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不适合的3种治疗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心脏病是当今 社会 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和癌症一起被称为当今 社会 的两大杀手 。患心脏病的人都是气血亏虚,寒邪较重,免疫力低下,无法给心脏足够的动力,导致心脏搏动无力或加速搏动。

既然已经气血亏虚了,那么有些消耗气血的治疗就不适合了。

针灸

通常将“针法”与“灸法”通称为“针灸”,比如说:“有病可以去扎扎针灸”其实针与灸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心脏病的病人由于气血亏虚,所以经脉内气血不足,“不通则痛”,所以出现肩部疼痛(小肠经)、颈部疼痛、或者周身疼痛。这些病人都属于“阴盛阳虚”,阳气严重不足。《皇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讲: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陷下则灸之。也就是说只有气血不亏(不虚)的人,才能用针的方法,而现在的三阴经症,应该用“灸”的方法。只有“灸法”才可以避开脾胃,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祛除寒邪,通调经脉。但中医的灸法不是普通的艾灸,而是直灸,就是用艾火直接作用到穴位上。

按摩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按摩,觉得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周身不适的症状。其实心脏病的病人不适合按摩,因为按摩也是调动身体的气血去纠正经脉不通的地方,和针灸的原理基本一样,也会大量的消耗气血,虽然暂时的缓解症状,但是越按越虚。

汗蒸

这个一直受很多老年人欢迎的,可以“排毒”“祛湿”的治疗办法,其实是对身体伤害“最大”的。体内的垃圾只能在经脉通畅,然后通过适当运动“微汗”的办法才能排除,没发现运动后出的汗是粘的吗?而体内的湿气只能通过充足的阳气才能化开,而不是祛除(可以看我写的关于湿气的文章)

《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阴者藏精而起焏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不足就会导致固摄的能力较弱,所以就会导致体内寒邪加重、元阳外散。汗蒸后出的大汗,更加重元气外散(汗为心之液)。没发现“汗蒸”出的汗都是水样的吗?不粘、也没有味,那都是好东西啊!

所以,心脏病的病人要以“补”为主,而不要“泄”,中医的补其实是“固摄”的意思 ,也就是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经脉通畅,在低水平达到一个阴阳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治好“心脏病”,才能保持身体的 健康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