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对仗(五) / 查查36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05
(3)蹉对:也称错综对、交股对,就是为了使平仄合律而改变词语的位次。如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句: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按语意,上幅应该是“裙拖湘江六幅水”,但如果这样,句内平仄失替,句间平仄又失对。如果改下幅为“髻挽一段巫山云”,同样是失替、失对。
(4)侧对:就是将字拆开,取其一侧与另一字相对。在正格对仗难以求工时,无奈之下采取的变格方式。有些巧趣联,则往往有意采取侧对方式,变难工为巧工。《文镜秘府论》在谈及“侧对”时指出:“侧对者,若‘冯翊’(地名,在左辅也)、‘龙首’(山名,在西京也),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此为侧对。凡一字侧耳,即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这里说其中一字拆开。也有两字全拆开的,如故事传说,清文宗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出一“墨”字征对,当时在场的众多大臣多以“琴、棋、诗、书”为对,皇帝摇头,此时有一张姓大臣对以“泉”字,得到文宗的首肯,荣膺大奖。其奥妙就在于运用了侧对法,将“墨”字拆为“黑土”,将“泉”字拆为“白水”,“黑”、“白”为颜色对,“土”、“水”五行对,对仗工巧。
此种对法,纯属文字游戏,巧趣对可以采用,严肃内容的联语应避而远之。
(5)无情对:依靠巧妙独特的构思,使字面对仗工整,而上下联内容毫无相干,这种形式称为无情对。无情对的特点是以借对取胜。
书载,张之洞与李芍农在陶然亭会饮,张以“陶然亭”三字求对,李说:“对句非君名莫属”,张之洞点头微笑。这就是典型的无情对,字面颇工,内容甚远。也是在这次聚会上,李芍农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又出句:“欲解牢愁惟纵酒”,张之洞对以“兴观羣怨不如诗”,此对句尤工,“解”与“观”,皆为挂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是“牢”字下部为“牛”,“羣”字下部为“羊”,更为难得。
相传,清代蒲松龄的同乡,有个姓石的乡绅,对蒲松龄的才华不以为然。一日,乡绅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一上联曰:
细羽家禽砖后死;
让蒲松龄对下联,蒲装作初学应对,喃喃道来:“细对粗,羽对毛,家禽对野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先生以为如何?”蒲松龄的对句就是:
粗毛野兽 石先生。
那石先生气得七窍生烟,又不好发作,只得自认倒霉。
4、以语体论对,有韵文对和散文对。
(1)韵文对:韵文,指古典格律文学,包括诗、词、曲、赋、骈体文。韵文对的句型,可以是律句型,五言或七言,既像诗,又像联;可以是骈句型,四六句式、六四句式、四四句式;也可以是骈律混合型,四七句式、七四句式,其中四七句式最为流行;还可以是词曲句型,最突出的特点,是领字的运用和节奏的灵活多变。如南京明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
小宛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联中的“问”、“看”是一字领,“何处是”、“此间有”是三字领,领字带来灵气。
(2)散文对,分古文对和白话文对。吴信辰题贵州安顺财神庙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要,他也要,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这是典型的白话文对,寺庙联多用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