粒粒皆辛苦”,没有接受过家里的困难,不懂换位思考。

3.没有对孩子进行吃苦受挫教育

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应该属于顺风顺水,学习上先不说,生活中肯定没有遭遇过挫折,更没有吃过苦,家长一定是替孩子抗下了所有,让孩子一帆风顺,导致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太过顺利,得益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父母的辛苦付出。

小结:父母从小对孩子除了学习以外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没有感恩之心的关键,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导致孩子,不理解父母,不懂感恩。

孩子现在这个样子,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呢

父母应该做到:

1.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好好交流,告诉孩子这些年的种种过往。

父母趁孩子在家,关上门好好和孩子聊一聊,让孩子知道过去你们是如何为他付出的,吃了多少哭,受了多少累,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现状,自己的收入。

孩子你不推他一把,把他保护的太好,他永远不会长大。就如很多电视剧里为什么很多人的父母,突然间就去世了,留下孩子独自一人承受痛苦和压力,父母的死去换来的是孩子的成熟,独当一面。但是这个代价有点大。编剧的目的就是告诉观众朋友,一个人不成熟,没有经历过事情的人,要想让他长大,成熟就要置于死地而后生。

2.缩减孩子的生活费

缩减生活费,断掉一部分孩子的经济来源,让其生活质量下降,逼其体验不同的生活,让其明白,自己之前是多么幸福,通过对比,刺激孩子思考,让其自己领悟。

3.鼓励孩子去尝试做一些兼职,体验生活

孩子现在应该还放假在家,等秋季开学,可以和孩子谈一谈,开学以后在自己上大学的城市,尝试做一些兼职,自己尝试一下如何赚钱,通过赚钱让他体会到生活的不易,钱是怎么来的,到时候自然会明白父母的辛苦。

小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有远见的父母一般都狠心,父母一定舍得让孩子去吃苦,体验生活,换位思考,才能理解父母的不易。

综上所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不能仅限于学习,生活上无节制的宠爱,要让孩子有感恩之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不能一味的宠溺。

我是丝雨润春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