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点子”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前一阵子,因为身体上的小毛病,回家住院打点滴,每天除了看书睡觉之外,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每日和老妈享受轻松自在的“晚餐时光”,不仅可以随意摆弄几个小菜,还可以在网上学一些新的菜品去做,这对于“爱倒腾”的我来说,是绝对有意义的,提升厨艺的同时还可以慰劳老妈的嘴巴。但很多事情都是想的美美哒,真正做起来却是另一番样子。

有一次我在网上查了一款简易蛋糕的做法,就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买来鸡蛋、牛奶、面粉等原料,按食谱的步骤操作,其中最难熬的便是打蛋清的过程,按照食谱上讲,要连续15分钟不停的打,直到蛋清被打成奶油状才能停下来,这绝对是一项耗费体力和磨练耐性的工作,我拿着搅蛋器匀速地在盆子里搅来搅去,没过几分钟就胳膊发麻,脸上开始有汗珠渗出,心里在暗暗叫苦,我边看表边打蛋,总算熬过了15分钟,可是力度似乎不够,蛋清还没有凝固成奶油状,无奈之下,我又重操打蛋器继续,时间哗哗的流走,15分钟又过去了,蛋清的状态终于比较符合要求,接下来就是后续相对比较简单的过程,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到了“蒸蛋糕”的环节,30分钟过后,蛋糕终于出炉,虽然没有平常吃的松软,但味道也恰到好处,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很有成就感。我把蛋糕摆到精致的盘子中,周围缀上颜色多样的果仁,感觉卖相还不错,大功告成之后,就坐等老妈下班回家享受这顿蛋糕美食。

老妈如常回到家,我赶紧拿过勺子给她品尝今天的成果,正当我洋洋得意,等着她夸奖我的时候,没想到却被她泼了几盆冷水,她说味道很好,但她不爱吃这些东西,所以吃了几口便不吃了,随后她问我:“今天让你做的菜都做了吗?”,我这才想起来,老妈之前有嘱咐过我,让我给她煲鱼汤补钙,前一段时间她骨折住院了,所以需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鱼汤、鸡汤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我把心思都放到做蛋糕的事情上,根本就没把老妈的需求放到心上,当老妈听见我的回答是“没有做,忘记了”的时候,似乎心里有些不爽,索性就懒得理我,转身到沙发上看电视去了。我的积极性被打击的不要不要的,辛辛苦苦做的蛋糕,却遭到了白眼,别提心里有多委屈了,就这样我一个人气呼呼的把蛋糕全部吃掉了,体重瞬间爆增。

晚上,老妈又开启了“教育”模式,像老板一样问我:“你做这个蛋糕花了多长时间,我算了算大概要2个小时”,她又问我如果把做这个蛋糕的时间用来煲鱼汤,做些其他的家常菜,会用多长时间,我预估了一下,1个小时就足够了。随后她继续说道:“你用了2个小时做蛋糕,不仅耗费时间与经历,还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到头来你得不到赞赏,我也没吃上想吃的东西,可想而知,你在工作中为什么总会受到质疑,你真的有好好弄明白老板的需求与意图了吗?”,老妈在这件事情上,虽然有点小题大做,但不得不说,她说到“点子“上了,有些人如我,做一件事情很努力,但这种努力是盲目的,光用蛮劲来做事,却没有用脑子,在没有搞清对方的需求之前,就自顾自的努力,过程即使百般辛苦,但结果却不能如人所愿,往往双方都变的很尴尬。

当我带着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与一位朋友聊天时,听到了关于”老牛“的故事,农民种田,都会在牛的鼻子上穿上一个金属环,然后在金属环上绑上绳子,耕地的时候就牵着牛的鼻子走,于是老牛就乖乖的跟在后面老老实实的干活了,这听起来很残忍,可仔细想想,为什么单单要在牛的鼻子上穿环呢?而其他的动物不会,因为牛的脾性很倔,管理起来很困难,如果只是简单的在牛身上套上绳索,是很难拉得动它去干活的,但牛鼻隔薄而布满神经,只要牵住并刺激牛鼻隔,便能使牛感觉痛而乖乖地听话,所以后来人们总结出用金属环穿过小牛的鼻隔,并套上绳子牵着犟牛走,便能轻易的达到目的。

与其使用蛮力驯服同样蛮力的牛,不如找到它的”痛点“,轻松的牵着牛鼻子走,很多事情,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到点子上。

世间之事,大大小小,小到为家人准备一顿晚餐,大到棘手事情的解决或未来道路的选择,我们身在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之中,有些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事情做的很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职员获得了老板的认可,销售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学生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而有些所谓努力的人,却屡屡碰壁,得不到认可的同时自信心也大打折扣。

所以在这个时代很强调”产品经理“思维,产品经理作为”技术“与”销售“之间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既不能如技术人员一样,用研发思维来制作产品,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不能如市场人员一样,过于关心市场需求,而忽视了产品研发的可行性。所以”产品经理”会精心的做用户调研、抓住用户的“痛点”,同时进行可行性分析,争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有“市场”的产品,当产品做到点子上了,就有很大的机会成为爆品。

亦如做事,真正开始做之前,先花点时间想想该怎么做,希望达到什么效果,怎样才能使资源被有效利用,如此费心的先筹划一番,再展开拳脚去干,在“正点”上用“巧劲”,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保持对事情的敏感性,努力与思考并行,把产品与事情做到“点子”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