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8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起源于1925年秋,由当时的国文部发展而来,隶属于文学院。早期,中文系已有完备的架构,课程丰富,名师云集,如刘大白、陈望道、谢六逸等都在此任教。1937年学校内迁重庆,即便如此,部分教师仍在沪活动,开设复旦大学补习部的中文科。1946年学校回迁上海,补习部中文科回归中文系。1949年,同济大学和暨南大学的部分文学系并入,中文系分为文学和典籍两个组。1951年,又分为文学史和语文小组。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中文系独立于文学院,吸纳多所高校的师生资源,形成了新的教学格局,并在1954年设立了资料室。1958年,增设文学研究室和语言研究室。文革期间,中文系暂停招生,1971年恢复。1977年后,高考恢复,中文系教学秩序逐渐稳定。1981年,增设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室,随后合并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成为系内的平等机构。现在,中文系设有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等六个教研室,以及语音实验室和传统文化研究室。1989年,台港文学研究所成立,挂靠在中文系。在学制上,中文系经历了从本科4年制到5年制,再到分设语言和文学专业的变迁。1988年,新闻系部分专业转入,同时新增了专业方向。1990年起,中文系设有中国文学、汉语言学等专业,研究生招生也逐步扩大,现在拥有多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中文系师资雄厚,教师成果丰硕,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前景广阔。


扩展资料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复旦中文系于1925年扩建而成。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符合当时时代的新文化授课而闻名一时,而现代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也不断地在探索者中文文学系的发展方向,并取得很大成果,多次获得各种荣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