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山珠的文化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滚山珠”作为独树一帜的苗族芦笙舞,其特色可以概括为“古”、“土”、“活”、“难”、“高”五个字。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苗族社会内部系统。二是作为观众的观摩者的外部系统。
在迄今为止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苗族的族内婚姻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实(现在已有所改变),由婚姻组建家庭,家庭组成村落。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和以家庭为基础组成聚族而居的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这些作为“滚山珠”的保存、发展的村落环境,其意义自不待言。苗族有敬重老人,敬重师长,敬重芦笙艺人的优良传统习惯,这使得芦笙舞的学习和传承能得到老人的关心,师长的支持,芦笙手的喜爱。而每一次学习和演出,或许正是老人们讲述本民族迁徙的历史用以教育后代学习先辈的英勇壮举,自强不息,通过演出和观看演出复述历史。艺术化的复述历史又能更加生动的教育年轻人热爱自己的民族,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爱好狩猎和竞技则是体现是否强壮有智慧的重要方法。如能自己去猎获雉鸡的尾羽,又能吹奏芦笙跳起技巧极高的舞蹈,这样的青少年必定赢得社会的敬重,姑娘的青睐。芦笙是芦笙舞必需的伴奏乐器和道具。纳雍县的苗族芦笙制作享誉全国,畅销省内外。猪场民族乡的杨光富一家就有4代人制作芦笙的历史,杨光富、杨光华兄弟俩制作的芦笙还获得过全国民族乐器制作奖。节日喜庆的美好时光,在坡头、在地坝、在山野、在庭院、在学校、在花场,会看到苗族青少年们跳犁牛舞、背脚舞、翻掌舞、斗鸡舞等。每年农历的二月和八月,必定又是苗族青年人比赛嘹亮的歌声和优美芦笙舞的好时节。有能工巧匠制作芦笙,有众多的青少年热爱歌舞,这些深厚的文化沃土,滋滋润润地涵养着“滚山珠”,使这枝芦笙舞蹈奇葩越开越艳丽。1993年,培育了“滚山珠”这朵奇葩的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被贵州省文化厅以黔文群(1993)07号文件第一批命名为“苗族芦笙技巧‘滚山珠’之乡”。
就观众和观摩者一方而言,世界进入工业化社会。现代文明的利与弊都充分展示暴露出来。过分修饰的艺术给观众造成的是一种缺乏内涵的外强中干的印象。舞蹈的创作在现代派舞蹈观念的冲击之下,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哗众取宠的色彩。而交际舞的大量流行似乎又简化了舞蹈创作的复杂劳动。人类的思想意识在经过现代文明的淘洗后自然会引起一种反弹,这就是返朴归真思想愈益强烈。“滚山珠”带着纯朴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经跨上舞台,便顺理成章地赢得了大众的倾心。同时,求新好奇永远是人类不会满足的欲望,“滚山珠”以其服饰道具配器之新与舞姿造型之奇满足了观众的这一愿望。礼失而求诸野,艺穷而求诸民。民间是文艺创作深厚的沃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滚山珠”精湛的舞姿又一次敲击着艺术家们的思维神经,激发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这是她越来越红的外因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