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养育男孩,父母要坚持4个原则,儿子未来阳光有担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子女的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在孩子年幼时期,他们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的发展。而在教育环节中,父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正是这个道理,这也和我们现在经常会说的每个熊孩子背后必然会有一个熊父母的是一样的道理。

不同性别的孩子在养育方面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和女孩相比,男孩会更叛逆更调皮,这也就意味着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管教。否则男孩对 社会 造成的危害会更大,从现在很多青少年罪犯的性别都以男性居多就能看出这一点。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和犯罪的研究,在管教男孩的问题上, 李玫瑾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养育男孩,12岁前父母坚持这4个原则,孩子未来阳光有担当。 # 育儿 有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越来越多“包办”式教育。

根据某报社 社会 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34.8%的调查对象表示父母“包办”行为能持续到孩子上大学。

大家发现没,这些“坏毛病”每项发生率都超50%, 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狐狸法则

在狐狸的世界中,当小狐狸成年之后,它们就必须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世界,因为这样它们才能更快的成长,学会如何独立的生活。

这看似当然非常残忍,似乎并不是适用于人类 社会 。然而大自然的规律都是一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无法适应自然的优胜劣汰规律,那么总有一天会被 社会 淘汰。

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更独立?

孩子的能力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增强,父母也应该学会适时抽身,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也许最初孩子难免会碰壁,但是一路跌跌撞撞之后,孩子一定会收获很多,至少会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敢于独自面对 社会 中的一切困难。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害,所以会在孩子身后撑起一把保护伞,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不受任何恶劣天气的摧残。

但是父母不可能把这把保护伞撑一辈子,所以及时收起保护伞,让孩子的思维感官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让孩子有更强大的心理去面对挫折,这也许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1、让孩子参与家务之中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份子,父母不能总是给孩子优待特权,让孩子心安理得的接受一切。而是要让孩子尽可能的参与家务事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为他们分配一下适合他们做的家务,让孩子尽量独自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还知道了应该为家庭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只要事情孩子能够完成,父母就尽量不要插手,哪怕孩子需要为此花费更长的时间,也应当尽量鼓励孩子做到善始善终。

2、巧妙处理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很多父母看见孩子犯错就会大发脾气,对孩子大呼小叫,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敢尝试,剥夺了他们的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

如果孩子犯的错问题并不严重,只是一些很小的错误,那么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让他们自己去找到应对的方法,为自己犯的错误作出弥补。

但是如果孩子犯的错比较严重,已经触碰到底线,或者是伤害到他人,那么父母就必须及时干预,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什么是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教育者正确的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挫折教育的误区

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经受挫折,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面对挫折,不少家长往往会人为的为孩子制造挫折,然后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

这些家长人为制造的挫折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在努力多次后也许都很难完成,所以他们会产生挫败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会形成 习得性无助 ,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能和失败为伍。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的小女儿出生时,扎克伯格满含深情的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即将迎来的是怎样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也希望她享受成长中的每一刻。

在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希望孩子能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能有充足的睡眠,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未来。

他完全不打算描绘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让孩子尽早做好准备,开始战斗。

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把更好的世界送给自己的孩子。

尽全力的支持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本身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当他们遭受失败之后,会沮丧会悲观,这时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身边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话,不想在伤心的时候表达他们的情绪,那么父母可以搂搂他们,抱抱他们,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力量。

父母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不要总是否定孩子,嘲笑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心里产生阴影,只有多鼓励他们,孩子才愿意尝试,而且才敢于尝试。因为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换位思考,自然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被父母的爱包围长大,这样必然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阳光乐观,对生活也会更积极向上。

多鼓励赞扬孩子

如果父母总是批评孩子,否定孩子,那么自然会让孩子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只有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孩子赞扬性的语言,孩子才会更相信自己,才会变得勇敢自信。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需求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这种安全感却是父母给予的。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得不到他们需要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胆小内向,只有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够有良好的性格。

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

父母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让他们学习,还是应当尽量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样孩子知道如何和他人交流,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更容易养出好的性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