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人生只有一件事》读书践行感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第二遍朗读,共做了40篇读书金句摘录和感悟分享。分享对我触动最深的三个点,及我的践行心得。

只有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内心是否真的想做这件事,才能把这件事做实在做好。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会先问问自己的心,是不是我自己真的想做的?做这件事,我想达成什么结果?做这件事,哪怕没有任何的回报,我还愿意做,乐意做吗?不管结果如何,我会一直持续做这件事吗?

当我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能看清自己的本心。如果决定做了,就全力以赴去做,把它做好做真。

比如组织富兰克林读书营,之前因为看了《富兰克林》自传,一直有这个想法,想和他一样,组织线下的共图社,一个交流和切磋分享的读书会,旨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每周有一群爱读书爱学习爱分享的伙伴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度沟通讨论,有思想的碰撞,有深度的思考,彼此启发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富兰克林共图社他们的社员起初都是印刷厂的普通工人,并没有多深的学识和学历背景。这样一群人每周一起聚会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每个社员轮流提出一个或多个关于道德、政治或自然科学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每三个月提交一篇自己写的论文当众宣读,事后辩证交流。这个共图社持续了40多年,里面原本的普普通通的工人,一个个成为了社会某一个领域的领袖人物、专家学者、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和商业人士等等,富兰克林本人成了美国的开国领袖之一,他的头像印在100美钞上。

看了这本书,也想创造这样一个共同成长的圈子,一直想组织线下的读书会。后面找到了志芳一起组织这个富兰克林线上读书营,又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加入,读书营开始走上正轨。这个就是心真则事实的一个案例吧。

为什么说“愿广则行深”呢?

我的理解,一个人要发大愿,愿望要足够广足够深,不是说你的梦想或目标有多大,而是说它能影响多少人、成就多少人。当你的心里装着多少人的时候,愿力就有多大。世间行大事者,必有大愿。比如佛陀,比如孔子。用大梦想吸引小梦想,“大愿”成就“小愿”,一个个“小愿”的圆满促成“大愿”的实现。当你的愿望足够真、足够广时,自己首先愿意践行得更好更真,你的“做到”就会影响他人的“做到”,彼此的认真践行,就会影响更多身边的人,整个群体就能彼此促进共同成长。有的时候,为自己一个人做事,没有那么强大的动力和愿望。当为他人做事,为一群人做事的时候,你的动力和愿望就会更加强大。他人的正向反馈,也会反过来加大你的动力和愿望。人与人在一起,就是为了相互促进,彼此成就。

发大愿行大事,要修一颗真心,放下小我,以众心为已心,愿意承担,愿意付出,勇于认错,时时修正自己,天天想着成就他人。

这就是我理解的“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感恩是宇宙间的大能量,是人生解脱和突破的钥匙,也是必修的日课。每天都对所遇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说“谢谢”,尤其是对和自己“过不去”的人说“谢谢”,才是真正的突破。让我们自己一直保持感恩之心,每日谢天、谢地、谢世人、谢众生万物。“感谢你在今生让我遇见你,感谢你为我带来的觉知和学习,感谢你成为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感谢你认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越是让你内心不舒服的人,越是要对他们说这四句话,直到可以面对微笑地想他们为止。

以前的我可能更多流于表面说“谢谢”,内心里没有那么多臣服与感恩,更多的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人的帮助与成全,那个感恩之心不够真不够深。这次看书觉察到背后是因为自己有一颗傲慢之心,觉得是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成果,没有看到天地万物的赐予,没有看到宇宙的包容接纳,没有看到父母生我养我育我之恩之爱,没有看到别人的帮助与成全。觉察到我的眼里更多的我是自己,没有他人。

我知道一时之间这个思维模式很难转变,首先需要刻意练习“感恩”,在自己每日打卡中,加一个“今日感恩”,感谢谁,带给我什么,教会我什么,发自内心地去感谢遇到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那份爱。心里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开始做“感恩日课"。

凡发生的事都是人的功课,人只有通过做功课,生命才能前进。每一件小事中,都有我的起心动念,看到那些念头,看到是为什么让我不愉快的难过的愤怒的,把它变成自己的修行功课。这个功课修好了,找到问题的源头并化解之,这个问题和烦恼也就不存在了。当我的生命前进了,人生的境界提升了,同样的事才不再发生,即使发生也不再困扰或烦恼。

每一个带给我们痛苦和难受的人,他们都是来助我们修行和成长的。在顺境中我们很难突破,唯有在逆境中我们的不足和缺陷,才会导致很大的弊端,让我们很痛苦,让我们难受,这份痛苦就是化茧成蝶前的痛苦,是我们突破和成长的动力。带给我们困难险阻的那个人,真的就是帮助我们成长的贵人。

带着感恩之心去面对这一切,在每一件小事中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我们人生的修行。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看完此篇文章,如果你有收获有启发,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分享!

期待看到你的见解和点评,期待和你交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