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为保护华山历史文化、保证华山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华山周围一切开发、建设停止了,时间在此凝固。
我市对项目建设范围区进行冻结,严禁一切房屋及其附属物新建、扩建、改建和翻建;严禁突击抢种林木;停止办理企业工商登记;停止办理户口迁入、房产登记、变更……
2013年,华山片区开发启动,“尘封已久”的华山周边飘来时代的气息。
拆迁车辆轧过坑洼积水的街道,穿过肮脏水池,推倒一个个低矮的平房,填埋着陈旧的过去。而在碎石瓦砾之上,一个蕴含历史文化气息的华山新城,正从图纸变为现实,在“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周围徐徐展开。
在这推陈出新之间,在这一拆一建之中,“政策”就像一把精确的标尺,一丝不苟地衡量着广大百姓的利益。
一方面,华山街道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恪守政策法规,确保每个迁移群众的利益。
另一方面,迁移群众充分相信政策的公平公正,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目前华山片区拆迁工作已完成80%。
但面对未知的未来,迁移群众也有疑问:回迁房建得咋样了?没了地将来生活有啥保障?片区教育怎么解决?那些还没搬走的人会不会比早迁走的人补偿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华山片区开发项目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俺相信政策,早就搬走了。那些一直拖着不搬的人会比我们补得多吗?” “从拆迁一开始,就有人蛊惑俺,说一起拖到最后走能多得点补偿费。俺没听他的,相信白纸黑字的政策法规不会有错。这些现在还没搬走的人会补得比我们多吗?”一位已经迁移的群众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此,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拆迁政策法规具有统一性、不变性,无论迁移早晚,补偿标准都不会改变,拆迁工作人员也会坚决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保障每一个迁移群众的利益,确保每一个迁移工作的公平、公正。
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意见》(济政发20147号)规定,安置房在充分考虑公共面积分摊的情况下,高层建筑按人均建筑面积47平方米安置。也就是说,每一个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可获得47平方米住房。同时,根据《济南市土地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对于被拆迁村民原住房超出人均47平方米安置房面积的房屋,在拆迁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按照政策规定一次性补偿给被拆迁居民。因户型设计等原因,安置房超出每人47平方米的部分,由被安置人按房屋建设成本购买。
“总算盼来了改造,啥时候才能再回来?”30个月后迁移居民便可重返故土
“我今年71岁,在这里住了七十多年了,这里不改变不行了,太落后,都是泥巴路,下雨一身泥,刮风一身土,冬季更严重。将来改造后居住条件改变了,有天然气、煤气多好啊。”郅家村村民杨大爷对记者说,“我现在想知道,现在搬走了,啥时候能再回来呢?”
“盼着修修路,现在这里连公交车也过不来,我们房子在路边,窗户紧关着也是一层土。早建设早改造早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就是不知道新房子在啥位置啊?”马家桥村村民傅振英说。
记者在华山片区开发现场看到,安置一区位于二环东路以东,目前已初现雏形,安置二区则在新开发的华山珑城旁边,目前正在打地基,工作人员在紧张施工。
据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2月安置区项目开工建设,安置一区位于原烟厂和高家村村址,规划总占地面积416亩,将安置石门李家庄、前王、高家、王保、郅家5个村村民。
安置二区位于华山东北侧,马家桥村附近,将安置马家桥、南小街、北小街、洪园、卧西、卧中、卧东、小洼、驴山、菜园、东杨、山东陈家村、陈家村、山头店14个村的村民。安置区一区5个地块中,8栋住宅楼及部分商业配套用房主体已经封顶;安置二区9个地块位于华山东区,正在进行地基建设。
据悉,华山片区拆迁过渡期为30个月,过渡期自拆迁房屋交接空房验收单之日起计算。但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居民还未迁离安置房建设区,这将影响安置房建设和片区开发进度,进而影响迁移群众回迁时间,损害了大多数迁移群众的利益。
“安置区和商品房的学校、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都一样吗?居住适宜、设施齐全、生活舒适的 “原来学校在村外几里地,接送孩子不方便。不知道新建的小区里有没有配套的学校,孩子教育可是大事。”王保村村民王孝久说。
据悉,按照规划设计,村民安置房为高层住宅,人均建筑面积47平方米。安置一区小区配套建设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文化活动站、农贸市场、中西药店、书店、超市、储蓄所、邮政、公厕等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小区规划居住停车位,并且绿地面积不低于35%,沿街底层为商业保障用房,并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
安置二区配套建设商业服务、室内副食品市场、卫生站、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邮储所、邮政所等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小区规划居住停车位,并且绿地面积不低于35%。另外,小区距离华山湖仅200多米,濒水望山,是居住适宜、设施齐全、生活舒适的高档社区。
除了小区配套,回迁居民最关注的还是教育问题。为确保片区内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经争取协调,华山片区确定引进济南外国语学校教育资源,规划的8所学校采用济南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学上体现济南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片区内学生享受高品质教育的目的。
“楼房是住上了,但不种地了生活咋保障?”按人均30平方米建设商业保障房
在原来的华山片区,有不少农田,作为之前是农民的迁移群众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保障。然而,新建的华山片区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农田将在开发过程中消失,村民也将从平房搬入楼房,逐渐成为“市民”。田自然不能再种了,但生活保障并没有随着田地而消失。
据悉,为使华山片区被安置村民生活得到保障,市华山片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对符合保障政策的村民按人均30平方米标准建设商业用房。该商业用房与村民安置房一并交付,由村集体自主经营,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不得转让,切实用于村民长期生活保障。
此外,华山片区迁移群众在养老方面也将根据最新政策得到保障。
根据近日刚刚下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济政办字[2015]20号文)规定,为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为被征地时拥有相应土地承包权或因征地被调整土地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相关规定,因征地产生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由政府按相应标准给予补贴,一同纳入居民养老保险基本账户。在被征地农民年满60周岁时,其因被征地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核算待遇后,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并领取。 对于许多迁移群众来说,祖祖辈辈在华山周围生活,故土难离,乡愁难舍。但面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居住房屋、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也为了后辈能在这片故土上更好地生活,他们选择暂时离开。
当然,新开发的华山片区并不会让他们失望,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新城正在崛起。
我市致力于恢复华山的山水风貌,将在华山新城重现古代济南八景中两个含有华山的风景——齐烟九点、鹊华烟雨。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编制了《济南华山历史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结合齐鲁文化轴、鹊华历史文化,将文化、山水、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协调文化、生态、居住、休闲等多方面需求。
记者在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图纸上看到,生态景观占据整个华山片区的三分之二。图纸上,华山湖湿地水面碧波荡漾,华山在湿地中央,周围云雾润蒸,芦草烂漫,垂柳依岸,杂木丛林疏密相间自然而然,红树绿叶分外妖娆,仿佛看到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在湿地的西边,现代化的商业区高楼林立,具备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旅游休闲、居住等复合功能,将为片区人员就业带来便利;湿地的北边和东边是环境优美的居民住宅区,居民楼临湖而建,伴山而居,依山傍水,犹在画中,生态环境优美;湿地的南边是一片商业综合体,满足片区居民消费需求,方便居民生活。 已经迁移的群众,在回迁之前,大部分选择在华山片区周围租房进行过渡。
在过渡期间,居民租房的费用由政府“买单”。为照顾群众切身利益,华山片区村民过渡安置费为每人每月500元,单人户按700元每月标准执行,先期发放24个月。同时,搬家费按照400元每人标准补偿,单人户按照600元每人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