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最终建立北魏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8

淝水之战后,北方地区先后出现十多个割据政权,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角逐,最后胜出的是拓跋鲜卑。拓跋鲜卑统一北方的进程深刻地启示我们:后进者只有敢于创新,睁眼看世界,锐意进取,不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后进转为前进,同时也要善于主动,学会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随着淝水之战的失败,前秦政权瞬间土崩瓦解,树倒猢狲散,前秦统治下的各族权贵纷纷建立起割据政权,我国北方地区再次处于分裂局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角逐,最后胜出的是拓跋鲜卑。

386年,拓跋珪即位代王,不久改称魏王,398年在平城正式称帝,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在“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的混乱动荡时代,拓跋鲜卑为什么能够战胜中原地区各个割据政权,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时期的长期纷争局面呢?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进入中原后,拓跋珪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逐鹿中原必须要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在建立北魏后,拓跋珪“顺者以德服”,更是大胆争取汉族士大夫的认可和帮助,以张衮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常参大谋,决策帷幄”。

在汉族士大夫的精心谋划下,北魏拓跋族在中原地区的军事行动节节胜利,到397年,北魏已经尽取黄河北岸的山西、河北等地。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拓跋鲜卑进入封建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后,也开始被中原的汉文化所“征服”,拓跋族权贵也按照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制定了适应中原状况的统治制度和政策,设官职、定律法:“臣下不敢欺瞒,民情皆得上达。”、“欺诈不生”、“拾物不匿,必归其主。”、“纵牲畜于山野,莫有敢窃害者。”

这虽然有“美化”成分,但至少也反映了拓跋族内部的治理得当,管理有序,这都为拓跋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政权如果只是依靠屠杀和掠夺都是无法赢得最后的胜利。要想赢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要先赢得民心,所谓“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拓跋族的君王接受汉族谋士的建议,采用中原王朝统治者惯用的怀柔政策,一方面对世家豪族采取笼络政策,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对广大农民实行安民政策,“安抚初附”、“劝课农桑”、“赈饥救灾”、“军之所行,不得伤民桑枣。”

在中原地区拓跋鲜卑更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汉文化,拓跋权贵与汉族豪门之间“相往不绝”,拓跋族人更是“喜耕种,善缉纺”,拓跋鲜卑和汉人打成了”一团”。由于北魏拓跋族推行了得民心的怀柔政策,从而减少了前进途中的阻力,“其志不在小”,有力的政策措施最终给拓跋鲜卑人统一北方的战争按下了“加速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拓跋族以游牧为生,拥有大量的牛、马、羊等牲畜。牲畜既是拓跋族的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更是战争工具,拓跋族拥有丰富的牲畜资源,自然也就占有了丰富的生活物资和军事物资,“控弦者”更无后顾之忧,为拓跋族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

自古以来,唯有强兵足食者方能兼并天下,要想强兵足食必先发展经济。北魏拓跋族君王都懂得“经略为先,以食为本”的道理,认识到要想深入中原必需大力发展经济。拓跋珪复国后,立刻在漠南代北一带开垦,经过努力,拓跋族治理辖区内的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和补充兵力,拓跋珪特别重视对对手的有生力量的掠夺。在统一战争中,拓跋族不再肆意屠杀战俘和平民,而是把大量的战俘成批量地驱使到荒地垦荒。

“两岸大野,皆耕垦。”“至于山上,亦多开垦。”

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拓跋族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针对北方战乱造成人口流失、土地荒废的情况,拓跋族通过安置流民,迁徙百姓的途径加以解决,从中原和塞外草原迁来被征服的各族百姓“使之农耕”。

拓跋族立国后,经过历代君王的苦心经营,农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岁数丰穰,畜牧滋息。”“农人马市,布散于野。”

一派繁华景象,农牧经济的发展也为拓跋族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拓跋鲜卑世居塞外,是一个以畜牧、射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趁着西晋末期,中原大乱之际,拓跋鲜卑开始进入中原地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珪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生聚力量”,“阴有并吞诸部之志”。

作为草原民族,拓跋族人下马为牧,上马为兵,具有质朴纯厚、勇武彪悍的民族性格和以战死为荣的民族精神。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方式给拓跋族造就了一支亦兵亦民的骑兵队伍。

“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御众百万,号令若一。”

可谓是兵强马壮。在作战时,拓跋族将士来去自如,神速灵活,善于野战。

“北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军无辎重之苦,轻行速捷。”



拓跋珪以严格的纪律管理自己的部队。

“以赏示信,以罚立威。”、“有罪者即至亲不贳,必以法治。”

如若有临阵脱逃者则一律格杀勿论,决不轻饶。如拓跋族人丘堆将军屡立战功,但是在对夏国的战争中因为擅自弃安定城逃跑,结果被太武帝拓跋焘下令斩首。


对于各级将领,拓跋族首领特别注重量才而用,“任用皆随其才”,同时,还用赐婚、授职、奖赏等手段笼络部属,这样,在拓跋鲜卑形成了以拓跋珪为首的文武兼备、勇悍善战的拓跋鲜卑“战斗集团”。

大敌当前勇者胜。拓跋族各级首领在战争中往往都能亲临前线,靠前指挥:

“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攻城临敌皆亲贯甲胄”

上下一心,敢于拼杀,以上率下,不畏生死,视死如归,因此北魏军队的战斗力相当强悍。

此外,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拓跋族人更是表现出其英勇善战的“民族本色”,坚持主动、灵活、机智的战术,抓住任何有利战机,主动出击消灭对手。

如对弱敌则“一举取之”;对强敌则“蚕食之”;对寡敌则“诱歼之”;对众敌则“袭扰之”。因此,拓跋鲜卑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变被动为主动,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对手,进而统一北方,“始合为一”。


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主。这与“得民心者得天下”同属于汉文化的治国安邦理论。在中原大乱后,拓跋鲜卑能够在众多割据政权中脱颖而出,进而统一北方,这与其统治上的开明,战术上的灵活,策略上的成功是分不开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

拓跋鲜卑统一北方的进程深刻地启示我们:后进者只有敢于创新,睁眼看世界,锐意进取,不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后进转为前进,同时也要善于主动,学会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