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纪事 | 老班章四大家族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卷首语:


1、班章,傣语地名。班:窝棚;章:桂花树。班章,连起来就是窝棚旁边有桂花树的寨子,特指现今的老班章村所在地。班章建寨较早,最早可追溯到1476年(汉族年历记明宪宗成化十二年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地处山区,位于现今布朗山乡政府东北部。由于后期发展和规划的原因,从班章村搬出去了几波人口,有较近的新班章和稍远的卫东,此两个寨子的原住民都是从老班章分迁出去的。也有分迁去现大勐龙勐宋的,但具体户数没有确凿统计。为了不让茶友们阅读时产生理解混乱,以区分新班章、老班章和班章村委会,所以本文通用“老班章”来叙事。

 

2、哈尼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因而拥有着庞大的支系,仅在西双版纳就有阿卡、僾尼等分支,其他地州的分支则为更多,所以为了简单叙事和减少茶友读者的阅读困难,本文统称哈尼族。



四大家族是哪些?


老班章建寨较早,最早可追溯到1476年 (汉族年历记明宪宗成化十二年明宪宗成化十二年)。而这片神秘的土地,在哈尼族迁徙过来之前,早就有了古濮人(布朗族)在这片区域有了生产活动了,也就是说这片土地原本是归居住在老曼峨的布朗族所有,并且据说在老曼峨的寺庙经籍中记载,老曼峨建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四大家族耕耘老班章的几百年里,老班章都要纳贡给老曼峨。

 


听惯了民国四大家族?在这里,我们就给各位读者茶友聊一聊老班章的四大家族: 暨标突阿谷(59),当飘阿谷(13户),伊娘阿谷(47户),标嚯阿谷(12户) ,“阿谷”是在彼此提到祖先名字时的敬语称谓。四大家族的族群名称,但并不是来到老班章建寨后才有的称呼,而是继承了迁徙之前就拥有的家族名称。

 


形成四大家族的原因


哈尼族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血缘关系,不允许族系之中有联姻关系存在 ,倘若确实由于缘分所致,那也是必须超过七代以上的血缘关系才能被家族同意,也才能得到整个村子的认可,否则将会被直接逐出族群,有甚者将被逐出村落。这种对血缘关系如此看重的态度,可不是汉族老大哥能够比肩的哟。毕竟我们现在的法律上是放宽到三代,而哈尼族是七代。往远了就更不用说了,各朝各代的皇家宫闱秘闻就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大染缸,光是看看那些宫斗剧就可见一斑了。另外,在此必须得着重提及的是:在哈尼族的族群血缘关系里,作为嫂子,就算和哥哥离婚,或者哥哥早逝,都不能够嫁给弟弟的。若有发生,也将会被驱逐出族群(目前得到证实的是伊娘家族)。


 

▲  老班章村原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个来到老班章的“标突阿谷”


正是源于哈尼族在血缘关系上的严谨与重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族规就是: 当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村落时,必须拥有三个及以上的家族。 因而在上百年前, 标突阿谷家族的“仙资”成了来到老班章的第一人 ,他带着标突家族里的几位成员,跋山涉水来到这片桂花飘香之地时,他们停下了脚步,他们发现自己爱上了这里,他们想在这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家园,世世代代常驻这里。于是,他们就要开始寻找和邀请其他家族的到来,一起共图大业。

 


上门女婿“当飘阿谷”


就在标突家族的“仙资”还在愁眉于向何处去邀请其他家族时,发现自己家族里恰有少女初长成,而远在南糯山的当飘家族也恰好有适婚年纪却依旧单身的男子,“沙漂”就是其中的男子之一。在相同的需求使然之下,两家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亲家。 “沙漂”远嫁到老班章来,但是不以上门女婿的形式入赘,而是自己在老班章另立门户。 相传,“沙漂”从老家赶来老班章成亲时,除了脖子上挂着烤酒用的一个器皿外什么都没带来,这应该就是当飘阿谷家族胜于酒力的原因。自此,老班章就拥有了两个家族。

 


兄弟众多的“伊娘阿谷”


口传,伊娘阿谷家族来到老班章的第一人叫做“背老”,原本居住在今大勐龙南盆老寨。来老班章的原因就没有过多的戏剧色彩。能够考究的是,在来老班章之前, “背老”拥有七个兄弟,所以可能是因为耕地等资源和生产资料所限,“背老”离开老家来到了老班章。 和森家就属于伊娘阿谷,至今已有九代。兄弟众多的伊娘阿谷,在之后搬迁到卫东之后,成了卫东村家族人口最多的,卫东全村91户,其中伊娘阿谷就超过了40家。



大祭司之“标嚯阿谷”


标嚯阿谷,“半路夫妻”。当背老带领的伊娘家族来到老班章之后,老班章随即满足了建设一个完整村落的族规条件。大家就没有急于要再去寻找其他族群来继续发展壮大的意思,而是着眼当下,正式过起了刀耕火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叫“依科”的男子带领标嚯阿谷家族从格朗和的帕沙开启了迁徙之路,原本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老班章,而是借道老班章后继续赶路去往缅甸或是其他地方。

 

▲ 网络配图,非老班章

哈尼族的信仰


宗 教信仰或者是氏族迷信,应该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会有的仪式感吧。 哈尼族虽然不像布朗族和傣族一样是虔诚的佛教徒,有着繁复的宗教礼仪。 但是哈尼族是敬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的,所以对于先祖、对于山神和树神的敬畏之心是不差分毫的。 在上新房、办红白喜事、庆贺丰收、祈祷和驱邪等都会有专门的‘祭司”。 但是建寨初期,不管是标突阿谷、当飘阿谷、还是伊娘阿谷,都没有人能够完整地掌握这一套流程。


踏破铁鞋无觅处,就在迁徙赶路的标嚯家族里,依科就是拥有这样技能的人。 权衡之下,其他三个家族经过商量之后,决定邀请标嚯家族留在老班章 。圈划一片土地给他们栽种, 然后让他们做村里的“祭司”,负责村里的大小祭祀和主持大小礼仪。



至此,老班章的四大家族也正是完成了集结,互帮互助,共担风雨数百年。

点击蓝字查阅往期精彩文章

赶猪圈地 | 古时候布朗山与勐混的领土划分

茶山游记 | 布朗山,布朗族,布朗乡

一品七山,为您奉上2019年表现最好的七座茶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