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

1,儿童的现状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成人“以爱为名”的压抑,使其心理状态受到影响。通常,这个成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成人的这种错误都是“潜意识”犯的错误。每个人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后悔,但对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成人必须把这种无意识的错误发展到有意识的错误,这样他们才会改变自己。

2,精神胚胎的成长

刚诞生的生命,像生殖细胞一样,自身有预定的心理机能,这将使他能适应环境。而在新生儿努力去适应刚来到的陌生新环境时,大人总是“帮倒忙”,做些不考虑婴儿自身感受的事。

3,形成中的心理特点

(1)敏感期:在婴儿学会表达之前,他的敏感性就导致了一种初步的心理结构产生,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表现。这种敏感性可以在生物发展过程中也能找到,他们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就消失了。这也清楚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受到儿童的敏感性和儿童的本能来指导的。而当外部环境与支配儿童发展的内在本能相悖时,就会引起儿童心理的失调和畸变,其结果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2)外部秩序:儿童总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幼小的儿童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秩序的热爱。他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井然,杂乱无序的环境会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哭泣、叫喊,甚至是生病来表达对杂乱无序的不满。对小孩儿来说东西总应该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自然已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让他可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儿童自己去适应环境。

(3)内部定向:内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各个部分以及他们的相对位置,可称之为“内部定向”,也就是说,儿童天生有一种与他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位置有关的特殊敏感性。当原有的姿势和位置被打乱后,儿童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甚至生病。

(4)智力发展: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重要,而儿童的内在感知同样也很重要。儿童具有一个渐进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几乎持续到五岁,帮助他从环境中获得深刻的印象 。使他具有惊人的能力。儿童开始时一无所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

4. 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成长的

当儿童能够自由行走时,儿童与成人的冲突就开始了。成人对儿童有一种深深的防御心理,总是担心一些东西被破坏。在父母关爱和儿童的天真无邪之间所发生的这种冲突是在潜意识和隐蔽状态下进行的。儿童开始走路后,像个勇敢无畏的士兵,可父母出于防御心理,老是想用防护设施把他们围起来,而且大人们总是潜意识地限制儿童的动手性活动、有目的的活动,还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忽略儿童对成人的爱等等。父母的这些行为虽然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却给儿童带来深深地伤害。成人所遵循的行为方式应该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使自己更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二、儿童之家的教育

1. 教师的任务

(1)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是拥有心理生活的,只是这种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发展往往会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

(2)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教育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人,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一是可以通过自己与这些坏脾气作斗争,并努力克服它;二是通过社会环境的正确观念抑制我们的坏脾气。

(3)教育要求教师在精神上做好准备,教师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并牢记自己的使命是去教育儿童,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

2. 蒙台梭利的教育发现

(1)蒙台梭利主张的教育方法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对环境作用的强调;二是对教师作用的极大关注和讨论;三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这种教育方法特别关注到儿童和成人角色颠倒,教师几乎不用教学,而儿童就是活动的中心,他们可以自我学习,并自由随意地走动和选择他自己的活动。

(2)儿童的典型表现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重复练习:孩子经常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就很开心,充满活力。

B,自由选择:在面对各种奇妙玩具时,儿童只根据内在的需要自由地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教具。对儿童来说,每一种教具不仅是井然有序的,而且应该与儿童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只有消除了教具的混乱无序和去掉不必要的教具,才能更好地激起儿童的兴趣和专心。

C,秩序感:把一些东西放置整齐成为一种对儿童颇有吸引力的工作,他们对秩序的敏感度远远超过成人。

D,尊严感:儿童也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如果他们因为不懂某些事而受到了来自成人的责备和嘲笑,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所以成人也应该把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上,不要对儿童叫嚷和辱骂,恐吓和嘲笑。

E,书写与阅读:儿童通往阅读的道路是循序渐进的,他们有一种天然的探索之心,会从音节到书写、再到阅读。如果过于匆忙对这些儿童解释书中的文字,我们就可能扼杀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渴望。过早地强求儿童通过书本来识字,对他们是没有帮助的。

F,身体的发展:如果说心理压抑会影响一个人的新陈代谢,从而降低其活力的话,那么健康的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强度,并因此提高他的身体健康程度。

3. 儿童的“正常化”教育

童年期的一些特征是天然的,他们不是任何“教育方法”的产物。当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会受到教育的影响。所以适宜的环境、谦虚的教师和科学材料,是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三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儿童自己的选择是教育方法的一个指导原则。所谓的“皈依”就是使儿童的心理从不正常回复到正常状态。在儿童身上,正常的心理品质可以容易地形成起来。同时,那些不正常的心理品质,正如恢复健康之后的疾病征兆全部消失了。

4. 儿童的心理畸变

(1)“正常化”会导致许多童年时期心理特征的消失,既包括那些被认为是缺陷的特征,还包括通常被看作是“优点”的特征。如果儿童恢复正常,他就能专注于某些使他与外界显示相联系的正常动作。那么,可以设想,儿童所有心理畸变都有一个原因:儿童不能采取他发展的独特形式,因为他在自己的形成时期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

(2)儿童心理畸变的表现:

神游:“神游”代表了儿童自我一种潜意识的防御,掩盖已经分裂了的心理能力。

障碍:一个心理畸变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或者充分展现他的智力,因为他的心里已陷入幻想的世界。这种畸变的心理会自己筑起一座高墙,阻碍儿童理解和接受外来的观念。我们称之为“心理障碍”。

依附:儿童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成人的每一个命令,它将会导致儿童陷入一种“懒散”或“懒惰”的状态。

权力欲:对于一个不正常的儿童来说,他喜欢通过利用成人的力量,获取他想要的东西,成人这种满足儿童欲望的错觉结成了苦果。

自卑:成人因为潜意识对儿童的防御,不仅限制儿童的行动,还阻碍儿童行为的连续性。这会引致儿童的沮丧和自卑。

心理畸变往往影响人的身体的发挥,甚至某些与身体密切相关的缺陷,其最终根源也都在于心理问题。当儿童被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返回到以正常方式进行生活和活动的自由环境时,许多疾病和病态才会消失。

三、儿童与社会

1.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1)成人有一个复杂的和强烈的模式,如果要求成人改变自己的模式去适应儿童的节奏和精神视野,对成人来说很困难。而日益复杂和紧张的成人环境是儿童的障碍,没有一个让儿童舒服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冲突的内在根源

一是主导本能。主导本能对处于生命初创期的婴儿提供直接的指导和保护。而成人的世界主要是争斗、努力去适应和为征服外部环境而工作,他会以同样的逻辑看待儿童的生活,在称之为“教育”的方面,成人试图尽早地直接把儿童引入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轨道之中。

二是工作本能。儿童通过工作使他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成人可能会认为工作是艰辛的,也是令人厌恶的。

另外,儿童具有一种与成人不同的目的原则。 成人在帮助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是帮助儿童自己去做事情,而是代替儿童去做事情,那么成人也将成为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隐蔽和最有力的的障碍。

2.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一个成年人的完美取决于他在童年时付出的努力,所以成年人必须认识到指导人的心理发展的神秘规律,关注儿童。儿童在成长中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制和学校的惩罚,不能健康成长。人们必须建设一个适宜于儿童需要的世界,并承认儿童的社会权利。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监护人。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必须保护和关怀儿童,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孩子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