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在南宋覆灭三年仍慷慨赴死,他的亲弟弟为啥投降还做高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文天祥一直是忠君爱国的一杆旗帜,他在南宋大厦将倾之时,散家财,起义兵,坚持抗元,并在广东兵败被抓。

文天祥受人尊敬,更在于他兵败被押解到元大都后的表现。当时的形势,南宋后主及主要大臣们在崖山海战后殉国,大宋的朝廷已彻底被摧毁,投降已成了主流。而鉴于文天祥影响之大,忽必烈是希望全力劝降文天祥,以取得天下南方士人人心的归附的,这就不难理解,为啥元兵抓了文天祥,要不顾舟车劳顿押到大都,还足足关了他三年多,在最终求死成功,慷慨就义时,南宋已覆灭也已近三年。

听听文天祥在元廷询问其愿望时是怎么说的吧:“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言外之意,文天祥生死已不是他个人的事情,他深深明白,自己的死是南宋灭亡的一部分。

当时的元朝统治不稳,南方已有借用未死的文天祥名头召集反抗的例子出现,因此处决坚决不降的文天祥已势在必行。即便这样,据说忽必烈在最后问明文天祥赤胆忠心未改变而决定杀掉文天祥后,很快就反悔了,如此人才谁能不珍惜呢?

历史 上在褒扬文天祥尽忠赴死方面展现出高度的一致,即便外族,诸如满清也都把大力肯定文天祥的精神。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文天祥的还有两个同胞兄弟,他们在南宋覆灭时,做了什么选择呢?

文氏三兄弟,并非只有老大独具才华。文天祥的二弟文璧和三弟文璋也都是进士出身,其中二弟文璧,号文溪,只比文天祥小一岁,也在南宋末期政坛上担任要职。

在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文璧和文璋奉命坚守惠州,而很快,就发生了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宋后主投海殉国。当时的文家是个大家族,如何保全家族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对元兵大举压境,朝廷已然毁灭,很可能所面对敌方兵将还是认识的南宋旧人,这种形势下,文璧做了个艰难选择,他献出惠州城,投降了元军。

在元朝朝廷多次催促下,文璧不怎么情愿的到了大都觐见,并呆了一年有余。这期间,文天祥被关在大牢,妻子女儿被抓为奴,而弟弟文璧则在敌方朝中待命,亲兄弟如此强烈的境遇对比,让人唏嘘不已。

文天祥知道弟弟的事情,也与弟弟们通过信,出人意料的是,他表现的相当理智,并未激愤的指责,他写给三弟的信中就说:“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在给自己的继子,二弟的亲生儿子写的信中也说:“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应该说,文天祥对二弟、三弟的做法是理解的。三弟文璋最后隐居,不愿做元朝的官,而文璧则不仅做了元朝的官,还先后做了多个职位,这让后世对他的评价差了很多。

我们来看看文璧在元朝官员任上所做的事,他尽力救助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南宋遗民,买回文家祖屋,为文天祥建祠祭祀,出版文天祥遗著,接回流落北方的嫂子欧阳夫人,照顾三弟家室,接回大妹一家,并终身供养寡居的二妹。

应该说,文璧的“生”也不大容易,因为有些事情不得不做,这本身就是招骂的行为,不过,南方百姓和文家一族却享受到了好处,这大概是文璧最希望看到的。

三个亲兄弟,一个尽忠毅然赴死,一个尽孝保全家族,一个隐居以名志向,各有各的苦衷,好在都算七尺男儿,站在其个人角度,所做的选择我们今天来看,似乎都能理解和包容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