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素问·杨液酵酸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因此必须加强情志护理。这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而且富有“致病必求其本”之深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情志养生 的方法
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致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的方法,故又称“移情变气”。也即通过语言、行动等祝由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病人自身的去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转内痛为外痛,移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会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人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在临床实践中,张子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确主张:“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戏谑亵押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行之言夺之”。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胜法,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将有效的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
说理开导
通过正面说理开导,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和其喜怒”,“喜怒有度”,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但说理开导,也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用实事求是的方法为病人分析病情,启发病人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愈情志疾患的目的。进行说理开导,护理人员必须要得到病人的信赖,态度要真诚,热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说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从而起到改变病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目的。
劝说疏导
通过与病人交心谈心,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接近病人,询查清楚病人真正致病的原因,《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凡欲诊者,必问饮食居处,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情志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所以致病,必是与病人有切身关系,一旦病因解除,利激消失,脏腑气机就会协调。故护理人员要与病人相处到:“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才可以详细了解到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情志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进一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否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并可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顺情从欲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有助于心身健康。所以对于病人心理上的欲望,在护理中注意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对那些胡思乱想,淫欲邪念,放纵无稽等错误的,不切实际欲望,自然不能纵为和迁就。而应当善意地、诚恳地,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尤其在对所患疾病有思想顾虑时,可以为病人讲述有关的医学科学知识,帮助其消除疑虑,丢掉思想包袱,对新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及其有关制度。对重病人,更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尽量解除他们心理的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志状态。对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病人,精神压力大,忧虑重重,对此,应该在生活上全面照顾,精心护理的同时,要帮助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气功的本质来讲,调神起着主导作用。它强调“人静”就是排除内外干扰,把各种刺激反应和感觉降低到最低的应激性,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依靠这种抑制的保护,可使人脑皮层由过度兴奋所致的机能紊乱得到纠正。气功锻炼的具体方法,用意志来调整控制体内的生理活动,以心意练功而发挥机体积极作用,从而抵御情绪因素的干扰,所以气功锻炼,实质就是对精神和思维活动的自我锻炼。故护理中,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气功锻炼,无疑对情志调节将起重要作用。
情志的致病与治病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情志的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它与正常人体健康非常密切。
1、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在七情之中,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就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于情志产生于脏腑之气,所以情志变化反过来又会给脏气以相应的影响。一般来说;和调的情志能够条达脏器,促进其功能活动。因为:“气贵舒而不贵郁,舒而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红炉点雪》),而正常情志发生,则脏气舒达调畅。从而使功能活动得到加强。
2、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情志的异常变化,对于人体是极为有害的,它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的活动,所以,七情异常,超越了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发生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情志过激,常常加重病情。疾病的过程,即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过程,由于情志过激,能够损伤脏腑的神和气,神伤,则脏腑阴阳气血无所主;气伤,则脏腑阴阳气血随之失调。所以,在疾病过程中,如果产生过激的情志变化,就会加重脏腑阴阳气血的紊乱,使病情加重。
(二)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要预防七情致病,就必须做到保持精神乐观,调和情绪变化,避免七情过激。
1、保持乐观情绪精神乐观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能促进人体生理功能,有益于健康,所以要用乐观情绪来克服其它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消极情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但是无论何种性格的人,都可以在生活中通过锻炼,陶冶,而逐渐培养乐观性格,增进健康长寿。另外,要善于化解忧虑,烦恼之事。人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忧虑、烦恼之事,关键在于遇到这类事时,要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及时解脱。解脱的方法,一是退步思量,减轻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对于减轻烦恼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吐露交谈,消除烦恼,在自己的烦恼通过退步思量还不能减轻时,就应及时吐露与人交谈,听取别人的劝慰,以消除心中的烦恼。消除烦恼造成一个平和的心境是乐观的前提,对于保持乐观的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避免七情过激
情志活动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调的情志,一般不会致病,而有益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情志只是在过激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而危害人体,所以中医学十分重视情志变化这个重要的环节,认为调和情志,避免七情过激,就能预防和治疗七情致病。
喜、怒为七情之首,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然而,过度的喜又会伤神耗气,适度的喜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怒是致病的魁首,人籍气以充身,发怒则伤气是以伤身,所以前人在养身防病中,总结了两条戒怒与制怒的基本方法;一是以理制情,即以理性克服情志上的冲动,使怒气不生,二是以“耐”养性,即要有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遇事能够忍耐而不急躁生怒。但在怒已生而又不可遏之时,亦应当及时发泄和透露,以免郁遏而生疾。
忧郁、伤悲是对人体有害的另一种情绪。它能够损伤神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招致病邪倾入,应当注意克服。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意培养锻炼自己,使之获得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用乐观战胜忧悲的情感。
思虑是七情之一,又是心的一种主要功能。适度的思,能够强心健脑,对人体有益无害;而过度和不正当的思虑,则往往对人体造成危害,多使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产生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纳呆、腹胀等症候。所以思虑应注意适当而不可太过。如:《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提出要“少思虑以养其神”,即告诫人们思虑劳心用脑,必须有节,不可过度。节思的方法,主要是讲究用脑科学,用运动调剂心神和脑力,控制劳心用脑时间等方法来进行调协。其次,要以理制思,切实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思虑。
惊恐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可以导致心神失宁,肾气不固,而出现心慌、易凉、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神态失常等方面的证候。人惊卒恐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它可以使人体的气机逆乱,血气失常,阴阳散败,从而发生大病,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惊恐是情志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养生防病中应当注意预防和避免。防惊杜恐的方法:一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勇敢、坚强的性格,以预防惊恐致病。二是避免接触易导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以杜绝惊恐发生。
中医养生
1.静神养生
中医提倡“以静制动,尤其在炎炎夏日,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安心静气,可以使我们形成一种良好情绪,从而找到健康力量的关键。
2.运动养生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运动不足或者劳累过度,都可能造成“劳伤,使身体不能达到一个良好平衡状态,更别说强身健体了。
3.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估计是每个爱吃的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了,但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五味调和、均匀的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吃饭的时候也不要吃的太快太饱,也不要接触太多的寒凉类的食物。
4.进补养生
通过一定的滋补药物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受欢迎的“祝你幸福养生酒,这是一种以多种纯中药为原料经过现代技术酿造而成的养生酒,能够清除体内毒素,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前列腺及中老年夜尿频多有显著效果。
像这种中医养生药酒,需要的朋友可以每天适当饮用,滋养精气。
5.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中医上通过刺激、按摩、针灸等方法来把各个穴位打通,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6.顺时养生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中医非常讲究每个节气的养生方,老百姓非常习惯每个节气吃不一样的食物,做不一样的事情,这就是“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的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会遵循万物生长的统一规律。
除了以上这些养生方法,中医学还提倡固精养生、修身养生、调气养生、减毒养生、沐浴养生等各种方法,我们无须墨守成规的选择一种养生方法,可以根据自己切实情况多种方式结合,比如老年朋友可以静神养生,年轻人可运动养生,女性朋友可以饮食养生等,养生保健不仅是为了让我们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先热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热爱生活。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4法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1、饭后五千步防治糖尿病
在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加大,糖分解代谢增强。餐后行走不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组织,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增强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肌肉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使居高不下的餐后血糖很快下降。
2、锻炼预防老人胃肠道出血
一项以8250名65岁以上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锻炼身体不仅强健身体,还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病率。每周坚持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前者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可减少50%。爬楼梯或散步都是锻炼的良好方式。
3、常吃含锰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
美国生物学家索尔特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缺锰可造成骨化障碍,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富含锰的食物有黄豆、扁豆、茄子、芋头、萝卜、菠菜及绿叶蔬菜等。茶叶、坚果、谷类是锰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含锰量虽不多,但其生物利用率高,也是锰的重要来源。
4、多食橙子可预防胆囊炎
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1900万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容易形成胆结石。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