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是指哪三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4

家家户户都希望家业兴旺, 事事顺利。 农村老人常说,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是指哪三样? 梅花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

一是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要一个家庭非常的和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虽然人和人的能力不同,但是只要大家能够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都都不去斤斤计较,和和睦睦的就能把事情都解决了。还有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 和睦相处, 相信家庭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家风,好的家风应该是孝和顺。 孝就是要孝敬长辈,孝顺老人, 而且笑还应该有效仿的意思, 家中的长者。对自己的长辈儿能够孝顺, 必然会给后人起到一个 榜样的作用。 而顺就是要顺着长辈的意愿和要求去做, 这样有长辈的在前面掌舵, 下一代人在努力的去做。 方向正确。年轻人百倍的努力, 相信这样的一家人, 必定会事业兴旺发达。 因为好的家风为家庭的事业能够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媳妇。家里娶一个好媳妇儿, 可以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兴旺与发达。 因为媳妇儿在家里要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比较多,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媳妇儿在家里能够勤劳, 勤俭,孝顺, 能够使家务里里外外,顺顺当当,滴水不漏, 能够使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在培养孩子方面也能够,以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为先,以培养孩子的智力发展为重。以孩子的身体 健康 为基础。 使家业良好的继承人, 是家庭的后人能人辈出, 这样的家庭日子肯定会非常的兴旺发达 。

总之,日子兴旺的家庭, 必然是家庭关系和睦。家里有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 家中的好媳妇儿能够操持好家务,培养好后代。 有了这三件宝贝。家庭的日子想不希望发达都不可能。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过的是红红火火,家人是和睦相处,但是随着这几年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慢慢提高了,但是很多的家庭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因为外出打工也让很多的家庭腰包变的是越来越鼓,甚至有的因为在外打工挣到了钱,回家以后就把自己的老房子从新翻修了一遍, 但是很多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留守儿童。

但是今天咱们问题中说的一句俗语“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的是哪三样呢”今天我就结合着现在的农村生活情况来讲解这句俗语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这一点也是家庭和睦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想必大家近几年都遇到过很多因为婆媳关系不和而导致整个家庭的关系不好,可想而知如果婆媳两人能够和睦相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更是难得可贵,毕竟有这么一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能否有大的发展这完全决定自己的子孙如何,如果子孙是一个不孝的孩子,那么这个家庭就算是在富有,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更别说家庭兴旺了,因为只有子孙识大体才能带给这个家庭希望。

还有就是子孙后代的发展取向,是要靠我们作为父母的正确引导,因此我们孝敬父母,那么作为孩子的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日后也会成为一个孝顺懂大体的人,这样我们的家庭就会越来越兴旺。

这里所说的正业就是指不能不务正业,因为如果一个家庭如果整天好吃懒做或者是不劳而获,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没有兴旺的可能,但是如果一个家庭勤奋积极用自己的双手不辞辛苦的创造财富,那么这一定是兴旺的家庭。

一个家庭的兴旺需要和睦,需要子孙贤贤,更需要有一份正业,这样我们才能把家庭的日子过的更好,把未来的家庭过的更加兴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希望的是日子过得开心和幸福。即便是粮食不够吃,钱不够花,家人们能相互关心,相互包容,也是快乐的。说句实话,组建一个家庭确实不容易,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一方面,农村的老人们常说:“家有三样,日子兴旺”。

其实,要说这“三样”,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生观,会有不同的说法。对我而言,应该是这“三样”:

家是人们温馨港湾,维系一个家庭既要靠天然的血缘关系,还要靠相互的感情。现在的家庭,最难维护和拥有的是孩子成家以后。虽然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锅里吃着饭,太多的家庭已经是“分家不分户”的过日子。孩子们自己挣钱自己花,吃好的穿好的,从不过问家里米面油等生活费用的事,更别说欠债还钱了。做为父母,深知孩子的不容易,处处为孩子着想,尽可量地省吃俭用,“挖东墙补西墙”,自己力所能及,替孩子们分忧解难,也生怕儿媳出个“妖蛾子”,家庭不安宁。有些儿子竟然变本加利,做起“啃老”的事来,游手好闲,好吃赖做,全然不顾父母的劳累和艰难。一提到媳妇,还理直气壮地说,大不了再打光棍?这让父母情何以堪?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都是一家人,有割舍不断的“情”。做父母的为孩子着想也没有错,为儿子娶了媳妇,也算是父母完成了“使命”,本应摞下“担子”,只是父母割舍不了那个“情”,于是乎还是百般宠爱和呵护。儿女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体谅父母的难处,你们挣钱你们花,还要为父母和家庭着想。有事与父母商量,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常言不是说“家和万事兴”吗?

虽说“夫唱妇随”是封建传统的思想观念,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只有夫妻感情处理的好,有事相互协商,遇事相互包容。即使暂时的贫困,也能坦然面对,同舟共济。不争不吵,不离不弃,融洽相处,也为孩子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是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家风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日子自然会越过越好。

如果夫妻不和睦,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争吵,有了困难就要“分家”,要离婚。夫妻之间的矛盾让父母不知怎么调解,左右为难,最致命的是让孩子们看样学样,示范作用常常是反面的。

“百善孝为先”,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告诉大家,“孝”是做人的底线。有了孝,才有传承,才有我们现在的文化和生活。孝顺的子女,懂得感恩,懂得行善积德,事业会顺达,家庭会幸福。孝顺便是家庭兴旺的前兆。

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越来老越高,竟然把“二人世界”的生活当作最高的境界。于是嫌弃,甚至是遗弃老人,吃不惯老人做的饭菜,不让老人在一个桌上吃饭,有的连老人的鞋子都要放在门外。其实,是想把父母为东挪西凑买下的楼房或建的新屋赶出去。父母回到老宅了,不闻不理,连孩子也不让去看他们的爷爷奶奶。

很多人在外面去打工挣钱,把老人留在家中,把孩子扔给父母,连个零花钱也不给。日去月来,老人有事,就是病了,身边也没人照顾,更别说尽点孝道了。有些老人心里愤懑了,说给了邻里乡亲,家丑外扬可不是啥好事,这就是家庭的“战火”,惹是遇上性格刁钻的儿媳妇,会闹个鸡犬不宁。有的家庭娶进门的媳妇本就非“等闲之辈”,父母看不顺,偶尔说上一两句,便不依不挠,增加了家庭不和谐的因素,更谈不上孝敬父母了,日子也过得一团糟。

其实,儿女是否孝顺,也是人品。人品好的,一定孝顺父母,子女孝顺了,家庭和睦相处,工作无后顾之忧,生活才会幸福美满。

结语

家庭万千事,还不就是油米酱醋,这些小事,大多都是以钱而引起。谁让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呢!这也是我们一辈子都在为钱而奔波的原因。话是这么说,但要想过好日子,夫妻同心,家庭和睦,子女孝顺都是基础和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样,日子兴旺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老人说的“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是很有道理的。



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礼节的精华,只有懂得孝顺,懂得感恩,才懂得一切的为人处事。父母生育养育了子女,用一生的精力付出了一生的汗水培养了子女。作为子女首先必须孝顺,只有孝顺了才能够导致家庭团结和睦。“羊羔知道喂乳”,“乌鸦知道反哺”,作为子女应该也必须孝顺父母,以报答生育之恩,养育之恩。这样的日子过起来就是非常的兴旺发达的。



一个家庭和睦相处,日子过得特别的平坦顺畅,心情特别的愉悦。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人欺”,所以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团团圆圆的,互相迁就互相照顾,这样才能够使这个家庭的非常的兴旺,而且能够保持一个家庭永远的延续下去,不会做到四分五裂的状态,特别对于那些在家里爱搬弄是非,吵吵闹闹的家庭,在外人眼里看到都是特别的别扭。所以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旺。



夫妻之间必须和和睦睦的相处,毕竟夫妻,相识的时间特别的长,可以说是白头到老,一生一世的永远的陪伴在一起。如果说出现了同床异梦的现象,各怀鬼胎,各为自己的目的去利用对方的话,这种的日子永远过不好,而且最后以不欢而散告终,甚至家破人亡。只有夫妻同心,就像一把利剑削铁如泥,削金如土。可以说夫妻是一个家庭最小的单位,只有团结和睦,才能够家庭幸福。



可能有的人首先会说,只要家里有钱,日子就会兴旺。有钱当然好,不过有钱人多的是,也不是所有的有钱人,家里过的日子都兴旺。有的人家里虽然也有钱,但是儿女不孝,亲情淡薄,这样的家庭,即使再有钱,日子也不会兴旺。

大约八九年以前,我们附近有个村书记的女儿,亲手把她妈妈杀害了。当时这个村书记家里很有钱,她女儿天天打麻将赌博,那天又回家跟她妈妈要钱,她妈妈没有给,女儿就伙同自己的男朋友,将自己的母亲残害致死。所以说日子兴旺不兴旺,跟家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那跟什么有关系呢?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的是哪三样?

第一样就是,子女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日子才能兴旺。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在村子里你可以看一下,但凡是家里过得顺风顺水,日子兴旺的,都是非常孝顺的人家。农村人过日子,不求大富大贵,但是都希望日子过得顺顺利利。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只有孝了才能顺,孝和顺是连在一起的。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是一棵树的话,那么父母就是树根,子女就是树梢上的叶子和枝干。如果想让整棵树茂盛,树梢不枯萎的话,就必须不停的给树根浇水施肥,否则只要树根干枯了,树梢有再大的能力,也要跟着一起枯萎。我觉得这话说的非常精辟,如果子女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这个家庭的日子是不会兴旺的。



第二样是兄弟姐妹之间同心同德。在农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因为家庭琐事或者父母的财产分割不均,而闹的大打出手,有的甚至闹出了人命。最近这几年,有的村子赶上搬迁,农村的房子一下就价值百万,本来是件好事情,但是却因为钱,换来了家里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我们邻村去年搬迁,有个结了婚的闺女,觉得父母的家产也有自己的份,而娘家兄弟却觉得,结了婚的闺女不应该回家分自己的财产。双方都想逼着父母认同自己的想法,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被逼的上火生病,最后老母亲住院花钱遭罪。兄弟姐妹却因为房子的问题,没有心情去伺候母亲,导致老娘病情加重,差点没了生命。所以兄弟姐妹之间只有相互体谅,相互关爱,日子才能过得兴旺。


第三样是最基本的,就是夫妻之间一定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只有夫妻和和睦睦,有商有量,整个家庭关系才能够和谐。也只有在和睦相处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会有爱心有孝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父母感情和谐,孩子懂事孝顺,日子自然过的顺利。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不同寻常的依恋。农闲时节,喜欢和街上的老人唠唠嗑,一些简单易懂的俗语,在老人的口口相传中,格外生动。今天,就“家有三样,日子兴旺”中的“三样”指的是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有幸认识一位健谈的大嫂,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儿女孝顺。她分享的成功秘诀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作为一个家庭中的老人,不管是爷爷和奶奶,还是外公和外婆,得有老人该有的样子,作为家中的定盘星,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子女都己成家立业,是非黑白,利弊权衡都懂,至于怎么生活,人家两口子会商量解决,老人不要跟着指手划脚,老两口种点小菜,喝点小酒,散个小步,拉拉小手,这样的小日子不好吗。

儿女成年后,成家立业组建家庭,过日子有自己的料理打算,这时候老人和儿女的关系可以说是朋友,可以常聚,但彼此有独立的空间。曾经和自己亲密相间的儿女,突然间和别人卿卿我我,不要觉得失落,就象小鸟翅膀硬了离开窝一样,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总是围着父母转,赖在窝里不出去,估计多少父母会华发早生啊。

作为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的作用很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中的中流砥柱,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父母的晚年幸福,也在无声的熏陶着下一代。

老家的二叔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在四爷爷和四奶奶年老时接到城里照顾,一日三餐,衣食冷暖,都时时放在心上。不管到哪里去,回到家里首先到父母的房间里坐坐,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家里厕所是过去的那份蹲坑,不是马桶。四奶奶大便到外面,踩了一脚,自己却没发觉,在家里到处走,等二叔二婶外出回家一开门,黄金遍地啊。

二叔二话不说,赶紧先把四奶奶脚上的鞋要过来,擦拭干净,再给老人穿上。然后开始全家大扫除,扫地拖地好一顿忙活。看到儿子、儿媳忙活不停,四奶奶分辩说:这可不是我干的,我的鞋干干净净的,俺儿子刚刚检查过了。二叔赶紧附合:对,妈,您的鞋干干净净的,我做证,和您没有关系。其实,当时家中就四奶奶一个人,而且是小脚,那尖尖的小鞋印,简直是一目了然啊。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千方百计培养的对象,要懂得体谅父母,发奋图强。时下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话语: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中国传统文化里,认为三十而立,就应该有能力敢于去面对一切困难,在你还年青的时候,别人尊重你是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的。当你独立了,你父亲老了,别人尊敬你父亲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通俗的说在孩子三十而立之前,亲戚朋友会因为其父母的能力对其儿女也十分尊敬。儿女三十岁之后皆成家立业,亲戚朋友会因为孩子所在的位置从而尊敬他的父母。

父母为你如此努力,作为家中的下一代,还有什么理由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在该安逸的年纪必定要操劳奔波。抓住青春年少的时光,努力上进,终有一天所有的努力终会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每个地区可能每个地方的观念不太一样,比如小三哥这边老人常说的三样就是指:后继有人、家庭和睦、孝顺,有了这3样,就代表了日子兴旺。

1.后继有人

在农村后继有人这个观念到现在还是根骨深刻。在农村后继有人说的是我们必须要有儿子,没有儿子的话会在村里会让别人瞧不起说闲话,没有儿子就是以后没有后人会断了根。所以在我们农村有了儿子就是一种幸福的象征。

2.家庭和睦

在农村家庭和和睦睦,是幸福的一种表现。而且家庭琐事没有矛盾,相互之间都真心实意的对待亲人朋友。往往这种人在村里一提到他,是人人称赞的。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以和为贵。自孔子以来我们的民族就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仁"的传统思想。所以家庭和睦是日子兴旺的一种表现。


3.孝顺

孝顺这个是我国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所以在农村从小长辈们都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孝顺。对待年迈的长辈我们一定要尊敬爱护孝顺。在农村老人生病了要及时看病就医,走不动了要时刻进行看护。所以在我们农村有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是人人称赞的。

我是乡下小三哥,农村小伙一枚。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不知道你们那边的"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得是什么呢?大家一起交流传统美德。

家庭是组成 社会 的最基本单元,在我国古代倡导的儒家文化中,规定了家庭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成为了一个家庭能否兴旺发达的基础。这也就是农村老人常说的:“家有三样,日子兴旺”的说法来源。

一、家庭和睦 :家庭是由每个人来组成的,这里大的家庭包括祖孙几代,兄弟妯娌,小的家庭包括一家三口,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员和睦,这里所指的家庭成员和睦,包括兄弟和睦,妯娌和睦和夫妻和睦。农村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兄弟不齐心,手里黄金要变泥。所以兄弟之间如果要是不和睦,家里的日子是不会兴旺的。在任何家庭中家庭成员关系都是最主要的,这个想法愿望由来已久,北方有一种传统是大年三十吃“素饺子”,就是希望家里的成员在新的一年里能关系融洽,一家人做到素素静静,和谐共处。

二、子女孝顺 :儒家文化中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事父母”,只有做到善事父母孝顺的人才能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质,才能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兴旺发达,《中庸》里人孝顺的要求是,做子女的能尊敬和感恩父母,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保持家风,为家庭取得荣誉才能维护家道兴旺,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文化观念中对子女的要求。所以只有子女孝顺才能日子兴旺。

三、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勤,一个是俭,曾国藩曾总结出家庭兴旺的几个观点都和这两个字有关,要看子孙后代能几点起床,是否能勤劳做家务,是否喜欢勤读书,这些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风气,这些简单的小事就能决定今后的这个家庭能否兴旺。同时从观察家族的生活状态是否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无度就能看出今后的家庭是否能兴旺。

所以,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勤俭持家这些传统都成了儒家文化中倡导的优良品质,也是维持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经久不衰的最根本因素,回头看看总结一下,很多人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家族基本都犯了以上的错误。

家有三样,财来人兴旺!

家有三样,日子兴旺,在农村经常能听到老人们在子女或者孙子孙女们跟前说这样的话,这话是指引子孙后代人心向善,重情守义,积极向上的一句话。

家有三样,老人们说家中只要有了这三样,家里的日子必定兴旺红火。

第一样,孝顺。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文明古国一直推崇的一个话题,经久不衰。

曾经听朋友说,她有一个邻居,家里的日子特富裕,但照顾生病的婆婆,她从来不假借别人的手,比如雇保姆,以她们家条件,雇保姆太可以了,但这女人说,婆婆辛苦了一辈子,也只有现在才用得着我们孝顺她老人家,外人始终是外人,怎及得上亲人照顾的舒服。

她还告诫自己的孩子:人要懂得孝顺,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懂得孝顺,才会有好的福报。

第二,和睦。家和往事兴,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和睦的家庭才会有人气,有财气,吵吵闹闹的家庭,整天笼罩在愁云惨雾里,财不敢进门。

我姑婆婆自打娶了媳妇,经常和媳妇谈心,她说她这一辈子就愿意当和事佬,哪个亲戚家里闹别扭,都是她出头调解,她告诉媳妇,一个好的家庭,它的首要标准是和睦,家和万事,家内和平才会家业兴旺。

第三,善心。善心是修行的标准。这是古代人的做法,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这个好其实就是指善良,今天你的善良让你帮助了别人,将来你有难处,被你帮助过的人一定会反过来帮你。

我们村有个男人,就是那种心眼太实在的男人,曾经有一次他推车上坡时,村里有个善心老大爷帮他拉了车子,后来那大爷病了以后,这个实心眼男人经常去探望,他说:大爷是咱村最善良的大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