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年落魄大叔徐光启如何惊人逆袭呢?

如题所述

徐光启所在的时代对于王阳明的重视导致了思想上的解放,士大夫们想要冲破束缚思想的牢笼,冲破僵化的经学思想。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于是形成了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但经学逐渐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

中年大叔徐光启自小“家境贫寒”,自从二十岁考取了秀才后,一直久困场屋,接连五次乡试未第,直到三十六岁,第六次乡试时,天可怜见,终于派来了个认真负责的主考官焦竑,从本已落选的试卷中重新发现了他,于是他才中举。但随后多次去北京会试,榜上都无名。

在明朝,考场上不得意的文人就只能做做家教养家糊口。年近四十,大叔徐光启依然每年为了几十两银子远走他乡, “知公者相延入粤,荒烟苦雨,崇山峻岭”, 跨过山和大海,漂泊江湖尘世。

除此之外,让大叔更加心累的是香火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徐光启只有独子徐骥,而徐骥倒是生养众多,但都是女儿,徐家的香火眼看要断绝。

1600年,三十八岁的徐光启赴京参加会试,依然落榜。许多年后,他自嘲道:“爬了一辈子科举的烂路”。

这个形象,和朱八八以前八过的天才很不相称啊。

但开挂的人生,从来不嫌开始得太晚,譬如摩西,八十岁才开始缔造传奇。

徐光启的传奇始于他再次落榜的1600年,这一年赴京赶考途中,他遇到了将改变他一生的传奇人物,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

明朝前期的思想界沉闷而僵化。晚明的时代思想开始出现向回复古学、汉学为要的转变。徐光启也支持这一主张。与带来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的利玛窦相遇,两人更是不谋而合。

两人的会面和交往,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宏大序幕,是古老的东方迎头赶上西方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历史给大明最后的复兴机会。

彼时的利玛窦,从广州刚来到江南地区,初步与上流社会的士大夫接触,蓄发留须,穿起儒服,一改原先的西洋僧人形象。虽然,利玛窦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但其角色正如魏浊安所说的已经超过了罗马天主教的代表,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利玛窦,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文艺复兴文化使者。利玛窦不仅带来了宗教,还带来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回到罗马,恢复古代数学、哲学思想是其核心。两人的惺惺相惜,使徐光启更加注意提倡复兴汉学,回到汉代,回到五经本身。

三年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启再一次来到南京,在葡萄牙传教士罗如望面前虔诚而立,他接受“洗礼” 并取圣名保罗(Paul),郑重宣告见证他的信仰。

不经意间,这让徐光启接连创下几个记录:他成为文献记载首个有英文名的中国人,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受洗的基督徒,而徐光启一家则成为上海第一批天主教友。

这一年,徐光启41岁,已过不惑之年。但是从今天起,他不再是落魄的中年大叔,从明天起,他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他人生的两个难题就都不再是问题。

一难是他前半生会试一直名落孙山,科举之路耗费了他四十年的光阴,但是就在他受洗的第二年,他中了进士,而且被点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二难是徐家三世单传,独子徐骥婚后无子,他害怕徐家的香火会断绝。但入教后,徐骥连续得了五个儿子,据《徐氏宗谱》记载,徐光启的曾孙多达28人,可谓儿孙满堂。

从此,徐光启在仕途上不断升迁,经万历、天启再至崇祯三个朝代,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太子太保。

从此,徐光启成为许多领域的先驱者,他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带到中国,并对许多学科的发展创新作出重大的贡献,他是当时国际上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