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外来网络用语对汉语传统语用范式的冲击】网络用语对汉语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2
  汉字的文明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从未中断过,这无疑是中华的骄傲。原本袭用汉字多年的中国邻边国家,迫于汉字过高难度的压力不得不走捷径。韩国用了相对简易的训民正音,日本用了平假名,为了降低难度采用了“廉价”的表音符号。让他们的语言仅仅变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词语只是一种语音的拼凑或是或多或少保留着的汉字某种残缺的一种另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曾为拥有纯正的汉语骄傲着。
  持着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骄傲了几千年之后,网络的普及逐渐让这种骄傲感成为尴尬的“不与时俱进”思想,即“不fashion”。英语语系作为前锋语用透过网络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汉语,“汉英杂糅”已处处皆是。网络用语显然已经进化成一种社会方言,而这种方言的使用人数与日俱增。其中外来网络用语更是被看做是一种与发达国家,与先进的现代文明“接轨”的有效手段。随着英语的普及开来,外来网络用语更是超速繁殖。
  外来网络用语一般分三种:一是直接借用英文字母。如THX(Thanks)、BTW(By the way)、ASAP(As soon as possible)等。二是借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形式。如3G(The Third Generation)、B2B(Business to Business)等。三是借用英文字母或单词同汉字的组合。如E时代、USB接口、手持PC、移动QICQ、E-mail地址、.com经济。这些是传统的汉语语用范式中没有的,但是现在却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把掌握这些相对正面的网络词当做一种“知识积累”,就像古人饱读诗书然后清高地舞文弄墨似的。
  但是必须承认这些外来的网络用语存在着一种显性的优越性。就像一出生就被测IQ值极高可视为天才的孩子被人们所推崇。首先是英语天生的简洁性。只有26个字母,顶多分个大小写。写出来不容易出错,电脑键盘的设计更是为它提供了便利。如:用“B4”代替“before”, “VM”代替“Very Much”,动几下手指就可以完成几个句子,甚至比说话都要快。其次是新奇性。这跟中国现代的文化特征有关。中国的年轻一代是浮躁和矛盾的一代,封闭已久的中国开放了,热衷于各种外来新鲜的中国年轻网民乐于借此来张扬中国老一代埋没已久的“个性”。他们喜欢在字里行间渗入“完全没有feel”,“特别有sense”这种类似的“杂糅”,代表自己生活在这个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再次是可以凸显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这点无可厚非。中国的科学技术从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起就落后了,很多新兴事物没资格首先命名。引进后自然就成为“杂糅”了,如信息技术(IT)、电子商务(e-commerce)、WAP(无线应用协议)。
  汉语是世界上最难也最具文化底蕴的文字了,因为它不仅有字,而且有词,更难得的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感情转换来组合,把内部心理范式完美地表现为外部的语用范式。这些是我们代代传承的,为什么时至今日仍如此完整,因为从未中断。纵然古时有蒙古文,满文暂占政治权威,但是汉语掌握着中华文明依然可以独领风骚。而今日仅为了适应世界潮流和个人发展而让汉语传统语用范式潜移默化的变样,这会是怎样一种代价?网络用语特别是外来网络用语对汉语的冲击,不仅仅会影响目前的这一代人,更甚至会阻断汉语文明的传承,堪称奇迹的“汉语之美”会走向消亡。
  重提“汉语之美”,简而言之,汉字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索引。单字具有形体美,组合成词具有词藻美,组合成句具有音韵美,组合成篇具有文章美,我想不到哪还有一种语言可以和汉语相媲美。汉语的博大精深吸引了从古至今无数学者日夜解析,也不乏国外学者被汉语魅力所倾倒而乐此不疲地纵身其中。而现在的中国人,第一人口大国的知识分子们都通过所谓的“Internet”让自己的传统语感日渐丧失却浑然不觉。曾几何时,说一段完整的语段都难以流利始终。似乎没有“care”,“OMG”, “cool”就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似的。中国人为了加强感情色彩和增进文化内涵,用上千年积淀了无比生动的成语,但是现在成语字典却早已被判为“次等语用”的地位,被束之高阁。传统的汉语语用范式已经在网络上走样,在现实中变形,但是这种保护汉语文化价值意识却并非人人可以领悟,更非人人愿意践行。
  对于外来网络用语的逐日“深入人心”,有的学者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另类书写方式必然会导致对汉语传统语用范式的极大冲击。有人主张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宽容态度,用适当的方式去规范,“不要强调纯洁,而要强调规范—动态的、有弹性的规范”。但是网络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须,而英语也日益占据语言交流媒介的主流,当英语和网络一结合,汉语的地位谁来捍卫?汉语的纯洁不是一部分人能够保持的,而是一代人来传承的。
  一部分网络词充其量只是“旧词新意”,至多在汉语词典里另开辟一个新词条。但是这种外来网络词却让汉语难以承受。特别是“打字输入文明”逐渐代替“字母书写文明”的现代,中国人盲目寻求的“捷径”和“新奇”的心理会让汉语受到严重的致命伤,这种趋势虽看似必然,但是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内因在作用,不是个人的能力所及,无法采取某种具体的措施,靠弘扬一种“捍卫汉语传统语用范式”的价值观念,或许才是根本之策吧。
  作者简介:祁小荣 ,1988年生,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教育方向硕士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