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文人平天下的谋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在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大部分读书人的理想抱负无非就是考取功名进入仕途,追求高尚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万世开太平,千古流芳。

历史上,文人的楷模是出将入相,骑马夺天下,下马治天下。

但是,对文人的普遍评价,如果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就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活脱脱的一副弱者的形象。大部分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严重地脱离了实际。秀才们更是无缘武事,最多也就是充当“谋士”和“文书”,处理文书,出谋划策,极少领兵打仗的,现实生活中,“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为了寻找反面证据,我细细地翻阅史书,竟然有惊人地发现。

文人领兵,还真的不简单。

一、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打起仗来,还真了不起。

本来兵部官员多为武职。但韩愈当过兵部侍郎,是自己人生中的第19个官职。

韩领诏作为宣慰使前往镇州,单身匹马冒死和王廷凑及其如狼似虎的将士们巧妙周旋,终于将牛元翼从深州解围出来,而且避免了前朝颜真卿前去劝降叛军首领遇害的悲剧重演。面对虎视眈眈的敌手,韩愈从容不迫,镇定自如,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表现了他的胆略和勇敢献身精神,赢得了后人的敬叹,苏东坡就此事称赞他“勇夺三军之帅”。

二、文天祥率军勤王,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南宋朝廷危急存亡之际,作为文科状元响应诏令天下勤王,振臂一呼,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带兵转战南北,兵败被执,视死如归,名垂千古。

三、一介书生王阳明,心学用兵,计无遗算

王阳明临急受命,领军进入赣南山区,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才能,为官军彻底平乱奠定了基础,挽救大明王朝于危机之中,同时也间接性的延续了大明王朝的寿命。

在王阳明的人生中,还有一次用兵经典桥段,就是在1519年,巧用计谋,平息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王阳明在剿匪之后,虽持有旗牌(兵符),但民兵已散,手上无兵可用。但他巧用空城计、反间计、调虎离山计等攻心计,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谈笑之间,平息了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文人用兵,武将望尘莫及。

四、洪秀全造反,差点推翻了满清的统治

作为出身贫寒的一介书生,洪秀全一开始也饱读诗书,期望通过科举飞黄腾达。后来被逼造反,打破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魔咒,建立了太平天国,一生轰轰烈烈地,为后人敬仰。

五、曾国藩练兵,文人也有文韬武略

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个传奇。一个无根基无背景的农家小孩、书生文人,却成长为晚清第一权臣,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将倾,被后人推崇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兵书谋略,是文人成就平天下梦想的强有力武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