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不要期望得到别人理解,因为人生不能感同身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人最怕活在别人的“眼睛”里面。

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完全的理解另一个人,当你没有经历过一种人生时,永远不会明白这种人生的本质状态。

一个人去评价另一个人的时候一定是存在偏颇的,而人生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你太过于在意这种偏颇,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一生都可能会活在痛苦之中。

影响一个人的,就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而让一个人痛苦的,就是总执念于一些不该执念的事情之中。

所以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期望别人去理解你,更不要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你这种人生。

因为他不是你,他永远不会懂你,你不是他,你也左右不了他怎么评价。

鹩鸟占据着矮小的树枝,反而嘲笑大鹏鸟的凌云壮志太过于奢侈;胆小的兔子在地上刨了三个窝之后,转头却嘲笑仙鹤的巢筑得太高。不能和智力低下的人谋大事,与低俗的人不能谈论高洁的情志,果真如此。

人与人之间的人格不存在高低贵贱,但是人的思想和觉悟却是千人千面。

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感受其他人的人生,更不可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当你和别人谈志向的时候,别人会嘲笑你不现实,当你和别人谈善良的时候,别人可能会评价你太虚伪,所以才会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北面有一个叫冥海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天然大池,池中有鱼,鱼背宽为数千里,没有人知道这条鱼究竟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

有一种鸟叫做鹏,它的背像泰山一样,两翼像垂天的云彩;乘着旋风直飞上青天高达九万里,横断云气背负青天,他想要飞往南海。

这个时候有一只小鸟就嘲笑它说:“你要飞去哪里,我往上腾越不过数仞就落下来了,飞翔在杂草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可你要去飞向哪里呢?”

才智小的不理解才智大的,寿命短的不理解寿命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朝生暮死的虫子不可能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夏生秋死的寒蝉也不可能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

其实不仅仅是“才智小的不理解才智大的”,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种人生,这也是人性弊端带来的弊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这个弊病的存在,而不是企图超越这个现象。

曾经有一个精通卜算的禅师,他能为大家排忧解难,非常受人尊重。

有一天闲来无事,他为自己卜了一卦,但是卦象并不乐观,说是在半个月之后的凌晨,启明星消失的时候,他的阳寿也就尽了,禅师对此非常惊讶又非常痛苦,但是冷静之后他觉得自己要对生死看淡。

于是,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弟子,很快附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非常惋惜这件事情,想来送禅师最后一程。

禅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交代完自己的后事,就开始静静的等待这一天。

到了这一天之后,禅师站在窗前,抬头看着星星,并且看到楼下前来送行祈祷的众人,心情有一些沉重,他不知道当启明星消失之后,自己如何结束自己的人生,但同时又想到,如果启明星消失,自己没有死亡,那就是卜卦出错了,多年的名声岂不是付诸东流了吗?

当启明星消失之后,众人惊奇的发现禅师并没有死去,于是大家都在庆祝禅师躲过一劫,就在大家欢呼的时候,禅师从楼上一跃而下。

禅师能够通过卜卦知晓人间之事,甚至可以为众人排忧解难,但是唯独不能察觉自己内心念头对自身的吞噬,因为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根源就是将自己活在了别人的“眼睛”里面。

人不要因为外界因素而主导自身,不管是别人的评价还是人生的某些机遇,都是如此。

即便自身真的存在不完美的状态,但自己仍然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活出真正纯粹的灵魂,这也是为了调节内心的平衡,避免过度在意外界的声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