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产一定要压肚子?生产没必要逞一时之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我只知道他压得非常大力,感觉是使尽全力快跳上来的压,他一压下去我痛到整个人要跳起来,非常的无助……」

「主任说,一万个产妇来,他们就这样压一万个,这种无法预期的状况,不在他们能控制的范围内……」

这篇二○一一年在网路平台verywed发表的文章,一直压在我心底最黑暗之处,怀孕期间随着每一次的子宫收缩,慢慢地又浮上心头,我在心底对自己说:「我绝对不让任何人碰我的肚子!」

好友小芸在生产完后,什么都没有多说,唯独对护理师跳上床,跨坐在她身上、用力压下肚子,惊吓与愤怒的情绪迟迟难以平复。「很痛,非常痛!根本是搥打肚子,而且我觉得很危险!」最让她生气的是,生产后,她的腹部留下清晰可见的瘀青,可以想见当时力道之大,接生医师竟然还要余悸尚存的她向护理师致谢:「你要感谢她帮你压肚子,你才生得出来!」这句话让她气了好一阵子。

不只是小芸,生产之前,我就对压肚子这种常见的产房内行为(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算得上是医疗行为)非常介意,也无法理解,怀孕时百般呵护腹部,生怕有任何碰撞的女人,为何一躺在产台上,就要接受别人毫无顾忌地对着腹部又压又推,这项行为真的有专业可言吗?这是有开班受过训练的?还是熟能生巧,来一万个我就推一万个? (推荐阅读:重新对「生产」赋予美好定义:温柔生产)

「我告诉护士好痛,不要再压我的肚子了,护士回我,她是在帮我!不然生不出来!」

「我很感谢护士帮我推肚子,虽然生产后肚子就瘀青一片,两个月都没消退。」

「我可以拒绝医生压肚子吗?能不能靠自己把孩子生出来?」

压肚子其实是子宫底施压的俗称,指的是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当子宫颈全开(十公分),胎儿头部下降后, 医护人员以手臂或拳头在妇女的子宫底部(子宫最上方)施压,「帮忙」将胎儿往产道方向推挤,试图缩短生产时间。

在此让我们来认识自然情况下的生产过程。从开始阵痛到子宫颈开全,被称为第一产程,开全之后到胎儿娩出则是第二产程。胎儿出生的主要力量来源,是子宫肌肉的收缩所造成的推挤力量,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助产及妇女健康照顾系副教授高千惠将之形容为:

就像是穿上一件高领毛衣的过程,必须先拉开套头处,头颅才能穿出,同样的道理,子宫颈肌肉也在被牵拉过程中,逐渐变薄、变短、变软,好让胎儿顺利娩出。

在此同时,子宫内压会渐渐上升。未怀孕的子宫内压约为9 mmHg,进入第一产程的子宫内压约为50~60 mmHg,第二产程时的子宫内压可上升到72 mmHg,如果产妇闭气用力,可能会让子宫内压上升到129 mmHg,进而将胎儿推挤到产道,让婴儿顺利出生。

比抢订坐月子中心更重要的事

在台湾产房普遍会看到的状况是,被阵痛折磨得筋疲力竭的产妇,听到自己子宫颈全开时,以为胎儿会马上出生,但第二产程其实比想像中来得漫长,疲惫的产妇感到挫折与失望,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生下孩子?此时若医师询问:「要不要帮你一把?」对产妇来说如同大海中的浮木,即使不甘心也只能任由医师或护理人员,用手肘自胸口往下用力推,或是用拳头向下压,压出一片片瘀青是常见的事。 (推荐阅读:生孩子不可怕!孕妇有疑虑要大声问)

根据统计,台湾产妇约有六成都有此经历,相较之下,美国仅有两成。部分产妇遇到不压肚子的医师时,还会疑惑「为什么不帮我?」究竟是压肚子在台湾被过度使用,还是台湾产妇无法靠自己生出孩子?

其实压肚子并非每个产妇都必须经历的产程。高千惠指出,教科书上说明使用子宫底加压的情况为:胎儿心跳有问题,第二产程进展失败,生产妇女筋疲力竭,因医学理由无法继续用力(例如心脏疾病)。 子宫底加压会提高子宫内压力,可能造成子宫破裂或括约肌损伤,或因施力不当造成新生儿骨折和脑损伤。一旦母体或未出生胎儿受伤,两者血液交流运输,母亲若是HIV带原者、B型肝炎带原者,或其他病毒带原者,胎儿都可能因此感染疾病。

虽然现在没有证据显示,子宫底施压的好处与缺点,可是我们不能忽略子宫底加压可能造成的潜在性危险。

生产是人体自然本能,靠著子宫的自然收缩就可让胎儿娩出。产妇必须知道,除非紧急状况,否则当医师告知要「帮忙让孩子早点生出来」时,自己有权利拒绝子宫底加压,或是至少该询问:「为什么要做?」「不做会怎样?」「等一下做可以吗?」至于医护人员若认为这是必要的「医疗介入」,也应如其他医疗程序一样,有义务向产妇解释清楚并获得同意,才执行各种加诸于身体上的处置、措施或治疗。

其实从生产姿势、生产用力的方式与时机,到压肚子等问题,已经有许多医学实证指出,台湾产房有太多不合时宜的「规矩」,例如,产妇应该视情况采取蹲姿、直立等多变的生产姿势,而非制式化的平躺用力;应该等到产妇有想用力的感觉时才教导用力,并顺着产妇的感觉鼓励出声用力,而不是刻意教导产妇过长地闭气用力(还是不当施力)。

种种问题,其实可归因目前国内产科照护者对于第二产程的照护不够重视。缺乏人力也罢、资源不足也罢,每当有产妇第二产程太长,就会被认为是胎儿过大,产妇不会用力或用错力,未多加考虑就改成剖腹产,或用器械协助分娩。

或许我们该先省思,为何台湾产房有那么多照护方式,与W.H.O.及许多研究的建议都不同。对,再说一次,缺乏人力也罢、资源不足也罢,可是,产科照护者对产程进展的评估与照护方式,对产妇的生产过程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既然第二产程的时间长短并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状况,三到五小时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必要「逞一时之快」冒险,或是过度干涉(如果胎儿心跳正常,产妇没有衰竭之下)。 (推荐阅读:被迫顺产痛到跳楼!自然产好生诀窍:前中后呼吸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