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真的卖不过烂画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好字难卖好价钱
书画界有句俗话:“好字卖不过烂画。”这些年来,当代绘画市场红红火火,不同知名度、不同造诣的画家几乎都拥有各自的收藏群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当代书法市场除了个别名家的作品,总体来说几乎波澜不兴,大多数当代书法作品的价格和行情在低位徘徊。曾有专业人士预言,当代书法作品在长期低迷行情后,将会有大幅度上升。而反方观点认为,中国书法的鼎盛期是在古代,当代书法已是强弩之末,价值不大。
三种类型要关注
然而,中国当代书法不能与古代书法简单地进行比较。正因为中国书法的实用性已大大减弱,其艺术纯粹性就更显得突出,书法家进行艺术探索的空间是大大拓展了。“转型期”的中国文化艺术,在当代世界文化艺术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书法这一独一无二的艺术领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书法的抽象性,使其在现代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也是其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房子装修好了,挂各种画可能都不合适,换上书法作品就很协调。还有,造就一个成功书法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其价值应得到体现。近年来,古代书法作品的行情已经有了大幅度上涨,拉动当代书法的行情。
并非所有“书法家”的作品都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有意收藏者尤其要关注当代书法群体中这三种类型:
古典型——较好地继承传统的精华,传统功力深厚,并具有一定的国学修养;
创新型——注重在传统书法中融入现代艺术审美观念,具有开拓性;
名人型——具有相当书法功力的社会名流,如学者、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
走出低谷待努力
当代书法走出市场的低迷状态,还有很多路要走。书法界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当代书法家无论对传统还是现代文化艺术,都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和领悟,并开拓自己的艺术风貌,引领时代潮流。要主动进取,扩大社会影响力。书法家如果要进入市场,还必须有精品意识,只有精品才会博得市场青睐。大批量的粗制滥造,势必把市场拖垮。要学会如何与市场合作,改变过去“产供销”都是自己一人完成的落后模式。国内的艺术品经纪人、收藏家和投资者也要有前瞻性,不要总是等到行情红火了望洋兴叹。
为好字卖不过烂画鸣不平!
中国书法是什么?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艺术结晶。学习中国书法,首先要学习并精深于中国毛笔书法的笔法和用笔,汉字的结构点画位置变化,再进而学习古书法圣贤的艺术结晶,是一种必须耐得十数年、数十年寂寞和文化修养积淀的艺术产物。有一些已颇具造诣得老画家,还是全国美协会员,画甚佳,但落款的文字书法却若稚儿玩笔,很不得“体”。(这里得要和一些大家的“孩儿体”区别开,不能混淆)。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要达到一般的所谓“写的好”的层次都远比国画“画的好”要难,更何况要达到更高境界的书法艺术境界呢?所以梁启超先生曾说书法是最难的“美术”。而“好字卖不过烂画”。问题在于不少人“不识字”,把中国书法艺术等同于人人都能写汉字的“写字”了。对中国书法艺术不以为然,等同于只是写几个字而已,又怎么会花大钱去买书法作品呢?!
剖析怪圈:好字不如烂画
艺术"潜力股"能走多远:书法投资市场大揭秘
“书画同源”是不争的事实,但自古以来在市场中书画并未平起平坐。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作品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与中国当代艺术以动辄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价格成交,当代书法最高不过几十万元。其实,书法在拍卖市场上历来不乏天价,但这并不能使书法市场走出多年阴霾。本是一出珠联璧合,却落得“好字不如烂画”的尴尬。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书法作品的走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转移到书法作品上,这只潜力股后市值得关注。那么,书法收藏能否走出“好字不如烂画”的怪圈?潜力股到底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呢?专业藏家少书法理论家张同印认为,目前全国的书法市场整体价格偏低,主要是因为书法比画难懂,限制了藏家队伍的壮大,直接导致书法市场小且固定。画讲究直观上的视觉冲击,书法讲究线条更为抽象。中国书法虽然博大精深,但也将自己推入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的确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对专业藏家来说,收藏书法作品门槛比画作更高,这就需要有更高的艺术欣赏水平。“以启功先生为例,他的字自然是受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但是他的画更为珍贵而且稀少。有的藏家觉得与其投资字,宁愿以10倍价钱收藏画。”张同印说。
书家市场意识浓
“画比较容易速成,而书法家就不是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书法大家的必要条件之一。”去年上海首个书法艺术专升本和硕士研究生班诞生,不少业内人士发出质疑:难道书法家也能批量生产吗?一些老资历的书法家更是对此不屑一顾:“以前的书法家哪一个不是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这个过程要几十年时间。现在这样靠上大课就能产生书法家了?”专业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创作数量的不足,艺术水准上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书法由于其特殊性,本身价值不易评估,那么书法价值又有谁决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万荣坦言,就目前书法市场的现状来看,书法价值落在书家的身份、地位上。一些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由于作者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够,其价格往往是很低的,甚至无人问津。
目前书法拍卖市场两极分化,绝大多数作品是古代和近现代已经作古的书家作品,而当代书家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主要集中在刘炳森、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几位大家上。“目前的书法二级市场现状基本还是以交易古代和近现代的书法作品为主,这些仙去人的作品毕竟有限,而一级市场中的当代书法又接不上。”张同印不无遗憾地说。
当下很多书法“商人”心浮气躁,以字换钱的多,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身价的也大有人在:媒体炒作、参加展会和专业书法机构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书家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缺乏市场意识,甚至排斥市场。
书法简单,容易搞,画画难,字写得再好也不如画值钱。
其实越简单越难。很多画家都怕写字,他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把字写得漂亮不难(其实当今的很多画家写的字很丑),但是要写出风格、写出个性绝非易事。
书法正因为表面上看来简单,所以很难写出效果,有的人写五年、十年、二十年,写不出来,只好放弃。美术学院的老师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悟性好的美术专业学生,读了四年美术本科,所画的画一般都有模有样,拿得出手了。狂妄一点的还敢瞧不起老师,敢跟老师叫板。但是书法专业的学生还不行,四年本科毕业,写的字还嫩得很,就是再写十年,也不敢在老师的面前大声说话。
不仅仅是吴昌硕,国画大师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等等都提倡七分写字,三分画画。
说书法简单、容易的人并非有意贬低书法,而是他看不懂,不理解,他没有一双“书法的眼睛”,瞎子不怕老虎。
古代书法大师的字为什么在当代那么受欢迎?为什么有那么多崇拜者?在古代,书法练习,是私塾的必修课,是考状元入仕途的敲门砖,即使后来废除了科举制,但社会上仍保留崇尚书法的风俗,把字看作一个人的门面,写不好字是羞耻的,不受人尊敬。在旧社会,一个医生如果开处方,字写得不好,病人会怀疑他的医术,认为他不学无术。唐朝皇帝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字爱不释手,死后还将《兰亭序》拿去陪葬。李世民为什么那么爱王羲之的字,因为他自己也写毛笔字,他懂。所以古代的书法在当时基本上都能够雅俗共赏。现代的书法为什么不能雅俗共赏,为什么遭到很多人骂?因为现在写字的人少了,写毛笔字的人更少,年轻一代的基本上都是以电脑代笔,他们看不懂,所以不理解,因为不能“共赏”,就挨骂。别说是现代书法,就是把古代的书法拿出来,如果事先不申明这是古代大师的作品,恐怕也挨骂,更不能“共赏”。——现代的书法已经不如古代那么普及了,书法已经脱离实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一门专门的学问。不像古代,凡是文人一般都懂一点书法。现代的人,如果没有专门学过书法,就算读到博士,也不懂书法。你看现在有很多博士研究生,写的字乱七八糟,不堪入目。
书法的复杂性、丰富性和难度在哪里?还是以王羲之的书法为例。作为千古书圣的王羲之,其不朽的地位往往与《兰亭序》有关。《兰亭序》的22个“之”字无一雷同,同一个字的点、横、竖等笔画都有变化。《兰亭序》太复杂,篇幅有限,我们还是拿《二谢帖》来分析吧。《二谢帖》是王羲之的一封信札。其开头的“二谢面未比面”可以说是行楷笔意,用直线条比较多,字比较挺。“迟咏良不”行笔较快,开始有粗细和大小变化。而“静羲女爱再拜”则完全是草书,并极尽夸张之能事,如“羲女爱”三字都写得很长,每一个字的长度相当于第一行“咏良不”和第三行“患者善”三个字的长度。第三行“想耶儿悉佳前患善”,整行字都很细秀,行草杂揉。“所送议”点画虽然也细秀,但更为草化,更简省。“当试寻省”线条粗重,和头三个字形线强烈的对比。最后的“左边剧”用笔粗细变化更大,更丰富。“左”字的粗线抵得上其他细线条的十倍!谈何容易,短短35个字的一封信札就包含有七种书法语言,其中的变化是何等丰富,对比是何等的强烈!给观赏的人提供了这么丰富的技法,这么多的信息量。现在有的书法作品,写一万个字,从头到尾也只是一种语言,一种笔调。王羲之高就高在这里,《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名符其实。
书法被称为纸上的音乐和舞蹈,书法的美建立在线条章法、形体结构之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28
书画同源,书写好不易,画画好更不易,好的画家,必须是好的书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