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莫泊桑短篇小说之《护林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博尼法斯先生 是一位酷爱打猎的人。他在朱米埃热附近有一块林地,那地方林木茂盛,偏僻,兔子很多。每年,他都要到那里去打猎。

他雇佣了一个退役宪兵当护林人。 护林人为人正直,脾气火爆,嫉恶如仇,并且对“那些偷猎的人心狠手辣,无所畏惧”。

护林人叫卡瓦利耶老爹,他有一个侄子马里于斯,是一个小泼皮 。他没有爹娘,只有护林人一个亲人,因此被护林人收留,和他一起住在一个远离村庄的小木屋里。

小木屋有两层。楼下两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放东西。楼上两间是卧室,一间是猎人的,一间是护林人卡瓦利耶老爹居住。另外,两间卧室中间楼梯顶上有一小片空地,是小泼皮住的,每当博尼法斯先生来打猎,一个老妇人就来给他做饭,小泼皮就把这个地方让给老妇人住。

故事就发生在这片林地和这几个人身上。

1854年10月15日,这一天是个乌云密布,凄凉悲怆的日子。猎人博尼法斯先生又一次到林地打猎。他带着一条鼻子很灵的猎犬,来到这片他喜欢的林海。

傍晚时分,他赶到两层小木屋所在地。满怀心事,愁眉不展的护林人和忠心耿耿的老妇人迎了出来。一番亲热的寒暄以后,护林人把主人的马,牵到小屋旁边的马厮里。

当小屋里的人们在厨房里都陆续出现后,主人发现,他没有见到护林人的侄子马里于斯。

于是他问道:“马里于斯呢?他在什么地方?怎么不过来?”

本来,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开口的护林人,被主人的这三个关切的问号打动,终于告诉了主人关于侄子丢人的事情:

原来,他的侄子不走正道,和他耍心眼,做了一个他深恶痛绝的偷盗者。他是在给侄儿洗衣服的时候发现口袋里有钱,才琢磨出这件事情的。当他用计谋得到了侄子是偷盗者的证据时,他糟心透了,失望透了。他把侄子打了一顿,然后关在马厮里。

护林人来到马厮里,把侄子拉到了小屋,他准备和主人一起,好好教育一下侄子。

但侄子拒不认错的举动,再一次惹怒护林人,他又一次暴打了侄子。

“他叔叔把他提起来,啪地抽了一个巴掌,抽的他又一次跌跌撞撞”。于是,“他走了,整个晚上我都没有见到他。”护林人说道:“这可是一个坏种”熟悉侄子护林人卡瓦利耶老爹开始心神不宁起来,整个晚上不停地说着糟心的话。

半夜,小屋起火,楼上浓烟滚滚。突然被猎狗的狂叫声惊醒的博尼法斯先生发现,火,是从楼下传过来的。

他和猎犬凭借一条床单,从窗口逃下楼来。但护林人却依然在楼上没有下来,危机之中,他把两粒子弹塞进猎枪,向楼上护林人卧室的窗口开了一枪。

枪声和和玻璃打碎的声音惊醒护林人卡瓦利耶老爹,当他从窗口跳下来的时候,小屋也彻底成了大火球,很不幸,那位弯着腰,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却葬身火海。

因为牵挂着马匹,护林人赶紧到马厮里牵马,没想到有人忽然把他推倒,拼命地跑走了。原来是是藏在马厮里的侄子马里于斯。

老宪兵火爆脾气爆发,嫉恶如仇的他,拿起主人留有最后一发子弹的猎枪,就朝侄子开了火。

侄子死了,被判无罪的护林人远走,再也不见踪迹。

一个顽劣的坏少年,因为盗窃行为,又不服管教,对护林人产生了天大仇恨。他在小木屋的楼下,堆满干草,不管不顾,一把火,点燃小木屋。行动敏捷的逃了生,无辜老妇人却被火海吞没,可见这个少年是多么狠毒。

作者在文章中,对这个坏少年的叙说,就说明了作者的态度。一系列的贬义词,如“秃头顶”“斜视”另外还有手脚的巨大都加在坏少年身上。

另外,他还把少年形容成“发着恶臭的狐獾之类的东西。”说少年的狡猾是“这小痞子简直就是一只黄鼠狼要不就是一只狐狸。”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恶化了坏少年的形象。

首先说叔叔是一个退役军人,正直,脾气火爆,执行命令一丝不苟,特别痛恨那些偷盗者的行为,因此对他们心狠手毒,无所畏惧。

然后,又用他的行动进一步说明这个正面形象。当他亲自抓住侄儿这个偷盗者后,他“顿时怒不可遏,狠命揍了他一顿,差一点把他打死”,还说等着主人来,当面要再揍他一顿,让他“长长记性”。

但对这个不争气的亲人,护林人还是手下留情,没有把他打死。

在护林人来说,他是在教育侄子,为他好!而在侄子看来,叔叔不再是收养他的恩人,而是转变为仇人。

又经过一顿暴打,在叔叔这个军人面前,他依然没有悔改的迹象,一声不吭,就是不给主人道歉。当气坏的叔叔再次想揍他时,他像一只狐狸,大声喊起来,用一种虚假的大声喊叫“饶命”,来逃脱被打的命运。

一个普通的护林人,一个卑微的孤儿,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弱点,通过一次放火事件,表明的鲜明突出。

侄子的死,是自作自受。但对于护林人来说,侄子,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却亲自开枪打死了他,注定要给卡瓦利耶老爹形成强大的心理折磨,是常人不能忍受的,因此,他用出走来让自己永远地消失。

短篇小说《护林人》,是一篇震撼读者心灵的文学作品,也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