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的前世今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为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在2021年《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指出: 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依托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地区和机构, 建设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 力争搭建一批平台,形成一套机制,攻克一批技术,转化一批成果,创制一批装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 。 2021年,建设数个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一、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深圳国际食品谷)

      2019年4月,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示范引领全国乡村振兴整体推进。据协议,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政府将依托基因组所,在现代农业、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深入合作,共建深圳“国际农业食品科学中心”,共建深圳“国际食品谷”,探索农业和食品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产学研资一体化发展,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关于恳请支持创建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的函近日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函复,支持深圳开展相关工作,打造现代农业食品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地。当月,《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该规划提出到2035年力争将深圳国际食品谷建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领先示范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目标和内容与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高度契合,在深圳国际食品谷基础上建设深圳产业园区,具有良好的规划基础和政策优势。

        2021年10月21日,第二届深圳国际食品谷创新论坛在大鹏新区举行,论坛上,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顺利揭牌,并成立国际食品谷专家委员会,现场为多位专家颁发聘书。至此,酝酿已久的国际食品谷从规划和顶层设计,正式迈进落地实施阶段。

二、滨海新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滨海新区国际食品谷)

      《2022年滨海新区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积极发展高效设施种植业、高端畜牧业、现代渔业和种源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国家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创建,培育智慧农业、认养农业、订单农业。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构建“一业一品一园”发展格局。

        2022年3月,区农业农村委以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中国(滨海新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论证会。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智毅、副区长韩学武等领导同志出席评审论证会,孙宝国院士等五位评审专家在北京分会场参加评审论证。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规划》对创建中国(滨海新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为我区建设美丽乡村样板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城乡协同发展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此,滨海新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三、平谷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现代食品芯谷)

       瞄准“高科技”,平谷区勇担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在世界舞台抢占“高精尖”“卡脖子”的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农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平谷区将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成一流的新型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发挥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建设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联合打造国家(平谷)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长期院士工作站;加大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国际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形成创新发展“强磁场”;聚焦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易需求,高水平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大会,申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实力初步彰显。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建设平谷智慧中央厨房,把中关村平谷园建成中国(平谷)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实现食品生产、净菜加工、销售配送全链条服务,打造“现代食品芯谷”。

四、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北方食谷)

       德州市锚定“产业发展走在前”,在打造中国食品名市上攻坚突破。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推进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扬长补短”为路径,打造五大平台、建设六大基地、实施七大行动,着力延伸拉长食品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凸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市。突出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园区搭平台。市级层面,积极推动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聚焦“高”品质、“深”加工、“新”业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食谷”。每个县市区都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至少一处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着力构建“一区多园”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二是抓育引培龙头。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培育、引进20家以上。依托粮食、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资源,创建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抓品牌强品质。继续实施市、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多方共建,进一步完善以“德州味”品牌为引领,各县市区品牌为核心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1+N”的品牌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合格证覆盖率达到98%以上。5月底前,在北京适时举行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推介会暨第二届“德州味”展销对接洽谈会,进一步扩大“德州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抓标准建基地。统筹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新增“三品一标”80个。加快推进农业(畜牧业、渔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处以上。五是抓文化促提升。深度挖掘我市运河美食文化内涵,积极评选、广泛宣传兼具色、香、味、滋、养、补等特点的德州八大名宴、三十大名吃、十大名小吃等,促进餐饮行业转型升级。推动食品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食品文化展示中心,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文化小镇。

       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产地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农产品食品化有效衔接两端,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有效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