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16岁,爱玩游戏,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对孩子教育一定要从小教育,子不教,父之过,10岁以后不听话的孩子,很难扭转孩子的脾气了。

题主您好,按照题干中的信息,可以提炼出4个基本事实:

收集到上述背景信息后,我给您提三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您分忧。

建议一:根据上述背景信息,家长要尽快做好2项工作:

一是要了解跟自己的孩子玩 游戏 的其他同学的信息,争取沟通到对方家长,通报情况,提议“固定时间玩 游戏 ”以减少 游戏 时间,以后再图逐步去除,用“釜底抽薪”的策略,从外围发力,实施“群防群治”,既达到降低孩子网游时间的目的,也不用暴露自己,避免孩子的激烈对抗,同时其他家长也会积极配合;

二是要多层面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 简单说,就是成绩是否有明显退步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建议二:在启动“积极干预5步法”之前,家长要先行自我调节5个认知,否则无法跟孩子进入共情式沟通状态。

认知之1:网游不是洪水猛兽,也有积极的一面。

认知之2:网游确实容易上瘾误事 。

认知之3: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抚慰。

认知之4:家长的情绪管理是亲子沟通的压舱石

认知之5:对孩子的管理不单是家长的责任,还要通过学校、孩子的同学及其家长一起做工作,促进综合施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建议三:当家长建立上述5个基本认知后,就可以启动“积极干预5步法”了

第1步:寻找“合适的沟通者、合适的沟通地点及合适的沟通时机”。 所谓合适的沟通者,是指孩子平时比较喜欢、比较信服的一位长者,从题干看,最好是叔叔或者舅舅这类家长,不建议妈妈这个人选;所谓合适的沟通地点,尽量选择孩子比较喜欢的餐厅、公园,营造出宽松的交流氛围;所谓合适的沟通时机是指孩子情绪比较平和的时候,这时沟通比较顺畅。

第3步:约定承诺。 当孩子同意“中午或者晚间学习后再玩一会”的约定后,家长要及时跟孩子进行口头约定,并以“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失信于人”进行“一锤定音”,给孩子建立心理契约。同时,要第一时间找到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及有关同学的家长配合。一方面,请老师在课堂上多对孩子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的表扬,让孩子重新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成就感;另一方面,要请孩子同学的家长也要约束自己的孩子共同实行“固定时间玩 游戏 ”约定,达到从时间上压缩 游戏 时间,从周围影响上降低对孩子的干扰的目的。

第4步:网游时间的及时提醒。 家长要在 游戏 开始的时间及时按照约定提醒孩子按时玩 游戏 ,把 游戏 需求正常化。同时,也要提醒孩子结束 游戏 的时间,逐步形成孩子的自觉。

第5步:逐步建立新的爱好,实现对“网游”的彻底替代。 在日常学习、网游时间固定化之后,家长要及时带孩子进行多个其他兴趣爱好的体验,从中找到孩子的最佳选择,通过逐步建立新的兴趣,最终实现对网游的彻底替代。这个期间,在家长要特别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在新旧兴趣切换的过程中,保持足够耐心,避免孩子对抗,从而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中考复习期和考试期,见证孩子成功铸就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

总之,当家长发现青春期的孩子边做作业边网游时,不要先入为主地进行干预,要通过仔细观察进行判断,只要孩子不耽误学习,家长就可以比较少地干预;如果影响比较大了,就要果断进行积极干预,防止孩子关键成长期误入歧途。

最后,我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可能我在问答里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您的孩子已经中考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想回答以下,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可能的原因

1新鲜刺激

或许是由于家长之前对孩子严防死守,不让孩子接触网络 游戏 ,现在孩子刚接触到之后,会觉得非常新鲜。单纯地出于猎奇心理,才长时间玩网游。

其实,网游并不是洪水猛兽,在 娱乐 的层面,它跟打篮球踢足球有一定的相似性。

另外,孩子的好奇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您不去干涉,孩子可能也会慢慢回归理智。


2自制力差

孩子们普遍自制力比较差,尤其是那些从小到大都是父母说了算的那种,因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弱,还没学会规划时间和学习。


3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您的孩子可能觉得玩网游不会影响学习,所以才那么做。

如果您的孩子在乎学习成绩,那么沉迷网游情况会随着一两次考试而减轻甚至消失。


4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主张自己的独立存在,不愿再听命于父母,希望能有自己的自主权。而父母一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会习惯性地当作小孩子来对待。这也是青春期孩子跟父母(主要是妈妈)爆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孩子沉迷 游戏 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反抗,你越是督促我学习,我就越要不学给你看。当孩子看到家长无可奈何的样子,会有一种宣示主权的成就感。

然后,我们来探讨家长该 怎么办



1减缓叛逆心理

我认为家长首要的任务是消减孩子的叛逆心理,让家长和孩子之间能有畅通的沟通渠道。

当然了,对于许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来说,与孩子正常沟通本身也是一件难事。其实,需要改变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而我们家长往往对孩子形成了一切包办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是适用的,但是孩子长大之后就行不通了。所以,需要家长首先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做大家长,而要学会蹲下来跟孩子沟通。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 社会 现状,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快速渡过叛逆期。当孩子的价值观理性成熟之后,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交都会与家长的预期相符的。


3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孩子最终是要自己照顾自己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他的自律能力。我理解的自律,主要指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自律的榜样。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

自律是掌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家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掌控感。

良好的自律离不开有效的时间管理。家长应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制定每天的时间表,规划好各种活动安排。然后督促孩子去执行。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和其它有相似问题的家长有帮助。

很高兴收到官方推送的问题。

对于16岁孩子的叛逆现象,我个人认为,单方面给16岁的孩子贴这样的标签是不公平的,叛逆是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个现象,如果还原一下现实生活的生命故事,实际上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非常大的关系。孩子在 游戏 中通关了可以获得奖励和鼓励性的话语,能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同时也可以直视 游戏 中的失败。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找不到的、得不到的可以在 游戏 中得到。爱玩 游戏 的孩子都不笨,从家长对 游戏 的沉迷程度可以折射出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缺失程度。

所以,对 游戏 的孩子,建议家长先接纳认同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 游戏 中的快乐给自己的启发,再个就是鼓励孩子, 游戏 能玩好,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好,其他方面也会慢慢提升。家长要有耐心,静待花开。前提是,家长要自我提升,自我反思,用全身心的爱去温暖孩子,先关心孩子,再关心事件,最后再解决问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福你!

互联网时代,孩子沉迷于 游戏 已经不是个例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而且和题主孩子的问题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是我亲戚家的一个孩子,小学阶段成绩一直都很好,刚上初一的时候经常是全年级前几十的成绩。后来,因为班级里很多男生都用手机打 游戏 ,他想让家长给自己买手机,但是我这亲戚家一直家教很严格,甚至是不近情理地严格。因此,孩子自然是没办法用上手机了。但很快就有同学把手机借给他玩,开始疯狂地打 游戏 ,最开始家长是不知道的,后来孩子成绩下滑地非常厉害,于是就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后来发现这孩子每天晚上都在熬夜打 游戏 。家长也没有直接阻止孩子打 游戏 的行为,只是打电话要求手机主人把手机收回去,不要再借给孩子玩了。然后旁敲侧击地告诉孩子少玩 游戏 。再后来,大家都摊牌了,孩子要求家长必须给他买手机,当然,买了手机后,还是同样地沉迷于 游戏 ,只是晚上会上交手机而已。成绩自然也是再也没有回到原来的水平了。


这件事从发生到现在,我都清楚整个过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确实踩雷了。这些“雷点”对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几乎是无法修补的。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

第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

孩子打 游戏 必然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因为身边人都在打 游戏 ,别人在课间谈论 游戏 时,自己听不懂同学在聊什么,是很难融入的,不利于孩子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不知道应该如何释放,只有通过虚拟的 游戏 世界,以暴力获胜的方式取得成就感。

大家看,孩子也并不是无缘无故就沉迷于 游戏 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我的亲戚就是个反面教材,虽然亲戚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从来不跟孩子讲道理,只是生硬地说,你不能玩手机打 游戏 !如果孩子不听的话,就要上手打人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完全是处于反抗和害怕两种情绪之间的,即使孩子表面上服从了家长,但是内心是十分排斥和拒绝的。

因此,先听听孩子为什么要打 游戏 ,只有知道了他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根据孩子的反馈,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如果孩子是看见别人都有手机,自己却没有,心生羡慕的话,我建议家长是可以给孩子买手机的,约法三章,在学习的时候就交给家长保管。毕竟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我们那个时候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小孩子人手一个手机,如果自己没有的话,想玩的心理就会更强烈。

如果孩子沉迷于 游戏 ,可以给孩子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转移孩子注意力。


(注:图源自网络)

孩子小时候应该很听话,等到了青春期就爆发了,变得叛逆不听话,你不让干什么,他就偏让干什么。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很难改变,大多数家长都要为之前不懂教育造成的后果而买单。

而且,因为学习或 游戏 问题,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水火不相容,这是根源,关系不好,说什么都没有:

孩子具体情况不了解,无法给准确回复。

一个案例

喜欢 游戏 ,在 游戏 中体验现实中不能体验的行为模式,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更甚。我一个表弟就有类似的经历,在2年前也就是15岁的时候,身体、心灵开始迅速发育,处于性成熟阶段,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再加上自己的自制力不强,再接触一些不良的信息,在15岁这一年整个人开始不好了,消沉、开始不和人沟通。开始迷上王者荣耀,天天躺在床上,醒了就开始玩 游戏 ,玩累了就睡觉,吃饭都是别人送到床头。

这样的生活过了将近2年的时间,最近可能是玩腻了,开始和外界接触,我和他生活在一起两个星期,发现他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一点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可能是想不到别人。17岁的成年人,还表现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在一次的饭桌上我帮他分析他目前的状况,然后开始责备他,把他给说哭了。看到他哭,我比较欣慰,证明他内心的活力还没有湮灭。

我们整个大家庭也都很关心他。现在他慢慢充满活力,希望他以后越来越好。

榜样的力量

孩子教育不好,大部分和家长脱不了关系,如果家庭没有电视,自己也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每天下班之后都看书学习。我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会模仿。

记得小时候,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我爸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开电视看,我会端着碗忘记吃饭的看,然后我爸就吼我。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比较常见,自己做不好,但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做好。自己喜欢玩 游戏 ,希望自己的子女不玩 游戏 ,自己没有自制力,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自制力,自己没有目标,希望自己的子女有目标。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孩子16岁,正值青春叛逆期,沉迷 游戏 和手机、家长说话听不进去,眼看着学习在退步,亲子关系在崩溃。这样的问题也是许多正值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这里,让我来现身说法教你两招:

01 帮孩子了解 游戏 背后的逻辑 做 游戏 的主人

我的儿子也刚进入17岁,回想他一路成长的轨迹,也是一段因手机 游戏 而与父母不断斗争的经历。以前,为了不影响学习,我们实施手机时间严格管控。每天在家玩 游戏 用手机设置倒计时,到时间必须上交。表面上看手机是管控住了,但是据同学反映,只要一有空,他就变本加厉疯狂地玩,一种誓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的架势。等到了期末,成绩也没有太大起色。

当我发现这种强制性管控不凑效以后,我找时间耐心地和儿子进行了沟通。我告诉他手机 游戏 的逻辑就是通过奖励分数、级别、装备引诱孩子们不断投入时间和金钱,最后成就了 游戏 公司的巨额利润。如果继续玩下去, 游戏 公司笑了,最后哭的是自己。

谈完以后我很平静地把手机交还给儿子,让他开始学会自我管理。每天先完成主业学习之后,再玩 游戏 。完全杜绝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适当的 游戏 也是社交和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

自从儿子自己管理手机以后,他反而没有那么疯狂了,写作业的时候还要我配合他,把手机放在书房外面,做到人机分离。当学习和 娱乐 分开,实施自我管控以后,儿子成绩很快就上来了。从原来的七八十多分,全部回到九十分以上。

02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树立远大目标

孩子沉迷手机说到底,是没有梦想和目标。现在的孩子大都生活比较安逸,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家务有父母全权包办,孩子基本上就是个“学习的机器”。从小学一路学上来,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学习、补课,而很少有孩子思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究竟是什么。

没有目标的孩子就容易迷茫和倦怠,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学习压力又大,心情抑郁的孩子越来愈多。所以开发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确立人生的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

儿子的学长小宇是一个 游戏 高手,他妈妈看到这一点,没有阻拦他玩 游戏 ,而是鼓励他在这方面进一步去拓展。他确实是个有天赋的孩子,自从学习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之后,就在学校成立了机器人俱乐部。从此以后,他不仅自己爱上了机器人编程,还要招募低年级的同学参与,成为他们的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和成长。经过几年的锻炼,孩子不仅培养了领导力,而且确立了未来从事机器人事业的远大目标。

手机原本就不是洪水猛兽,它可以是学习的载体、社交的平台、购物的场所 ,也是调节身心的工具。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虚拟的世界就是孩子未来面对的现实。而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家长一定要理性地看到这样的趋势,让孩子尽早学会自我管理,主动掌控手机和电子产品,只有这样未来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叛逆期,最突出的叛逆期要属青春期了,因此,叛逆期往往被拿来与青春期划等号。想要将叛逆期的孩子从沉迷 游戏 中解救出来,不能与解救普通孩子混为一谈。

人类大脑最新研究表明,在10至20岁之间,大脑的额叶前部皮层可能有迅速的发育,这会造成十几岁孩子的一些困惑。他们常常把周围其他人的劝戒误解为挑衅性行为。他们不甘于俯首帖耳地受制于大人,“合作”一词在他们看来意味着“屈从”。因此,过度的控制对他们来说是灾难性的。引导与建立规则是正确的选择,也是一个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选择。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沉迷 游戏 的具体原因。

要想对孩子进行引导,将他们从 游戏 中解救出来,首先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沉迷 游戏 。有人也许会有疑问: 游戏 那么好玩,是孩子都会喜欢,哪有什么原因。这只不过是表象,孩子的每一个不良行为都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归属感与价值感。恰好,没有任何道德评判和行为约束的网络 游戏 能让他们找到在现实生活中迷失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沉迷于 游戏 的孩子,可能是最让人苦恼的孩子,往往也是最需要关爱的孩子。做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沉迷 游戏 是上述什么因素造成的,或者说,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谢是如何迷失的。病因找到了,才能对症下药。

如何寻找和发现病因呢?

方法当然是沟通与观察。可问题是,孩子一般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他们的拒绝并不一定让我们无计可施。做为成人的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察颜观色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

下面是有关观察的一些简捷建议:

2、如果他们的行为让你生气,感觉受到了挑战和威胁,你要不与其开战,要不投降;他们虽然服从却并不甘心,或者消极抵抗,转入“地下”,那么他们基本上是在寻求权力。

3、如果他们的行为让你感到伤心、失望,你需要对其进行羞辱、回击,而他们却更加变本加厉地以牙还牙,那么他们是在进行报复。

4、如果他们做事消极,并且不愿别人介入,让你感到绝望、无助,那就是比较典型的自暴自弃。

因此,我着重阐述一下,如何把因自暴自弃而沉迷 游戏 的孩子解救出来的具体办法。

正确引导:

1、给孩子树立一个平衡生活的榜样。非工作需要,自己不要整天抱着手机或电脑涉足一些对我们生活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网站和信息;读书、运动、日记、手工等,都是休闲的好选择,期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2、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讨论对网络 游戏 的看法。引导他们往我们期望的方向上讨论,并积极给予他们肯定的回应,让他们觉得他们的观点有价值;

3、帮他们找到有益于身心 健康 的兴趣。兴趣并不难培养,只是孩子们投注的时间太少。注意力与兴趣是互为因果的,很多有趣的事件并不是原本就有趣,而是参与得多了,就会觉得有趣,多陪孩子投身 健康 的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关键。

建立规则:

1、限制使用时间,对规则的违反采取有建设性的措施,不要进行惩罚。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对家庭有益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补偿;

2、不要下载相关 游戏 、视频软件,不要把电子产品的账号密码让孩子知道;

3、必要情况下使用时,只能是在你现场监督时才可以;

4、告诉孩子已经上瘾的事实,禁止继续使用电子产品,直到他们能找到限制自己的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和束手无策,怎样跟叛逆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必须首先找到孩子心理防线的薄弱点,孩子之所以叛逆一方面是青春期的自主意识使然,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第2个回答  2024-06-25
建议你也可以问问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实在不想读书的话,也可以去学一门实用的技术,比如现在的汽修行业就发展比较好,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哦,学成也好找工作。希望被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