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美好陇南8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22
我美丽的家乡成县,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长大,是她暗暗地呵护着我,是她无微不至地照护我。瓯北,有的不光只是丰富的物产,还有迷人的景色,还有那些高耸如云的建筑物更是美不胜收,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景色,春、 夏、秋、冬、各具一色,独具匠心。
春天,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脸上,使人陶醉。春天的太阳像个温暖的炉子,照在绿色的大地上,金光粼粼。春天的白云也格外多姿,像奔腾的小马,像翻滚的浪花,又像春姑娘那白净的脸……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指着你的脸颊,使人感到舒爽,心旷神怡。春风吹过大地,大地变绿了;春风吹过大树,树叶轻轻摇动;春风吹过瓯江河面,河面上就泛起微波……春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春天的气息,它能使你去掉烦恼和杂念,它能使你消除疲劳,增添力量。
夏天,一直酷暑的天气,白天,太阳高悬在天空,活像一个大火球,炽热、耀眼,太阳像烧焦了似的,一切生物都好像在蒸笼里,闷热难忍。树木花卉低下了头,小草趴在地上。小狗伸着舌头,喘着粗气,躺在屋檐下。傍晚,江滨公园的一块块空地,变成老年们的舞台。瞧,他们随着动听的音乐,兴致勃勃地跳着自己编排的舞蹈呢。一些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尽管手脚跟不上节奏,但还是有滋有味地跳着,跳得那么地认真、那么地一丝不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他们是在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欢乐呢!夏天的江滨公园已成为我们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稻田里,一望无际金黄的浪,农民伯伯正在高兴的收割;果园里,熟透了的并十分饱满的水果正在枝头对你欢笑,等着人们来采栽。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阵秋风吹来,叶子从树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有的像一条条小船,有的像一块块金币,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冬天的景色也很美,我最喜欢的是下雪的时候。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洒落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雪挂在树梢上,好像给树木披上了洁白的大衣。雪落在屋顶上,就像给房屋戴上了一顶可爱的白线帽子。下雪可是千载难逢的,好几年才下一次雪(最让我难忘的是我六岁时那场雪)。那次下雪我和妈妈就在公园里四处游玩,看到许多小朋友正在打雪仗,堆雪人,我和妈妈当然也在打雪仗,妈妈的眼法可真准,一砸一个中,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打得妈妈落花流水,我们一直玩了很长时间,直到快天黑,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
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家乡。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她还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家乡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爱我的家乡——成县追答

把成县改成陇南

第2个回答  2014-12-22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敦煌莫高窟翩翩飞天,几度踏梦而来;嘉峪雄关狼烟虽已散去,依然令人神往不已;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奏响了华夏文化壮美的序曲。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交汇地,这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奠基地,这里是现代文化的重要创造地。这里,就是甘肃。  2013年1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美好新甘肃的宏伟蓝图正式确立。7月19日,“走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央媒体采访”活动在甘肃兰州启动。记者随采访团深入这片文化沃土,共同探寻这里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座座丰碑,共同见证这里文化发展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共同展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美丽蓝图。  提及甘肃,你会想到什么?是上古神话中的人文始祖伏羲,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厚重敦煌,亦或是豪情万丈的边塞诗歌?当然,你也会想到这个西部省份经济稍显落后,人民善良而朴实。历史上的甘肃为人们留下了太多文化宝藏。今年1月21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西部大省,迎来了它因文化而崛起的难得机遇。  7月19日,参加“走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 区——中央媒体采访”活动的18名记者在兰州采访了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他的介绍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蓝图和建设步骤逐步清晰。  一剂全新、强劲的发展良药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以文化建设为内容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只有甘肃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连辑说。在推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甘肃依托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赢得了全新的发展机会,这对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甘肃来说,无疑是一剂全新、强劲的发展良药。  据连辑介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工作布局简称“1313工程”,即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在45.44万平方公里的狭长的甘肃地域内,沿着丝绸之路,可以看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三区”覆盖了甘肃的东、中、西部,而具体13个细化的板块基本覆盖了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甘肃全省的文化资源在这样一个大的规划中将被完全利用起来。  获批复至今,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基本完成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顶层设计。3月29日,甘肃省政府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13个板块的分方案,开始对甘肃文化资源进行首次最详细的全面普查,并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定级以及价值评估,避免后续开发的盲目和无序。  “文化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公务员,所以我们启动了文化智库建设。”连辑说,甘肃正在广邀知名学者和专家,分别从13个板块进行调查研究,搭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专业学术平台。此外,甘肃现有的100多家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将进入政府搭建的“绿色通道”,由政府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据连辑透露,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已与多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从顶层到基层,甘肃文化建设跑步前行  “甘肃2013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投资合同金额已达1290亿元。”连辑说,这个数字在2012年是600亿元,2011年以前甘肃甚至没有专门针对文化进行的投资。这一切不仅归因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归功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系统提出,从而让投资者有了足够的信心。  据了解,目前,甘肃文化产业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5个。2012年,甘肃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8.17亿元,占全省GDP的1.4%,而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GDP的3%以上。  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甘肃的文化事业也将和文化产业一起,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2012年至2015年,编制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基本建立。  据连辑介绍,在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上,甘肃目前重点发展的区域有敦煌、兰州和天水。作为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希腊文明四大文明交汇地的敦煌,以其精美的佛教艺术和自然景观以及“敦煌学”的全球流行,成为当之无愧的发展重点。兰州凭借日益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天水依靠伏羲文化等也赢得了许多关注。  提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节奏,连辑说:“在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之后,我们要把具体任务从省委、省政府交到社会各界和基层办事部门手中,让他们承接信息、承接责任,参与建设。”从重点到全面、从顶层到基层,甘肃正在以实际行动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子。  甘肃话、普通话和外语都要讲  “我们要敞开门户进行交流,用全国的力量甚至世界的力量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连辑颇有底气地说。历史上,甘肃曾是各国文化、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地点,这里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直到中亚内陆各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将这条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文化连结方式串联起来。“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和经济交往常常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深度。”连辑说,未来,我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能够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达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甘肃文化”的概念也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不断清晰。连辑对“甘肃文化”进行了阐释:甘肃文化即敦煌文化和西部文化的融合。敦煌文化体现出开放、包容和国际化,是一种精神文化;西部文化即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如何实现甘肃文化的更好表达?连辑说:“我们不仅要讲甘肃话、讲普通话,还要讲外语。”  但是,脆弱的生态环境、目前较为落后的配套硬件设施,依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发展时需要直面的问题。连辑说,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将遵循“环境容量有限原则”设定游客容量和文物展陈方式,并启动建设创新区的“云服务平台”,即网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未来,高科技的展示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