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还有理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我读的第一本 阎真 的小说是 《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有一些让人感到兴奋的瞬间,会让人为主人公命运出现转机而大声喝彩。 而在《活着之上》里,他笔下的男主角从头至尾都很“丧” ——但大概这个角色真的是有一些真才实学和时间投入以及狗屎运吧,所以不至于跌落得太惨, 而他的故事,也正是平凡生活的写照。

活着是生存,活着之上是生活。生存与生活有时候界限模糊。 社会底层在生存线上挣扎,中产阶级整日恐慌阶层滑落,上层人则忙于织网筑墙巩固自己的利益。

这是《活着之上》全书描绘的众生相。小说借着讲 学术腐败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来反映 在社会现实中不同的人的选择 。

聂致远和蒙天舒 是二线城市一所大学里历史学院的两个大学生。 聂致远 胸怀梦想,他希望挖掘历史,研究历史,让更多的人正视历史。 蒙天舒 头脑活络,读书时就干起了卖盗版书的生意,没成功,从此他提出且信奉了“屁股底下才是世界中心”的理论。

大四毕设 ,学霸聂致远的指导老师是院长,学渣蒙天舒的指导老师是普通讲师。蒙天舒说服聂致远跟他换指导老师,通过院长帮助,考上研究生。

读研时 ,蒙天舒顺理成章是院长的硕士生,聂致远是姓童的老师的研究生。而后蒙天舒以专业为由说服聂致远再次跟他换导师,换了没多久聂致远才发现,原来是老院长马上要退休,而新任院长正是童老师。

跟了童院长, 蒙天舒的人生就“开挂”了 ,硕士毕业留校,读在职博士,评上副教授,教授,当上院长助理,副院长, 成为下一任校长人选 。

反观聂致远,硕士毕业当了中学历史老师,三次考博,才在蒙天舒帮助下考上北京的博士,博士毕业回到母校当讲师,蒙天舒评上教授时他才评上副教授,故事收尾的时候才意外评上教授。

当然作为读者,抽离主角思维之外,清晰知道 “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就算蒙与聂没有换导师, 聂就是读了童院长的研究生, 不见得就能一路混到教授博导副院长 。 而蒙一定会以别的方式杀出一条血路。

书中讲到诸多小人物, 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都生动鲜明的体现了一类人的生活状态。

第一类小人物,是 被工作编制所困扰的人 ,比如聂致远的妻子 赵平平 ,211大学毕业,工作七年,考编七次,次次被挤下来。

第二类小人物,是 被评职称困扰的人 ,比如 陶贤副教授 ,醉心学术热爱学术却不善于结交关系,论文积压十几篇无处可发也没有钱发,四十多岁还是副教授,且评高级无望。

第三类小人物,是 没有家世庇护而命如漂萍的人 ,比如聂致远的女研究生 贺小佳 。她一步选错,放弃了直接留校当辅导员,选择了免研辅导员,谁知就业形势大变之下,她读了硕士出来反而无法再获得自己喜爱的辅导员工作。历经挫折之后,她抵制了诱惑,却黯然成为一个无编制的中学老师。

与这些悲催的人物形成对比的,是一些 “厉害”“聪明”“好运”的人 。

比如聂致远班上的 体育生刘沙 ,体育生是家里找关系弄的,旷课抄作业完全无心向学,但是家里有本事找学院书记给聂致远施加压力,保证刘沙考试能合格。

比如 官二代范晓敏 ,当不上班长可以给班主任施加压力当班长,学英语考托福,期末考试前学院领导还要安排每门课的老师给她划重点,最终拿着公费名额去国外高校读书。

比如 唐巧稚 ,跟每一个老师打电话求情说自己要自费出国读书,请老师把分数打高,结果最后成功保研。

也许就是阎真试图告诉读者的真相—— 生活的本质可能就在于“主流”之外 ,诸如《沧浪之水》里面的人生轨迹与内心浪涛,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他者”,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目标, 绝大多数人生的基本面貌只是活着 。

而且,活着的意义 很大程度也并非是为了理想,人们坚持的动力很大程度不过是因为一些根深蒂固的简单道理。

但坚持总归是 被磨损和伤害 ,这倒成了活着的基本定义: 暧昧、腐蚀、妥协,以及微不足道的挣扎与抵抗。

不管阎先生所描写的是最普遍、却还不是最黑暗的情形,我依然要说,应该相信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并不都是这么卑微地生活在这世界上, 在最基本的活着之上,一定还有一些别样的生存意蕴。

我们最终都要 选择一种活法 ,也要 探寻活着的意义 ,更要 找到除了活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希望生活可以多些让活着之上存在的空间。

至于这个生活,社会无法迁就你,也无法在朝夕之间实现理想国, 怎般光景,还是看你如何。  

小阅鹿荐书

《活着之上》

作   者:阎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12月

 • end • 

图片源自 | colorhub.me

作者 | 阅达书城签约作者唐唐

编辑 | 小阅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