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四大金刚和一条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文首,先致敬及默哀前段时间离世的南京万达茂总经理徐毓女士。

说起万达,万达凭借其285座万达广场稳坐中国商业地产一哥的位置,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在行业内人眼中,还是品牌方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更是长时间稳坐中国首富之位,其公子王思聪也被广大网民奉为“国民老公”,父子二人及其万达商业帝国一时间风头无两。要说万达之“死”,就必须先看看万达到底有什么货。

我总结起来,归纳为“四大金刚”和“一条龙”。地产界有一句话,叫搞地产最重要的就三样东西区位、区位、还是区位!任何一个地产项目,其区位至少决定了这个项目价值的百分之六十,而万达在全国各县市有285座万达广场及49座在建项目,而且保持着每年高速拿地,这些地块如今价值极高,很多万达广场甚至已成各个城市的核心地块,这些高价值土地是万达资产的第一步,那么有了这些逐年增加及飞速增值的地块,万达凭此可以远远不断的招揽大批的行业人才和应届毕业生,这就成了万达的第二个重要资产——行业顶尖的人才梯队,多年前一位伟人说过,“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任何企业的发展和财务利润都离不开人的运作,鄙人以为,所谓管理,就是用人建立一个资金的流通渠道,将外界的资本转化成消费,源源不断吸纳进企业,那么所谓薪酬福利,就是资金流过渠道时泽披渠道的那一部分。

万达拥有了行业内最具规模化的顶尖人才,那就拥有了快速复制的能力,自然也拥有了行业内最大的规模和高额的利润,同时人才又酝酿了一个新的东西——品牌。万达的拥有着数量庞大且行业顶尖的高管们,那么其在行业内,品牌引进,购置地块上等就拥有了新的优势,这些人脉资源最终又促进了新的地块和品牌,最后万达凭借地块、人才梯队、品牌储备及多年的商业运营经验,酝酿出了新的一张王牌——自营品牌,从百货到院线到游乐到儿童产业,万达都拥有一只强大的生力军,这无疑给万达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四大金刚”已经具备,最后就是万达的“一条龙”——“飞凡”商业联盟,飞凡号称万商联盟,百万商户入驻,形成一个巨大的实体商家的线上交易场所,曾经一度对标淘宝,也一度是最大规模化的实体零售的线上聚集地。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中,万达有“四大金刚”护体又有“一条龙”护身,一路开疆拓土,正所谓想睡觉就有枕头,据说曾经某市想要引进万达广场,市长亲自出马招进的万达。王健林王思聪父子也是极尽人间荣耀。然而天道循环,月盈则缺,乐极则生悲。之所以把万达捧的这么高,那么接下来就是要重重摔了。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达集团的商业帝国崩塌也必然有一个起点。这个点就是王健林自身所带来的“军队文化”。说到企业提倡的“军队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即高效执行,只以胜败论英雄。这种“军队文化”被王健林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这正是王健林的成功之要素,但同样一种力量被发挥到了极致,自身必然反受其害。企业提倡“军队文化”,本意是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而不是枉顾市场的客观规律,一昧的提倡军事化管理,企业本就是一个世俗的组织,可以提倡高效执行,但企业不是军队。企业和员工是相互选择的,王健林和其智囊团队在盖起万达商业帝国时,逐渐将企业凌驾于员工之上,其一昧的自上而下的行动,丧失了中基层的活力,基层员工变成了毫无创造力,只是为了应付上层的指标的工具,但基层恰恰是直接为企业创造营收的力量,而这种一昧的强调高效忽略品质,不仅仅体现在基层,中层甚至商业总经理级别也只是万达智库的执行工具。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许是一个良好的现象,但是商业却最需要创造力的地方,当万达所有人被智库所绑架,变成执行工具时,谁来为万达的商业创造力买单?有人会说,复制至少可以避免失败,说这种话的人,和王健林的智库一样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后起的商业地产的竞争对手,在被万达重重包围时,在经营模式和人才发展上产生了重大的创新,各大城市一个个高品质的项目拔地而起。而对于万达的中层和基层员工,拿着微薄的薪水,像奴隶一般的干活,而万达此时所谓的“军队文化”,却枉顾他们的利益,不说真正的军队所特有的荣誉文化和国家感情,即使在物质比较上,军队普通士兵的工资比万达应届毕业生要高差不多两倍,万达所谓的军队仿佛是波斯帝国提比斯王子带着的四十万奴隶军队,面对高品质项目时,犹如面对几千个希腊的公民兵,一战及溃。

而这只是外围环境的变化,像万达之类的大型组织的崩塌一定会由内部原因导致,所以万达奔溃点就是人才梯队的流失,万达的基层、中层大量流失,流失到什么程度呢?据万达体系内人士反应,在万达工作超过半年的就可以带新人了,超过一年就算老员工了。请问仅仅半年的时间如何在应付高绩效考核的同时,认同企业的文化呢?何况带新人?事实上对于万达这样体系来说,半年时间连熟悉所有的业务流程都不可能。有人说那万达的中层和高管团队呢,他们可以有效的制止和改善基层员工大量流失带来的不良反应。可是万达的高管团队职位虽高,在面对更高的权力时,依然只是一个执行的工具,依然要应付来自上层的强绩效考核,没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一旦某个情况风吹草动,负责的高管,也是辞职走人,现在的万达,其实是高管想着法控制下级,中层想着法美化数据,基层随时跳槽走人。于是大量的真正有才之士在这种环境中不断的流失,转而去到其他竞争对手,万达就这样成了一个跳板,源源不断给竞争对手输送高基础素养的人才。

有人说,人才流失而已,大多数企业都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缓一阵就好了。可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才刚刚开始,人才巨量的流失,带来企业效应的下滑,也撞倒了第二块骨牌——区块,随着其他竞争对手的崛起,大量的好的区块被席卷而走,要说万达本身储备着很多的区块,本还可以勉强支撑,可是人才的大量流失给了致命一击,本可以开发的区块,因为实在匮乏高质量的人才,而本身的“军队文化”和较低的薪酬福利不具备规模化吸收人才的能力,所以储备地块的开发节奏明显不如后起之秀,而新出的商业项目品质也乏善可称,人才流失也导致后期的拿地能力减弱,甚至只能开发一些原先不被看好的或者不够成熟的地块,以至于万达广场的品牌美誉度频频受损。

有人说,万达还有两大金刚和一条龙呢,那么我们接着推理。当万达的拿地能力减弱,商业项目品质急剧下滑时,谁最受损?当然是品牌方,万达广场的租金测算以智库的投资回报率为原则,它的租金和服务费不能做大的调整,而本身的项目品质又不够良好,那么损失就会由品牌来承担。有人说品牌方可以撤铺,对,但正是由于万达广带起了众多的品牌商家,导致商家既被万达广场联盟也被绑架,这些联盟品牌只要撤出一家较差的万达广场,那么很有可能被万达广场全国的项目清退,这种损失是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承受的。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品牌方在平时受到万达的各种压榨和打压,敢怒不敢言,现在新的万达广场区块和品质越来越差,还要去为这些项目填铺,白白的蒙受巨大损失,这种抛弃万达的情绪超过各自品牌收益平衡点时,是一定要爆发出来的。前两年某万达广场的一家知名男装品牌因为一点纷争,被该万达广场在合同期内强制拆除,按法律万达本应赔偿其损失,但该品牌硬是没吭声,因为万达通知其,只要其要求赔偿,将清退全国一百多家门店。此时第三大金刚,众多知名品牌看似依然矗立某些万达广场内,其实已然悄然退出万达联盟,不再绑定万达。

四大金刚已然倒下了三个,有人说不是还有一个自营品牌吗,这可是万达广场的主力军,也是万达广场的一母同胞,这应该不会背叛万达广场吧,这些自营品牌可真是万达广场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但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出生决定论,万达的自营品牌正是由于万达广场的百般呵护,而没有经历惨烈的商业角逐,就被拔苗助长了,其本身的经营能力比外界的同级别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营收上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万达广场的扶持。所以万达的自营品牌并不能给万达广场带来较高的人气,反而损失了引进其他同级别品牌的机会成本。万达百货就曾大规模的关闭,接下来随着万达广场的总体下降,其他自营品牌也极有可能面临同样的局面。

自此四大金刚全部倒下,只剩“一条龙”护身,可是飞凡商业联盟,其和万达自营品牌一样,也是依附于万达广场的一个衍生产品,其定位本身就是失败的,而且还大量消耗着万达的骨血,随着万达广场的影响力下降,飞凡成为万达的一个巨大败笔也将是一个事实。

万达集团即将崩塌是一个事实,其起于时势,而终于自身。可以想见,王健林欲通过万达广场,打造一个集专业人才、品牌、区位、自营品牌的超级商业围城,同时外加飞凡百万商业联盟做成护城河。可是世上所有的堡垒都会倒塌,不倒的只有路。任何在商业当中砌一道巨大的城墙将自己完全包裹在其中,再也不用做任何变化就可以坐享其成的想法,终究就是个梦幻。因为只要城墙一立,挡住了敌人也就挡住了自己通往外界的路,当面对外界的市场环境时,再强大的城池都是一座孤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当我们从泥土中成长,我们吸收一切养分,成熟后放下谦卑而自觉高傲,沉浸在以往的成绩中,不再进步时,一把大锤就已然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