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密关系的42个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安全型:对亲密关系和互相依赖安心,乐观、好交际

痴迷型:对有损亲密关系的任何威胁都不安和警惕,贪婪、妒忌

恐惧型:害怕被遗弃,不信任他人,猜忌多疑、害羞

疏离型:自立,漠视亲密关系,冷淡、独立

妈妈怀宝宝时满不满足快不快乐焦不焦虑,快乐的话宝宝可能是安全型依恋

后天养护,小时候父母给予关爱支持较多的骚年以后对待恋人和朋友会更加热情

成长环境,父母是充满爱心互相支持还是矛盾冷漠

个人经历,比如你经历了一次痛彻心扉的分手💔

非也。事实上,两性对亲密关系的期望差异很小。虽然个体可能差异很大,到男女平均差异很小,都希望对方有爱心和温情。

倘若错误地认为男人都一样,与女性少有共同之处,会让双方都感到悲观和无助。

认为男女差异很大的人在面临冲突时,不太可能去努力修复自己与异性的亲密关系。

快快扔掉这个刻板印象吧!

吸引力的基础是奖赏,包括交往的直接奖赏和间接利益。

喜欢身边的人,比如你同桌你前后桌

喜欢经常接触的人(曝光效应)

喜欢可爱的漂亮的人,颜值即正义

喜欢喜欢我们的人(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的长相吸引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像:年龄、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像;相似的性格)

得不到的就喜欢,我们有心理抗拒,比如你妈越阻止你越狂热

大部分人对伴侣的期望:

❤️热情和忠诚,值得信赖亲切友善

❤️吸引力和活力,俊美性感外向

❤️社会地位和资源,经济宽裕生活安心

第一印象会深刻地影响你当前和以后的认知

人们常以积极错觉来判断自己的爱人,理想化伴侣(俗称带滤镜),宽容大度能拥有更友好的亲密关系

人们会篡改和更新记忆,如果当前幸福,人们倾向于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如果伴侣痛苦,人们会低估过去曾有的幸福和情意

实际上,对异性恋爱关系预测最准确的往往是女当事人的朋友。如果她的朋友赞成这段恋情,就很有可能持续,如果他们认为这段恋情注定要失败,就可能真的告吹。

沟通时偏离主题:抱怨某事却无法准确到位,还倾向于数怨并诉,同时谈几个问题。比如:“我说的你从来不去做。你和你的母亲一样顽固,你老是站在她那边。”

倾听时想当然地读心: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比如:“你这么说就是要惹我生气,是因为昨天的事向我报复。”

以消极的方式打断对方,去表示反对意见和转化话题。

总是找对方的纰漏或不可行性,使用“是的——不过”句式。

反向抱怨: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以自己的抱怨来回应伴侣的抱怨。

批评:攻击对方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针对具体行为。这样会激化矛盾。

谈话时描述行为:把谈话焦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

谈话时用第一人称陈述:驱使我们辨别认识自己的情感。比如“我现在感到非常生气”,不说“你真的惹怒我了”

倾听时复述: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比较不容易引起误解

知觉检验:检验自己对伴侣的感受是否准确。比如“你好像对我说的话感到很不安,对吗?”

自我修养:被激怒时保持礼貌和镇定的思维

尊重对方,观点相左时表示适当的认可

我们在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不过,由于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双方都必须满足自己的利益。(就是各取所需)

人际交往结果=奖赏-代价

奖赏:与他人接触时获得的令人高兴的经验和物品,或者是愉悦感和成就感。如爱人的接纳支持、陌生人的善意

代价:具有惩罚性令人不悦的经验。如金钱开支、身体受伤、心理负担、担忧遗憾

结果:正值也不代表关系稳定,人们总在追求可能的最好结果

每个人对人际关系都有独特的期待,即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CL,CL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如,若你经历过奖赏价值很高的伴侣关系,就可能有较高的CL。

满意度=结果-CL

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交往结果绝对意义上的好坏,满意度来自交往结果和比较水平之差。幸福的程度取决于你获得的结果超过期望的程度,如果交往结果远远高于你的CL,你会感到非常满足。

所以,如果你是个富有又被人追捧的名人,你的CL可能异常高,即使你有一个能迷倒众生的伴侣,你仍会相当不满意。

衡量亲密关系的第二个标准,替代的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 CLalt。(大概就是薛老师说的别处的机会)。CLalt是指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转投可以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情境,所能得到的交往结果。

所以以下两种情况时,你们的关系是稳定的:

CL高于CLalt。即你是你伴侣的最优选。

CL低于CLalt,但当前结果高于CLalt。即,虽然你不咋滴个子不高脾气不小,而伴侣身边出现了易烊千玺,但是,你伴侣是个憨憨,觉得只要男的活的就行了,你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于是你们是很稳定的。

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你们的关系是不稳定的:

CLalt高于CL。即你的伴侣身边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CLalt低于CL,但当前结果低于CL。即,虽然围在你伴侣身边的是阿猫阿狗,比不上你,但是,伴侣期待的爱情是潇洒又浪漫,而你是个直男。

A和B互相依赖,但是A的CLalt低于B的,那么A就更依赖B,B就在这段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好吧,这么说太功利化了,偶像剧里是A和B谁更爱对方,谁就掌握更少的权力)

不会。如前面的公式,满意度=结果-比较水平CL。找到完美伴侣结婚确实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之后大多数人体验到的幸福只会和结婚前差不多。

就像中彩票,彩票赢家在赢得彩票一段时间内会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感到高兴,但在之后不久,他们就会习惯这种富有的生活,开始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随着期望的变化,他们会越来越不快乐。(其实也不尽然,1988里豹子女士一家就因为中彩票而改善了生活,活得更快乐。所以坚守内心,不轻易被环境改变才是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

结果=奖赏-代价,多得到奖赏,少付出代价。多表扬少批评。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至少要保持5:1的奖赏-代价比。

以彼此尊重和善意的方式向对方表达不同的意见。热情、合作或和解为正面沟通,愤怒、防卫、批评或蔑视为负面沟通。离婚率低的夫妻正面交流和负面交流的比率大于等于5:1。

能让彼此持续成长。自我延伸模型认为,能扩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新才能的发现、新奇的活动和新的思想观点的获得都能具有内在的满足性。

忠诚度模型。

有三点会决定一个人的忠诚度:现关系的满意水平(正)、替代伴侣的质量(负)、投入数量(正)。我们越幸福、替代伴侣越差、离开这段关系失去的东西越多,我们的忠诚度就越高。反之越低,这三点影响忠诚度。而这三点是动态变化的。

当然了,这还和个人修养有关,但要明白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三种忠诚:

个人忠诚。人们受伴侣吸引、亲密关系令人满意,而希望关系继续表现出的忠诚

强迫忠诚。因为离开的代价过高,人们不得不继续现有关系表现出的忠诚

道德忠诚。人们认为结束关系不道德,或者违背自己的誓言和许诺不道德,觉得应该维持关系

忠诚引起的后果:

能容忍一时出现的低奖赏高代价,因为忠诚指向长期发展

忠诚会使人们将自己和伴侣看成一个整体

会使人采取行动以保护和维持亲密关系,即使代价很高(参考PUA)

忠诚会促进顺应性行为,能容忍伴侣的破坏性行为

忠诚的人表现出更大的牺牲意愿,为了关系融洽而牺牲自我利益

忠诚的人表现出认知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比别人的更好

即使我们内心是贪婪的,但我们对好友和爱人常常是无私的体贴的关爱的

友谊是一种自发的人际关系,通常表现出亲密和扶助,双方彼此欣赏,并祈求对方的陪伴。喜欢和爱恋都包含对伙伴正面、热情的评价,但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烈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

童年期:儿童认为,友谊是一种为了满足彼此利益的合作,但仍是一种具有排他性和占有性和人际关系。

青少年期:青少年与家人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与伙伴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青少年日益转向朋友来满足自己的依恋需要。

成年早期:大学新生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交圈,结交自己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人们往往只与少数几个朋友交往,但与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层次,更深相互依赖度更强。正是在这个年龄段,人们学会了怎样建立持久忠诚的亲密关系。

中年期:人们与爱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而探望朋友的次数越来越少。(二元退缩)

老年期:老年人社交圈子更小朋友也更少,他们对交际更加挑剔。整体来看,有着亲朋好友的老年人比那些较少与人接触的鳏寡孤独者更健康、更长寿。

只要我们活着,友谊就是无价之宝。

大量研究表明,女性之间的友谊是以情感分享和自我表露为其特征的,而男性友谊则是围绕着共同活动、相伴相随和搞笑娱乐而展开的。

所以,女性之间的友谊往往比男性更亲切、紧密。

能。

不要发生性关系

双方都没有结婚

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热情理解支持沟通分享)、激情(性唤醒性欲望)、忠诚(投身于爱情维护爱情的决心),爱情三角理论认为这三个成分就是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个成分的强度可高可低,所以爱情三角形有各种大小各种形状。

浪漫之爱:有强烈的亲密和激情(比如海王和ta的鱼)

相伴之爱:拥有亲密和忠诚(比如相伴到老的夫妻)

愚昧之爱:有激情和忠诚,无亲密(比如闪婚却不了解双方的夫妇)

完美之爱:爱情三成分都很充足,亲密、激情、忠诚。(这是人们都追求的爱情类型,但这种爱短时间里容易做到,很难长久坚持)

喜欢:强亲密,少激情少忠诚(比如朋友)

迷恋:强激情,少亲密少忠诚(比如暗恋)

空爱:强忠诚,无亲密无激情(比如包办婚姻)

无爱:无亲密无激情无忠诚(泛泛之交)

幻想促进了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幻想就会被戳穿

新奇能为新确立的爱情注入兴奋和能量,新奇会引起性唤醒(著名的柯立芝效应)

唤醒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爱情的激情成分比亲密和忠诚会更快地发生变化。(何况有时唤醒本来就是假象:吊桥效应表明,人们会忽视吊桥、恐惧带来的唤醒,以为是桥对岸的美女带来的。这就是兴奋转移)

配偶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很喜欢配偶这个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更能接受在结婚之前发生性行为;

男性在性的价值取向和态度体验上更宽容;

性双标:男性有许多性伙伴,可能会被称赞,女性有许多性伙伴,可能会被贬斥;

对同性恋更宽容;

不同国家对性有不同的态度

知识就是力量。青少年接受到的信息越正确、充分,他们在性方面就越有责任感越有良知

无知不是福气。如果对人类同伴关系所进行冷静细致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的健康幸福,我们就应该研究

为什么很多明智的人会发生许多不安全的性行为?

低估了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人们都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

错误决策(电视剧里,男人喝醉了,醒来身边躺着个裸女😳。。研究表明,醉酒后人们思考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会变弱)

人众无知(自以为是地随意性行为)

权力不等,权力是让伴侣按你的期望来行事的能力

禁欲教育(一些禁欲教育宣称避孕套没有作用)

亲密感和愉悦度的减少(一些男性可能喜欢没有防护的性行为)

说服你进行不安全性行为的伴侣,不如尊重你意愿的伴侣珍视你和你们的亲密关系。请理直气壮地要求你的伴侣使用避孕套,不必尴尬,如果伴侣不愿意按你的期望做,你大概也不愿意与此人分享你自己

充实快乐的性生活可以使伴侣关系更感到满足

不要尽信你读到/听到的性信息,有些可能是营销

清晰的沟通能带来更高的性满足,良好的沟通能缓解尴尬

最大的接纳:吴彦祖周一就约我周末出去玩,接我送我,还要请我吃饭(啊还有这种好事?)

主动的接纳:吴彦祖找我说:周末我约了金城武,你要不要也来呀?(好吖!吃饭我请!)

被动的接纳:吴彦祖和金城武在吃饭,我路过看到了,我问:能不能也带我吃一口呀?他们同意了(我就巴巴地做在了吴彦祖旁边)

矛盾的情感:吴彦祖和金城武在吃饭,我路过看到了,我问:能不能也带我吃一口呀?他们说无所谓呀,但是我们没凳子了,你要加入就蹲着吃吧(我就巴巴地蹲在了吴彦祖旁边)

被动的拒绝:吴彦祖和金城武在吃饭,我路过看到了,我问:能不能也带我吃一口呀?他们装作没听见,还马上转过身去吃(我就尴尬地走了)

主动的拒绝:吴彦祖和金城武在吃饭,我路过看到了,我想上去说话,他们的保镖把我拦在了十米开外

最大的拒绝:吴彦祖和金城武在吃饭,我路过看到了,我想上去说话,他们的保镖把我拦在了十米开外,我大喊,吴彦祖我宣你,吴彦祖说:走开丑八怪,我这辈子哦不,上辈子下辈子上下八百辈子,都不会宣你!然后吴彦祖还让保镖把我扔到100米开外(哼,渣男,周一还约我周末去玩呢!)

嫉妒包含多种情感体验,既有悲观失落也有因伴侣具有吸引力而产生的自豪感。嫉妒主要包含伤害、愤怒和恐惧三种情感。

那些在我们所注重的方面取得超越我们的成就的情敌更让人嫉妒。最强的情敌是那些在我们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打败我们的人,通常男性更嫉妒自信、强势、果断和富有的情敌,女性可能更嫉妒比自己漂亮的情敌。

当人们成功地克服了嫉妒的影响时,一般会采用两个策略帮助他们保持独立和自尊。

第一个策略是依靠自己:拒绝沉溺于不公平的情境,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产生愤怒或尴尬的情绪体验;

第二个策略是支持自己:为自己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和思考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提升个体的自尊。

如果凭一己之力无法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借助正规的治疗。

正视背叛,不要否认它的存在

积极看待背叛,把它作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动力(所谓渣男教会你成长、早离开渣男早好)

依靠朋友,寻求支持

宽恕(不鼓励以德报怨,而是适时放过自己,宽恕别人时我们就释放了愤怒和怨恨)

不可避免。

任何两个人在情绪和偏好上都会不时地存在差别,双方的目标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偶尔对立;

亲密关系中交织着一定的张力,这些张力迟早会引起一些紧张。当人们投身于亲密关系时,他们经常会体验到辩证的对立而又统一的动机,这些动机从来不会完全得到满足,因为他们彼此矛盾。(比如个体的自主性和与他人的联系性之间的持续紧张,即一方面人们希望自己独立自主自由,另一方面又需求与他人温暖亲密的联系,能依赖特定的伴侣。比如开放和封闭之间的紧张,即人人都希望有隐私,而又希望坦率和推心置腹的真诚。比如稳定和变化之间的摩擦,即有着快乐伴侣关系的人希望能维持和保护亲密关系,而人们也喜好新异和兴奋。比如聚合和分离之间辩证式的紧张,今晚你是愿意与朋友一起参加聚会,还是想在家里依偎在爱人身边?)

佛系:高神经质的人比低神经质的人更容易冲动和发怒

依恋类型:忧虑被弃的人一般会过度担忧伴侣离开自己,且在亲密关系中有着更多的冲突。而依恋焦虑会制造恐惧的争执和紧张

年纪:研究表明25岁以后夫妻的冲突就会减少,长大了就懂事了😊

相似:恋人间相似性(品味、期望等)越高,他们体验到的冲突就越少,生活也更幸福

酒:醉酒者更刻薄暴躁,且更有敌意怨言更多

批评:具有贬低或诽谤意义的言语/非言语行动。比如我批评吴彦祖丑又秃(我配吗?)

无理要求:超过伴侣正常期望的不公平的索取。比如我要求吴彦祖每天给我做饭还去洗碗(哈哈哈哈)

拒绝:某人请求另一个人做出期待的动作,而对方没做。比如吴彦祖想跟我合影,我说我更想跟金城武合影呢!(OMG子)

累积的烦恼:轻微小事不断重复变得恼人。比如我每次跟吴彦祖约会都迟到至少1个小时

分离:伴侣一方或双方在冲突没有解决时就退出

支配:一方得逞另一方停止反抗。(失败者对支配非常反感,心中可能会滋生敌意和憎恨)

妥协:双方都降低期望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替代办法

整合一致:创造性、灵活性地满足双方最初的目标和期望

结构性改善:伴侣不仅得到他们想要的,而且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可喜的变化

相互依赖理论:权力建立在对价值资源的控制的基础上。如果我控制了你想拥有事物的使用权,你可能就会服从我的命令,以得到你想要的事物。比如你想要钱,老板能给你发工资,所以老板对你有权力。

较少兴趣原则:对继续维持亲密关系缺乏兴趣的一方在伴侣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所以替代选择的可获得性会影响亲密关系中权力的平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传统婚姻中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强权」

暴力很普遍,22%的女性和7%的男性曾遭到亲密伴侣的暴力攻击。最普遍的暴力形式是掌掴或击打身体,极少场合会使用刀枪。

情境性伴侣暴力:一般从失去控制的剧烈冲突中喷发而出,偶尔发作,比较温和,伴侣双方交互的,通常不太可能升级为严重威胁生命的身体攻击。「男女都可能发起」

亲密恐吓:伴侣一方把暴力作为控制和压迫另一方的工具。(下图PUA大赏)「几乎全由男性发起,女性发起极罕见-所以图里用的都是“她”」

暴力抵抗:伴侣对亲密恐吓进行反击。「并非所有被恐吓的伴侣都会产生暴力抵抗」

男性: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伴侣不敬的合乎情理的反应,都说是因为伴侣挑衅他们才实施虐待;

男性:觉得男性理应比女性强势、优秀,所以他们有权利使用暴力来控制和处罚女性;

男性:认为自己并非“真正”地虐待妻子,因为他们伤害妻子时自己并不快乐,而且自己虐待的时候已经控制了强度,并未倾其所能地虐待;(哦听听,是人话吗?)

男性:只有约一半的男性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遗憾和后悔;

女性:在遭遇这些亲密攻击时普遍会感到吃惊,并常常努力去理解它;

女性:受社会行为规范的影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狂暴冲动;

女性:认为自己咎由自取。会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和错误的男人出去约会?”“在知道他的火爆脾气后为什么还要惹他生气?”“为什么自己总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

女性:感到被人背叛,但他们有时还会因伴侣的攻击而责备自己,并由于羞耻/幼稚/无知,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苦难保持沉默。(OMG子,看得我要窒息了)

女性:除了身体受伤,还会有负面心理伤害,自尊程度降低、对男性失去信任,甚至可能患上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离开的决定很复杂:有些暴力伴侣会在部分时间内,双方显得甜蜜又可爱,间歇暴力可能只是个体对亲密关系抱怨的偶尔宣泄;

离开的代价很高:在伴侣身上有沉没成本,替代伴侣也很黯淡,经济不允许;

害怕发生更严重的暴力,不敢离去

不想离开:具有高忧虑被弃的女性容易被占有/控制欲强的男性吸引,男性侵犯式的嫉妒和监视使焦虑的伴侣感到安心,觉得对方依然关心自己。荒谬的是,这种依恋类型的女性在过去遭遇的心理虐待越多,就越偏爱施虐的男性。并且这样的男性也反过来偏爱焦虑的女性,因为她们能容忍虐待。除非这类女性能更加珍视自己,不然她们很难离开。

我们渴望从婚姻中得到更多,对婚姻持有更高的期望标准;

上班的女性在经济上更为自由,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有吸引力的替代伴侣,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面临的冲突日益严峻;

兴起的个人主义和社会流动性使我们与阻遏离婚的社区规范联系更少,也更少受到它的影响;

较低的性别比率增加了青少年生育率并且损害了男性对伴侣的忠诚;

新制定的法律使得离婚更为大众接受,离婚的程序也更容易;

随意的同居削弱了婚姻的忠诚;

离婚家庭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更可能离婚。

吸引力:亲密关系提供的奖赏(如令人愉快的相伴、性满足、安全感和社会地位)能提升吸引力,亲密关系付出的代价(如惹人生气的矛盾、投入亲密关系的时间和精力)会减弱吸引力

个体拥有的替代选择:可获得的其他伴侣,任何能替代现有关系的事物(如单身或事业上的成功)

周围存在着的许多障碍,使得个体很难逃脱亲密关系:法律、社会压力、宗教、道德约束、经济负担

本来想分手的不幸伴侣却因为离开的代价太大而往往仍然在一起,离婚的许多障碍都是心理上的而非物质上的。

某些人步入婚姻时就带有持续的脆弱(如个体成长家庭里的不幸经历、受教育程度低、拙劣的社交技能等),这种脆弱会增加离婚的风险;

每一桩婚姻都会面临偶尔的压力事件,这需要伴侣彼此提供支持并适应新的环境。不能成功地应对压力事件会使得压力更严重,应对不力会引起婚姻质量的下降,最终kennel导致婚姻不稳定和离婚

每位伴侣成功适应的能力影响了他们婚姻的质量,同时婚姻质量反过来又影响伴侣的适应能力

持续的动力:在婚姻开始前,双方就爱意不足,彼此矛盾重重。【建议:婚前干预,防止彼此有着矛盾情感的夫妻结婚,从而避免离婚】

突现的危难:有些夫妻陷入婚后日益增加的冲突和否定的覆辙之中。【建议:鼓励夫妻保持愉快、大度、关注和友善,从而避免离婚】

幻灭:伴侣们在婚姻开始时,常常对他们的亲密关系有着美好浪漫的看法,这是不切实际的乐观。“婚姻证书上的戳印几乎还没干,对婚姻和伴侣的怀疑和幻灭就开始出现了”。【建议:对自己的爱人和关系保留冷静而精确的知觉,能防止随后的失望,预防离婚】

自主:允许你的伴侣在亲密关系之外结交朋友和保持兴趣;不要有太强的占有欲。(占有欲提及的次数占 37 %。)

相似:你和伴侣应该有着类似的态度、价值观和兴趣;不要差别过大。( 30 %的次数被提及。)

支持:提升伴侣的自我价值和自尊;不要粗心大意或思虑不周。 ( 27 % )

开放:真诚而又真实地进行自我表露;不要闭口不言。( 22 % )

忠贞:对你的伴侣保持忠诚和贞节;不要出轨。( 17 % )

共处:拥有许多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夜不归宿或者跑出市区。 ( 16 % )

公平:公正公平;不要利用和剥削你的伴侣。( 12 % )

魔力:保持浪漫;拒绝平庸。 ( 10 % )

保持忠诚:

忠诚的伴侣会以积极错觉来考虑彼此,彼此理想化并尽可能以最好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亲密关系

忠诚的伴侣往往会认为他们的亲密关系比其他人的好,会有认知的优越感,事实上这种优越感确实使亲密关系更可能持续下去

满足的伴侣会无视替代选择

贬低诱人的替代选择,使人们觉得其他可能的伴侣还不如现在拥有的

牺牲意愿:忠诚的人会有轻微的牺牲意愿

顺应现象:忠诚的爱人会忍受伴侣的一些不严重的苛刻对待而不还击

保持满足:

一、欣赏你的伴侣;二、表达你的感激;三、重复以上两步

要有义务地去注意伴侣为你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每一周都要和你的伴侣分享你最欣赏的三个友善之举

玩乐:伴侣一起参与新异的、具有挑战性、令人兴奋的快乐的活动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满足

积极性:努力显得快乐、举止优雅;尝试使亲密交往令人愉快

保证:强调我对他/她的忠诚,暗示亲密关系有着美好的未来

分担任务:公平地分担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分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自我实践:书影音

预防性维持:婚前咨询

婚姻治疗

夫妻行为治疗:鼓励他们成为更愉快和有价值的伴侣

情绪中心的治疗:a. 评价问题;b. 建立能培育夫妇之爱的新的交往风格;c. 排演和维持理想的新交往风格

顿悟导向的治疗:努力帮助人们理解他们在过去的关系中建立的个人习惯和臆断

“好姻缘天注定”、“伴侣无法改变”这些观点/信念是危险的,很多人没有充分地利用婚姻治疗。

本书作者的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只要具备智慧和一起努力,我们就能和爱侣幸福到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