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索:古代人平均身高究竟是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4

中国古人比现代人略矮,和建国以前的人的身高基本一致。

首先谈一下古人的普遍身高。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

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

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

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

0.23*7=1.61米。

由此可见,古 *** 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

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

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

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

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再谈谈兵马俑的问题。

兵马俑的性质是秦始皇死后的阴间卫队,士兵都是经过选拔的,秦人选拔的具体标准目前还不很清楚,不过根据其他朝代的一般情况看,皇帝的卫队士兵在身高上是有一定要求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秦代的卫队士兵基本也是要求身高比较高(否则弄一帮身材矮小的卫兵,在当时实在是缺了点威慑力,疾风以为:卫兵除了保护皇帝外,还有仪仗队的性质,因此士兵身高需要比较高,以张显国家的宏大气势)。

目前已发现的秦兵马俑的身高,通常在1.8-1.9米,尤以1.8米出头的为多。

参见上一段的论述,古人1.8米多的,就是相当高的了(秦兵马俑基本是当时身高最高的一群士兵的造型)。

而现在人1.8米以上的并不算少,一般北方的现代士兵,身高多在1.8米以上。

由此可见,古人比现代人身高略低。

综上所述,古书中的记载,应该按照当时的度量衡计算,例如“七尺男儿”,按照现在1米=3尺的标准算,那就是2.3米多了,全世界也没有几个能达到的吧?古书中的记载必须进行核算,核算之后就不会觉得很夸张了(略微的夸大或者对极个别人的夸大还是可能的)。

满清时代的人和秦汉时代的人,身高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人由于营养充分,身高才略高了些。

这些就不再赘述了。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八尺一般来说185cm左右,九尺210cm左右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古代的尺子和今天大不相同,总体趋势是,“一尺”这个单位,越古老表示的长度越短。

秦汉时期

(一尺=0.231米)

项羽:“八尺二寸”

(1.89米)

当时平民墓葬考古结果

男性:168.59厘米

女性:152.83厘米

(陕西·良辅)

男性:169.52厘米

女性:159.11厘米

(河南·郑州)

唐代

(1尺=29~31.8厘米)

李白:

“虽长不满七尺”—在《与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虽然只是文学作品而且带有自谦但当时的六尺至少也有1米74了

男性:167.03厘米

女性:158.39厘米

(河南·郑州)

宋代

(一尺=31.4厘米)

岳飞:

推测为五尺五寸

(1.70米)

男性:164.49厘米

女性:156.17厘米

(河南·郑州)

明清

(一尺=32~33厘米)

李鸿章

外国记者称“至少有六英尺”

根据当时历史资料

判断其身高1.83~1.85米

男性:167.19厘米

女性:152.89厘米

(天津·桃花园)

一种观点认为:古人肯定更矮。

你看,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要高,我们比自己的父辈要高,这样类推下去,古人说不定多矮呢。

一种观点认为:古人应该更高。

你看古人的记载吧,“七尺”是男儿的标准配置,我们古代一直很高,只是近代多灾多难才变矮了……那么,古代人的身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000年前……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如果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当年的记载,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无疑是一个巨人的时代。

比如说西楚霸王项羽吧。

《汉书》记载他身高“八尺二寸”,按照今天的尺度,这身高简直太惊人了。

如果说如同战神一般的项羽身高如此伟岸,我们好歹还能够接受,那么《史记》中的这个记载就更加吓人了—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六寸,身高三米二,姚明站在他旁边也成郭敬明了。

那么,那个时候的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从记载来看:

不过,如果按照当年的度量衡来看,情况就并不一样了。

根据当年的尺度来看,项羽的身高折合成现在的1.89米—虽然也是巨人,但好歹能够令人接受了。

至于孔子,由于当时春秋诸国各有各的度量衡,而且现在无法确知鲁国的度量尺度,因此还没法作出判断。

如果借用秦国的尺度,则记载中他的身高可达到221.7厘米,和姚明差不多了;但如果“周礼尽在鲁”的他们使用周小尺(一尺=0.197米)的话,那么孔子的身高则同样为1.89米,也足够异于常人了。

那个时代的普通男子呢?在秦汉时期,一般以身高七尺(161.1厘米)作为成人的标准。

那个时代女子身高如何呢?《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者为后宫。

”根据这种记载,当时的女性身高超过161.1厘米,就属于很高挑(足以去参加选秀)的人群啦。

从考古来看:

当然,相对于文字记载,考古实物显然更有说服力。

研究人员曾对陕西临潼的一组战国至秦代的墓葬群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34个男性个体平均身高为167.9厘米,其中最高的高达177.71厘米,放在今天也相当标准了。

27个女性样本中,平均身高为160.85厘米。

还有研究人员对北京西屯村墓地的43例汉代墓葬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当地汉代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5.34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9.18厘米。

对照:

根据统计,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身高在世界处于中上等位置,和欧洲人基本没有什么差距。

根据一些调查,欧洲在同一时期的男性身高大约为165~168厘米。

根据日本方面的研究,和中国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时代,日本的男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5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49厘米。

而在稍晚的古坟时期(公元300年~公元600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3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52厘米—这达到了日本古代史的最高峰: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一时期日本岛上居民的食物结构所决定的。

1000年前……

宋朝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宋朝著名的人物形象。

作为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人们对这本书中许多关于武将的描写津津乐道,甚至还会和此前的人物加以对比。

例如,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关羽张飞和鲁智深,谁更厉害?

我们不妨看看书中的记载吧:《三国演义》中关羽身高九尺,张飞身高八尺;《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则同样是身高八尺。

不过别忘了,汉朝的一尺和宋朝的一尺差了好多。

按照汉尺,张飞身高一米八左右,关羽身高两米零七;鲁智深可就很吓人了……宋朝的一尺已经增长到31.4厘米,按此计算,花和尚身高竟有两米五以上。

当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小说,这些身高数据我们看看热闹就好。

从记载来看:

和夸张的小说不同的是,宋朝留下了很多关于身高的相对确切的记载。

例如,从当时军队的招募标准,我们就能够从侧面对那个时代的身高评价体系了解一二。

当时最为精锐的“首都卫戍部队”名为“上四军”,包括天武军、捧日军、龙卫军、神卫军。

其中,天武第一军要求最高,要求身长5.8宋尺(1.8米弱);天武第二军以及神卫军、捧日军等部队,则要求身高在5.75宋尺(1.78米强)以上。

身高要求相对最低的龙卫军,限制也在1.77米以上。

这些部队的工资也很可观,能够拿到一千文的月薪。

至于当时的地方部队厢军,要求则相当宽泛,最低标准仅为5尺2寸,也就是1.61米以上。

这些部队的月薪,只有可怜的500文。

顺便提一句,岳飞参军的时候,被编入了广锐军,这支部队的身高要求为五尺五寸,据学者考证,岳飞如确是按身长标准招为广锐军士,他的身高应约有1.70米。

从考古来看:

同样,再让我们看看考古方面的证据。

目前,我国对宋朝遗骨身高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不过,专家曾经对荥阳薛村遗址的19例宋金时期遗骨、河南省新郑周边遗址及墓葬中发掘出的49例宋代遗骨进行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样本中男性平均身高为164.49厘米,身高范围为154.04厘米~173.8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6.17厘米,变异范围为148.94~164.80厘米。

对照:

1000年前,欧洲人的身高增长到了一个“顶峰”。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9世纪~12世纪,欧洲人的身高达到了173厘米,这是欧洲在“古代”的身高高峰。

不过,欧洲人的平均身高随后开始下降,到17世纪、18世纪时,已经降低至1.67米。

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的居民身高较高,和当时的气候变化有关。

相比起欧洲,日本在1000年前以及稍晚的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人均身高正出现明显的倒退,而这种倒退一直持续到明治时期。

以男性身高为例,在镰仓时代,日本男性的身高为159厘米;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男性身高为157厘米,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为156厘米,明治前期则降到了155厘米。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农耕文明成为日本主流,肉类摄入开始降低;此外,这和佛教传入后,日本实施禁肉法令也有关系。

人类身高猛增也就是近一两百年的事儿

欧美

慕尼黑大学经济史名誉教授John Komlos通过计量史学来探索人类平均身高如何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而发生变化。

他翻遍了 *** 军事记录来追踪士兵的身高,从而探索其中的关系。

根据研究,从中世纪一直到工业革命前,欧洲人的身高一直停滞不前,甚至不断下降。

在17世纪的欧洲,人们的平均身高达到了历史最低值,那时的法国人身高可能不高于162厘米。

接下来的工业革命,则见证了城市贫民窟的人们疾病缠身的场景,平民百姓普遍发育不足。

不过到了19世纪,社会动荡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带来了自来水,改善了卫生环境,经济也迅速繁荣起来。

西欧人民的平均身高开始猛蹿,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基因决定了其身高的极限,但想要达到这一高度,必须要有最佳外部环境的支持。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A比B长得高,可能是由于A的父母比B的父母高;但如果说西班牙人均身高比危地马拉人高的话,那更可能是因为西班牙人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而身高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今还存在,例如,朝鲜的成年人就要比韩国男性矮3厘米~8厘米。

日本

日本人口身高的猛增,则是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

饮食结构的改变、注重青少年的身体营养和体育锻炼,是促使日本年轻人身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在1900年之后,日本人口的身高缓慢增加,不过在一战前后,日本青年的身高增长陷入了停滞。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后,虽然日本财力得到扩充,但战事的结束使日本怅然落寞,产业面临生产过剩的局面。

192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暴跌,日本经济转入慢性萧条期。

1922年至1953年间,日本国内经历了穷兵黩武式的战争动员和二战后的创伤恢复期,国内资源被严重消耗,尤其在二战刚结束时,日本食品供应不足,青少年身高数据停滞不前。

二战后,日本掀起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

今天在日本的公共场所,牛奶随处可见,年轻人对新鲜牛奶的接受度也高于碳酸饮料。

短时间内,牛奶消费量增加了5倍。

此外,日本医疗健康机构对儿童身高的监测也颇为用心。

每年4月份,日本 *** 都会记录在校学生身高和体重等数值,这一做法从1900年时开始推行,一直坚持至今。

通过观察100多年来17岁中学生的身高变化就可以看出,日本人身高的增加与饮食结构、社会环境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联。

虽然战后特殊时期日本食品供给不足,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影响日本人的传统膳食结构。

1954年,日本针对中小学生午饭专门出台《学校营养午餐法》,实行全国统一配餐。

《学校营养午餐法》确实对增强日本的少年儿童体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也正是从1954年开始,日本17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开始快速增加。

日本人年均摄入乳制品的量,在1950年时仅为5.5磅,25年后这一数值飙升至117磅。

中国

在欧美人均身高突飞猛进,以及近邻日本身高开始节节攀升的时候,清王朝正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在贫困与战乱之中,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身高一直停滞着,甚至还出现了倒退。

不过,在身高开始远远落后于欧美的清代,也出现了几个“巨人”。

最著名的一位,要数安徽人詹世钗。

1865年时,詹世钗巧遇一位英国人,被邀请到了英国伦敦进行表演,并在欧美和澳大利亚巡回演出,洋人称其为“中国巨人”。

在美国表演期间时,他的报酬达到了每月500美元。

但几个“巨人”的出现,无法改变中西身高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

不知不觉中,日本人的身高也追了上来。

日本平均身高何时超过中国?结合不同机构、不同口径的数据,结论也并不相同。

一种说法认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身高方被日本超越。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营养条件的改善,中日两国青少年的身高差距逐渐缩小。

根据我国2016年公布的报告,我国20岁~25岁男子的身高为171.78厘米;而根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数据,日本20岁~29岁男子的身高为171.6厘米。

看起来,中国正重新夺回青少年的身高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