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 前景理论之参考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在所有研究实际决策的理论中,行为金融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最有名,并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景理论最著名的观点是:决策依赖于参考点。

什么意思呢?假设你的办公室是恒温的,你对温度没什么感觉,但秋天当你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一阵风吹过,你会觉得有点冷。办公室的温度就是参考点。但是在外面呆一段时间之后,你是不是对温度又没什么感觉了?这个时候,户外的温度就成了参考点。

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财富的增函数,虽然边际效用递减,但财富水平高时的效用肯定比低时的效用要高 。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例如,公司这个月给你发了一万元的奖金,你高不高兴?

传统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你当然知道自己是否高兴,因为这一万元绝对值带给人的效用是确定的。但你可能会说,等一下,我得先看看同事拿了多少钱,如果他们拿了五千,我就高兴,如果他们都拿了三万,我就不高兴。所以, 参考点就是同事的奖金水平

前景理论认为,效用并不取决于财富绝对值带来的感受,而取决于跟谁比,跟谁比,就是参考点的位置。参考点不同,效用是不同的。

研究发现,参考点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在金融领域,投资中的历史水平,最重要的参考点是成本价 。投资者总是会将现在的价格与成本价比,我称之为“往回看”。往回看是与历史在比, 而理性人是“往前看”,看未来

“我已经赚了20%,可以出手了”、“等我解套了就走”……这些常见的投资决策,其实都是在“往回看”。无论是20%还是是否“解套”,你在决策时一直都在与自己的成本价比,这个参考点成了影响你决策的重要因素。

历史水平的参考点,除了成本价之外,还有最高价、最低价等

常见的比如,现在价格降一点了,我再买一点,不就摊薄成本了吗? 摊薄成本,这是你将参考点定在近期的高点或低点而做出的决策。

期望水平指心理预期的一个水平。

例如,你买房子的成本价是100万,但预期水平可能是500万,那出售价格的参考点可能就是500万,而不再是成本价100万。

将决策的参考点定为同行或朋友的决策,这称之为决策的 “同群效应”

陆蓉教授研究发现,在公司金融领域,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率)会参考同行业公司,公司是否违规也会受同地区公司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发现,公司的分红水平会受同行业公司的影响。

投资决策同样有很强的“同群效应”,很多人投资不是去看投资对象,而是看朋友、专家买了什么,卖了什么,然后跟随决策。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指出:“可以通过改变参考点的方法来操纵人们的决策。”

比如,商场在促销时,一件3千元的衣服,如果原价出售,就不如以3万元原价、现在1折出售销售得好。原价是顾客决策的参考点,1折让人感觉便宜。很多人买东西,不是看绝对价格,或自己是否真需要,而是看是否便宜。“便宜”需要参考点,而参考点往往被卖家所利用。

再比如拆股,当一只股票的价格高企,影响股票的交易量和投资人(尤其是散户)的购买欲望,这时股份公司就会考虑将股票拆分,降低股价后,投资人(尤其是散户)会觉得股价“便宜”了,会争相购买。而其实股票分拆后,股东权益不变,公司的总市值、基本面等都没有变。

现在各大网站人为制造了很多促销日,许多平台商家都会参与,通过控制参考点的方法来让顾客产生“便宜”的错觉,有效达到了促进销售的目的。这就是各种人造节日存在的行为学基础。

任何选择不能看绝对水平,而要看相对水平。参考点与历史水平、期望水平、他人决策等有关。

参考点还可以被控制和调整。例如,你到现在还感觉到不幸福,或者说效用不高,无一例外,那一定因为参考点定高了!试着调低一些参考点,你的幸福感将油然而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