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追寻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道路之“中心化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我们在追求去中心化,那是因为中心化带给了我们太多的痛苦记忆,我们对中心化有深深的怀疑。

中心化既是文明步进和阶梯,同样也是权力罪恶的根源,过去几千年,人类爆发过无数悲剧,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权力过于中心化导致的。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问题并不在于中心化与否,而是权力过于中心化,失去制约,从而导致灾难。

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那些天人般的人物,这些天才人物永远都是社会的中心,无论区块链技术如何发展,无论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去中心化,在现实生活中,在开发团队中,在社会中,天才人物一定是中心。

人类古代文明有几次大爆发,苏美尔城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明,中国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中心,没有绝对中心,属于弱中心和多中心的局面。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国家制度,有中心,总统就是绝对的国家中心,但人们仍然向往那样的社会。

苏美尔城邦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应当说对还是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也没有那么黑暗,所有的人类大灾难,在那样的时期都不可能发生。比如,苏美尔城邦时期,各城邦势均力敌,2000年里虽有攻战,但也都是小规模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罗马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时期),都是城邦国家,很难造成多大的灾难。

我们似乎需要搞明白,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中心或去中心化的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我们可以把问题留在这里,以后再进行探讨。我们先得明白,我们一直恐惧的中心化,到底是什么,有多大的危害。

周天子是周朝的中心,在整个王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周天子基本上是人畜无害,因为他的权力是有限的。

各个诸候国有义务保卫周天子,向天子进贡,服从天子调令。对于周天子来说,制约他的最核心的是,各个分封国钱权不在自己手上,兵权不在自己手上,诸候国手里有兵,周天子无法为所欲为。

不只各国有兵,压在天子头上的还有一把利剑,那就是周礼,这是当年周公制定的祖制,后世周天子不得违反。中国没有那种可以制衡王权的宗教,但这种礼制,拥有和宗教一样的至高的权力,几乎每朝每代都如法炮制,这也在另一方面制约王权。

从汉到唐宋时期,都属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是有限的。虽然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但并没有拥有绝对权力。

秦以后的王朝里面,只有汉和宋寿命超过300年。汉和宋都遇到了当时地球上最强的武装力量,特别是宋朝遇上了成吉思汗这样人类史上最强军事领袖,蒙古大军横扫亚欧非三大洲,所向披靡,只有南宋军队有能力独抗蒙古大军50年,而且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农民起义的王朝,相反,每当王朝出现危机,如北宋和南宋末年,农民义军都成了勤王之师,忠心向赵宋。北宋灭亡时,二帝被俘,金人立张邦昌和刘豫两个伪政权,宋人都指着骂:赵官人待你不薄,你良心何在?张邦昌是被金人强迫当皇帝,自始至终从未把自己当皇帝,从不敢坐皇帝宝座,一个多月后金人后撤,马上大赦天下,并交出大印,逊位于赵构,南宋始立。(张邦昌是两宋唯一被赐死的文人,另劝他称帝的王时雍与张邦昌一起被杀,赐死的理由是他有一次喝醉了酒睡了被金人赐给他的“皇后”,那“皇后”是先帝的妃子,对张和王都有些不公平,算是两宋特例)这样的王朝,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他们的权力结构到底怎样的。

宋朝300年,是秦以后2000年里,唯一没有武将专权,没有文官专权,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太监专权的王朝,也是唯一皇位争夺几乎没有流血的王朝。我们以为,既然没有武将、权臣、外戚、太监专权,那就只有皇帝专权了,其实不然,宋朝皇帝和其他朝代皇帝相比,根本算不上专权,只能算一个共有的权力中心。

宋朝皇帝的温和,因为赵匡胤立了一个祖训,就是绝不可以杀士大夫读书人,这一条祖训在320年时间里,约束了所有当权皇帝的作为空间,也给了文官制衡皇权的空间。

宋朝陆路贸易中断,与中原关系密切的佛教徒高昌国为信回教的回纥人灭亡,西域商路中断,只好发展海上贸易,反而有了更宽广的天地,所以宋朝极有钱,年岁1亿两以上,之后的明朝人口远多于宋,面积也大于宋,财政收入远低于宋,有人统计,以购买力计算,北宋高峰期财政收入是明朝40倍。明朝由于美洲白银大规模流入,发生严重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大幅度贬值,所以需要横量其购买力。宋朝有一个原则,凡是能用钱摆平的事,都绝不动刀动枪,一旦出现流年灾荒,宋朝就大规模扩军,把流民全部养起来,连带家属也养起来。

关于宋朝皇帝的开明,我个人认为,和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出身也有很大关系,赵匡胤夺取皇位,靠的是和平禅让,是贵族谋权上位,这样的王朝皇帝,有贵族作派。在思考权力这个怪兽时,不得不对权力中心的皇帝们进行更多角度的了解。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农民起义出身的皇帝,一定会杀人如麻,就算坐了天下,也会对功臣大开杀戒,对敌人更不手软,刘邦,朱元璋就是最典型。但凡贵族出身,王朝更替一般都比较温和,王莽篡汉、曹丕代汉、司马家代魏、杨坚取北周,李唐取隋,赵宋取周,都是贵族的方式,除了李唐外,政权更替及之后的统治都算温和。

赵宋这种中心化权力结构,并不是完美结构,如果要看官制,似乎和其他朝代差别不大,就像美国宪法和苏联宪法那样,差别都没有那么大,我在想核心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赵匡胤立的祖训,不杀读书人,这一条是宋朝权力结构的核心秘密。

因为不能杀士大夫,宋朝文官向来敢直言,以言论和谏书制约皇权;宋朝文官有党争,但因为皇帝不能杀文官,所以党争也就不像明朝,温和很多,不杀人,最多降职流放;文官地位高过武将,武将也就没法专权。武将离开了权力核心层,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包括太监和外戚,都不可能实现专权。

专权有一个基础,必须有武力威吓,这只能以杀人流血来实现,宋太祖定的规距,皇帝不能杀读书人,这个王朝就注定了是一个温和的王朝。

宋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商业发达,所以特别有钱,厚待官和民,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甚至包括很多普通百姓,又多感恩于赵宋,才会有十万军民随宋帝跳海自杀殉国一幕。

回顾宋的历史和权力结构,宋朝这样的中心化皇权,在一种特殊的权力结构安排下,也很难做出多少坏事来。这种中心化权力结构,不是我们恐惧的对象。

我们恐惧的中心化,不就是担心中心化无法无天,不能保障我们的自由和财产权吗?

本文获得作者比特斯卡授权。链接:https://bihu.com/people/10069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