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话描写贵州梵净山的蘑菇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1. 关于梵净山蘑菇石的诗句
关于梵净山蘑菇石的诗句 1. 求描写贵州铜仁梵净山奇特风景的七言绝句诗,很急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4,唐代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5,宋代王安石《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2. 我的家乡梵净山诗歌鉴赏
谈诗,必言李杜,论山,必举五岳,又有几个人知道,除了五岳之外,别有高

山,如果每座山都是一位诗人,我的家乡梵净山,可称是群山中的李太白。众所皆

知,明朝万历皇帝曾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问天下间,哪座山有他一般雄伟磅礴,

莫测奇诡,飘逸豪放,情韵俊朗,四种味道,溶为一体

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方圆八百里,山壁陡峭,峰峦巍峨,群山若怒涛骇云,

似骏马驰骋,远看苍茫起伏的梵净山像一些喝醉酒的老翁,紧紧地靠着,沉睡着,

不知过了几千万年,从没有人惊醒它们的酣梦,论梵净风景,不得不谈高山中的蘑

菇石,绝壁上的万卷书,直指云天的红云金顶,神奇瑰丽的梵净佛光,天仙桥„„

蘑菇石是梵净山的象征,上重下轻的形态总是令人担心,可它至今屹立千万年仍然

姿态飞扬,风雷莫动。万卷书,风侵雨蚀造就,巨大的石头被刻化成一层层石片堆

摞的模样,峭壁如削,跌石千层,型如万卷藏书。新金顶直插苍穹,孤峰兀立,从

山脚到山顶八千台阶,没有毅力的人是攀登不上去的,与《蜀道难》中“猿猱欲度

愁攀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金顶一分为二,中间就是金刀峡,两峰对望千年,

互不争吵,共享人间烟火。在金顶上面建造了两座寺庙,释伽居左,弥勒归右,如

你在上面看群山,层林叠翠山外山,那些没来得及散去的雾气像淡雅的丝绸一样缠

在它腰间,山中气候变化万千,时而睛朗,时而雾雨霏霏,转化之间变化出佛影,

仿佛若有光,仰望天台,峰山云雾缭绕,像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小

白点,星星零零地散落在彩带上,天仙桥,连接金顶两庙,横跨金刀峡,地势之险

要,梵净山风景各异,巧若天工。

梵净山一带有八十一条溪流在山间婉蜒而行,灵动而秀美,它用清脆的歌喉去

慰问沿途的游客,用生动的舞姿去陪衬那孕育出春华秋实的一方热土。有的从高峰

上腾空而下,像一匹永不断头的银色长绢,潺潺清唱;有的顺山沟峰回路转,玉花

飞溅;有的静若处子温情脉脉,作无声之流„„这一条条溪流使绿意葱珑的梵净山

获得了灵感。梵净山是联合国全球“人与生物园”保护网的成员,其中以黔金丝猴

和珙桐最为著名。高山上满是绽放的杜鹃,每朵花儿都空灵含蓄,如诗如画,美不

胜收;珙桐花开,一树繁花,如栖息枝头的鸽群张开可爱的翅膀,山风吹拂,像千

万只白鸽翩跹起舞,芳香醇郁;

“天降”紫薇,苍翠挺拔,风吹树摇,具有“盛夏绿

遮眼,此花红满堂”的美赞。梵净山的花四季各呈异彩,似陶渊明的“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或许这些动植物才是梵净山真正的主人,千百年来

在这里生生不息,因它们的存在,梵净山才有仙镜的味道。看着可爱的金丝猴在林

中欢乐的跳跃,声如娃娃的大鲵在清水中游动;形如鸽子的珙桐花在山野上洁白的

开放„„它们在梵净山活得快乐,自由自在,有了它们,梵净山才鲜活起来,才是

一座烟火情味,有生命的气息的不死之山。

这里的居民,与外界联系很少,地域的偏僻的思想的封建,反映了这片土地民

族的民风,粗犷、诚实、热情、古朴,使人发现一种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契和,

领略到一种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乡土情调,这里青山环水,气候宜人,数百年来,他

们世代于此生息劳作,享受着这里的田园野趣,也享受着这块世外桃源的美丽风光。

梵净山真正犹如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人间仙境,是世外桃源,如果有人问起

我桃花源真正的发源地在哪儿

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道:我的家乡梵净山。
3. 有哪些赞美“梵净山”的诗词
1、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代: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别东林寺僧

唐代: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3、

自咏示客

宋代: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4、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5、

庐山瀑布

唐代: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4. 梵净山的“蘑菇石”与“万卷书”是一个景点吗
梵净山的“蘑菇石”与“万卷书”不是一个景点。

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约十米观音瀑布

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它已经在风霜雨雪中飘摇10亿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是许多画家、摄影家 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它如今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还走进了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

梵净山诸山峰却相形一本本书籍叠垒而成,相形见奇。原来,梵净山的岩石,均由片岩、页岩,以及千枚岩构成。梵净山上群峰傲立,群峰显示出独特的相形书籍山,难怪梵净山别称“万卷书”。‍
5. 贵州:梵净山风景区,听说很好玩,蘑菇石很有特色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梵净山。几百年来,梵净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国地域久久流传。虽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变迁,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的无穷魅力和巨大诱惑呢?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从贵阳坐火车到铜仁 站下车, 再从铜仁坐客车 去梵净山(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车费大概25元)从江口方向走 (如果选择印江方面走要远二个小时坐车)。梵净山古代东南西北四条朝山道,现今主要建设开放的西线、南线,南线从江口县黑湾河谷上山,8888级台阶又号称万步云梯,登山爱好者可大力挑战;西线从印江县棉絮岭起步,沿山脊而走相对平缓。

玩得开心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