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平衡,请演好当前的本职角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文:酷啡生活

“老板的方案明天要交,孩子需要陪他玩,我自己还想读本书,老公明天出差,还要帮他准备行李,家里老人身体不太舒服,还得带她去医院检查看看......”

结婚生孩子之后,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就连生活里的各种角色都无法平衡。

大学毕业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只要做好工作者和学习者、休闲者这种角色就可以了,工作之外我们有很多时间学习、进行个人娱乐。但结了婚、生了孩子,我们多出了父母、子女、恋人、持家者等角色,而且每一个角色需要我们分配更多时间。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来回切换,试图做得完美,但最终结果是什么角色都没有做好。

其实生涯平衡,是动态的平衡,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得给自己设不同的目标,只要盯着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一个阶段内也不用每天平衡,阶段内靠近平衡就可以了。

平衡的高手懂得平衡的第一个秘密——平衡和骑自行车一样——眼睛盯着前方,才好平衡。什么时候你盯着脚下,车就倒了。

如果你没有阶段性目标,就没有平衡,只有妥协。

不管怎么说,生涯平衡是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不过正如《死时谁为你哭泣》的作者罗宾·夏玛说: “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

1. 平衡的第一步,必须是从记录自己的时间开始。

我们每天都很忙,但你有没有记录过或计算过你一天时间是怎么安排的?看看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记录时间,看似简单,但其实很不容易,需要培养记录时间的习惯。我记录过自己一周的时间,从而得出下面的图表。

在生涯理论里,这叫角色饼图,就是说在现实中各个角色之间你到底分配了多少时间。这就是你现在的现实饼图。

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很意外,我没有想到自己睡觉时间这么长,加上周末午睡,每天平均睡眠时间达到8.9个小时,而且类似准备的灰色时间也比较多。

自从有了小孩之后晚上都是跟着孩子一起睡的,但已经丢了早起的习惯,睡觉时间竟然占我每天37%。看了这个数据之后真是出了一身冷汗。

所以从看到这个图表的那一天开始早起,每天把闹钟往前调一点点,现在是5:50起床,早上至少给自己腾出了一个小时时间。

改变,从记录开始,从认清现实开始。记录了时间你才能知道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现在有很多记录时间的app,如atimelogger等等,但通过实践发现用手机app记录时间会让你分神,效果也不太好。

我采取了最原始的纸上记录的方式,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情、中午吃饭以后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记录时间,记录时间的时候间隔不宜太长,最好是以半天为单位一次性记录,这样有利于准确记录时间。

希望大家至少要记录一周(最少一周)看看,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2. 你这个阶段的目标(你想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看到现实饼图你有什么感受?

这个是去掉睡觉时间以后的现实饼图。

再画出这个阶段(1-3年)你理想状态的角色饼图(理想饼图)。需要考虑现阶段的角色重心是哪个?这一阶段你的本质角色是什么?哪一个角色投入上可以做点调整能让整体状态得到提升?

孩子小的时候,这个阶段你的本职角色可能是父母;
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这个阶段你的本职角色可能是子女;
工作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这个阶段你的本职角色可能是工作者或学习者;

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认真思考进行取舍,这个阶段对你来说最为迫切的是什么?

根据自己目前情况,画一个你心目中的理想角色饼图。

孩子3岁之前,我经历了很长一段迷茫时间。作为妈妈之后我的身体已经把自己的角色重心放在父母这个角色上,但心里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还试图给自己安排更多的自我、第二职业时间,但小孩上幼儿园之前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如果我更早一点思考,把前三年的本职角色定为父母这个角色,或许我能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坦然,而不像以前那样焦虑。

现在孩子3岁半了,可以上幼儿园了,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角色饼图进行了微调,慢慢增加第二职业中所投入时间了。

这是半年到1年我的理想饼图。

但,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我们该怎么填补呢?

3. 提高工作生活效率,寻求更多的支持系统

唯有时间才能填补这些鸿沟。如果你有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在你的日常中挤出这些时间。

骑自行车的第二个秘密在于,在平衡这件事上骑得快比骑得慢容易多了。

与其关注工作生活平衡,不如提高工作生活效能。持续地学习更高效的方法,找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方法。

比如一个时间两用,上下班时间在地铁里阅读书(推荐阅读纸质版书籍),我现在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实现了一个时间两用,每天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了。

甚至是家务时间,你也可以变成亲子时间或者是约会时间。你可以让孩子参与做家务,跟孩子一起做烘焙,或者跟老公一起做一顿饭,一起去超市买菜。

而且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也要敢于说“不”,寻找足够多的支持系统。比如工作上的事情可以授权给下属,家里的事情也要学会跟家人或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比如可以定期让家政人员给你打扫房子,或者每一个星期天下午让老公帮你照看孩子等等,要学会求助于另一半。

总结一下,想要生涯平衡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下面四步。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时间做完四步,然后实践实践再实践,确定剧本了之后,请演好当前的本职角色。

第一步,记录时间(最少一周),请把你的这些角色按投入比例在角色饼图中画出来(现实饼图)

第二步,看到这张图你有什么感受?再画出这个阶段(1-3年)你理想状态的角色饼图(理想饼图)。需要考虑现阶段的角色重心是哪个?哪一个角色投入上可以做点调整能让整体状态得到提升?

第三步,要达到理想状态,接下来具体可以做些什么?(行动计划)

第四步,你可以争取到哪些支持?(支持系统和资源,障碍因素解决方案)

最近看了一部日剧,叫《非妈妈白皮书》。这部剧里讲述了3个49岁不生孩子的已婚或未婚或离婚女性,讲述非妈妈的经验和体验和心得,大部分时候一整集的画面就定在酒吧里,三个女人的各种聊天,类似情感类的访谈节目,剧情场景设置的如此无聊,但居然很好看。

这部剧的主角是曾经演过东京爱情故事的铃木保奈美,剧中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时间过得非常快,在这样的一天一天中我们变成了30岁,40岁,50岁,60岁。

爱默生告诉我们:“今天”是伪装成卑贱者的国王,你要摘下他的面具,认清他带给你的神圣机遇。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神祗,会根据你的接受能力带来响应的礼物。是的,对今天要有恭敬之心,你怠慢它,它就会对你无情,虚度一个个今天的结果就是虚度整个人生。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