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大革命那会那么生猛,到二战法国变得这么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0-11
全都为了和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从当时的兵制来说,限制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财政能力和大量使用雇佣兵。
财政汲取能力限制了军队的规模和训练水平。在war making and state making as organized crime中,Tilly追溯了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说明封建领主之间通过战争掠夺土地—更多的土地供养更多的军队—更多军队掠夺更多土地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领主一方面给他的臣民提供保护(以合法地从臣民手中汲取资源),另一方面建立起更为强大的官僚体系保证汲取的方式,两厢叠加逐渐产生了现代的国家。
由于财政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各国不得不大量依靠外籍雇佣兵。雇佣兵与当常备军相比,在军事技术和战术上更加训练有素。但由于主要是为钱打仗,因而对国家并无忠诚(甚至在中世纪,雇佣兵可以影响部分小国家的内政)。当没有了财政支持,或者对手过于强大时,雇佣军极有可能背叛雇主。

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比其他欧洲国家更有效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1,法国的陆地面积广阔,而当时欧洲,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区仍然四分五裂,沙俄的经济更为落后,使得法国本土可以提供足够的财政资源。法国当时的人口,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也提供了足够的人口基数以建立一支大规模的军队。
2,法国的中央集团在大革命之前就在不断强化,旧贵族体系已严重削弱,依附王权的官僚体系逐渐渗透到社会中。大革命之后,贵族体系被摧毁,整个国家通过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得以有机地组织到了一起,保证了财政的汲取能力。这使得国家既能供养一支庞大的正规军,又能有效地组织和动员平民即使补充战损。其他大多数国家或仍处于分裂(如德意志、意大利地区等),或经济/财政汲取能力落后(如俄罗斯),因而在军队规模和补充上远逊于法国。
3,思想上,大革命爆发后,外国武装干涉加强了法国人的国家观念,革命思想又鼓舞了法国人去传播其理念,使得法国人参战的热情高涨(这个可以参考马赛曲的歌词),逐渐产生了有了“公民战士”(Citizen Soldier)的概念。这解决了“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问题(类似于解放军在抗战胜利后开展的新式整军运动)。
体现在军事动员上,就是法国在大革命中建立起了现代的义务兵役制(感谢晕船水手)。以卡尔诺的征兵令为先导,加上激进意识形态的培育,规定保卫国家是全体公民的义务,从而以极低的成本征集大量兵员入伍。社会的资源、人力潜能被更彻底的动员起来为国家意志所用,进入了大规模作战的“绝对战争”时代,并且在拿破仑的征服中,逐渐被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采用。再考虑到法国陆军原本就是欧洲强军,这使得大革命期间,法国从军队规模和战斗意志上远胜于其对手。
体现在战争中,就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大约先后有260-280万人服役于陆军,15万人先后在海军服役。与之对应,英国大约75万人先后服役,军队最大规模约为25万(1813年)。沙俄大约有210万人先后服役。其他国家的军队规模就更小了。因而,尽管拿破仑战争时期是法国及其仆从vs全欧洲,但是在军队实力上法国并不落于下风,甚至优于其他国家。

大革命更是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义务兵役制得以推行,士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同时,开始了军制改革,搞出了师这一级编制
到了拿破仑这种天才登场的时候,随着他的炮兵突击理论、纵队突击理论的成熟,自然占据了技术优势,得以横扫抱着线列战术不放的敌人

到了二战,法国在战略、战术上抱残守缺,已经落伍了,坦克数量虽多,但分散了,被德国人痛扁,而且死守马奇诺,战略上完败
到了德国突破阿登山脉后,整个法国的心理崩溃了,实际上还有力量打下去,可松了,投降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