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3-18
1956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吸收塔板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建立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理论,即速率理论。该公式表述如下:
H=A+B/u+Cu
式中A、B、C为常数:A项称为涡流扩散项,B/u项称为分子扩散项,Cu项称为传质项;u为流体线速率,即一定时间里流体在色谱柱中的流动距离,单位为cm/s。由式中关系可见,当u一定时,只有当A、B、C较小时,H才能有较小值,才能获得较高的柱效能;反之,色谱峰扩张,柱效能较低,所以A、B、C为影响峰扩张的三项因素。
涡流扩散项A:
在填充色谱柱中,流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改变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流体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从而导致同一组分分子所通行路途的长短不同,因此它们在柱中停留的时间也不相同,它们是分别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到达柱尾,故因扩散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
A=2λdp
式中,λ为填充不规则因子,dp为颗粒的平均直径。由上式可见,A与流体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装柱时应尽量填充均匀,并且使用适当大小的的粒度和颗粒均匀的载体,这是提高柱效能的有效途径。
分子扩散项B/u:
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布存在浓度梯度,浓的部分有向两侧较稀的区域扩散的倾向,因此运动着的分子形成纵向扩散。分子扩散项与流体的线速(u)呈反比,流体流速越小,组分在流体中停留时间越长,分子扩散越严重。
B=2γDg
式中γ称为弯曲因子,是因柱内填充物而引起的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Dg为组分在流体中的扩散系数。Dg与流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呈反比,对于选定的流体,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组分会有较小的分子扩散。Dg随柱温的升高而加大,随柱压的增大而减小。弯曲因子是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在填充柱内,由于填充物的阻碍,不能自由扩散,使扩散路径弯曲,扩散程度降低,故γ<1。可见,在色谱操作时,应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流体、较高的流体流速、较低的柱温,这样才能减小B/u的值,提高柱效率。
第2个回答 2020-03-18
那是因为工作的质量越高才出现这个的,这个是一个专属用词。
第3个回答 2020-03-18
目是指每平方英吋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吋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除了表示筛网的孔 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标准筛需要配合标准振筛机才能准确测定 2. 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 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粉体粒度技术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粒度 指标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筛网规格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目”的含义也难以统一。 目前国际上比较浒用等效体积颗粒的计算直径来表示粒径。以μm或mm表示
第4个回答 2020-03-18
因为太小了,大多基本物体都是用不到的
第5个回答 2020-03-18
不知道,因为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