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参与孩子的教育,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家长来信】爸爸不参与孩子的教育,怎么办?

这是一位妈妈的来信:家里两孩子,大儿目前就读小学四年级,小儿幼儿园大班。爸爸平日晚8点能到家,但在家就是用手机玩游戏。

在大多数家庭教育中,爸爸“缺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失败。”用在爸爸“缺席”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原因也是各有各的不同。

我与妈妈进行了接近一个小时的语音咨询,下面是对话摘录:

[咨询师]爸爸不参与两个孩子的教育,您一定很辛苦,还要忙家务。

[妈妈]唉,没办法。的确有筋疲力尽的感觉,我也感受不到自己在家里忙的价值。他回到家后,就是玩手机,不愿意陪伴孩子玩玩或读读书。

(妈妈的情绪很低落。)

[咨询师]妈妈,您说自己感受不到在家忙的价值,是因为俩孩子表现不好么,还是因为其它?

[妈妈]两孩子表现一般,年前爸爸责怪大儿期末数学考试仅八十多分,脸色很难看。我也觉得自己平日对孩子唠唠叨叨,似乎没有起到啥效果,枉费了我的一番苦心。

(爸爸不仅很少陪伴孩子,还对妈妈和孩子的表现做出负面评价,这让妈妈心力交瘁。)

[咨询师]爸爸平日做什么工作的,在家的时间多么?

[妈妈]他一般周六加班,周日休息,平日晚8点能够回来。他是一位程序员,四十来岁了,还是一名工程师,工作上似乎也不是很开心。

(看来爸爸的情绪也比较低落,事业是男人的生命。)

[咨询师]妈妈,您在家会和爸爸聊聊么,或者说些体贴的话?比如对丈夫说:你工作一天辛苦了,今天特别做了你喜欢的红烧肉,不知道是否合你的胃口?

[妈妈]没有,他如果晚回,我会留饭菜在锅里面,他自己端出来吃。他对我比较少嘘寒问暖,我也很少对他那样。看着他脸上很少露喜色,我也不开心。

(这样就形成了夫妻感情的间隙,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了。但无论如何,事情都需要往好的方向上发展。

心理咨询上的定律,谁痛苦谁改变。我期待通过下面的对话促进妈妈主动做出一些改变。)

[咨询师]您觉得如果这么做了,比如主动关心丈夫,丈夫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或有什么样的行动?

[妈妈]他应该会比较开心吧!但是,他是一名男子汉呀,该有对家庭的担当。自己在家就是玩游戏。

(每个人都有执念,期待对方先对我好。陷在情绪的漩涡里,而于事无补,甚至是事情继续往坏的方向发展。还是得鼓励妈妈前行。)

[咨询师]我知道对您来说这么做特别难。但还是想请您展望一下,如果您主动关心丈夫,丈夫会有怎样的改变?

[妈妈]他可能会开心一些,也愿意跟孩子和我聊聊,或者读读书之类的。

(鼓励妈妈想象下家庭温馨的画面,为妈妈的行动助力。)

[咨询师]妈妈,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希望事情得到转机。因此我诚挚地邀请您,为了家庭的幸福主动做出一些改变。相信自己改变后,爸爸也会受到影响,随之而变,您愿意为此做出努力么?

[妈妈]愿意!其实爸爸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他玩手机,估计是一种逃避,工作不太顺,在家也感受不到太多温暖。

(妈妈逐渐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到问题的本质了,我继续鼓励她探讨,促进行动。)

[咨询师]妈妈,那咱想想,接下来,自己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以影响到您挚爱的丈夫和孩子们?

[妈妈]丈夫到家,我主动跟他打招呼,无论当时有多忙。另外,在睡觉前,跟丈夫聊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丈夫心情好转些后,我再适当示示弱,激发爸爸陪伴孩子的欲望。

(妈妈已经在用成长型思维在思考问题了!)

[咨询师]您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真是为您开心!期待您一周后进展反馈!

[妈妈]好的,谢谢您!您让我抛弃执念,看到了希望。

总结:

这是与妈妈的第一次咨询谈话,时间虽然短,但已基本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

当然,问题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也许中间仍会有气馁。

我们约好下周进行第二次咨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