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请不要找那些注释来敷衍我,那些注释我看后都觉得讲的不够透彻,请真正的解释下,谢谢!

第1个回答  2005-12-16
上面的还是看不懂呀@_@

圣人之道是可认识可掌握的,但它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肤浅和普通;
圣人所求之名是可以求得的,但它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追求的那种“虚名”。

所以说人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要走圣人之道而非常人之道,人生的意义也不应是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要追求内在的真与朴。
第2个回答  2005-12-13
非常可乐。
第3个回答  2019-04-2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之问题的终极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本文用两篇文章论之:第一篇的题目名称即:“《【道可道非常道】的终极意义的真正真实的真谛定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终极答案》第二篇的题目名称即:“《【第三版】道德经中的有名,无名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是很理解之问题的答案》

【【【第一篇文章】】】

【道可道非常道】的终极意义的真正真实的真谛定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终极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可道非常道】的终极意义的真正真实的真谛定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终极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诗论题记》

无有大道至极简,

道德共存最理边。

唯道是从德互贯,

道德经谛玩尽显。

道可道非常道嵌,

惹得灵类愁破天。

今日耿阁履聃意,

咿呀学语奉人间。

【用诗再解题记诗】:“(第一首):“老子先生不简单,只语遍润万慧山。道可道来非常道,所有仙凡顶礼玩。耿阁九死问阳聃!为何一慧如是演?能否让人通晓去?李耳答曰已讲完。”(第二首):”诗赋文篇千万言,桂月忘却十五盘。昼夜不知春冬味,半打字数闹瞎眼。神亦纠兮鬼也缠,魂曾伤兮魄矣残。辞情总为心影转,撹得梦幻欠蝶安。”(第三首):“为报临世碧草颜,又观祖先奉献甘,帝恩赐游哲殿慧,岂能不度肺腑肝!泪洒华夏人文巅,思化春雨荷露参。大仁无缘恩天冠,唤赢道理本性染。”

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的终极意义的真正真实的真谛定义是什么?

耿阁(鸣天士君)著

涉及问题:【道可道非常道】的终极意义的真正真实的真谛定义的答案是什么?

终极答案:“即“——【道可道非常道】的终极意义的真正真实的真谛定义按其老子先生的本然的本意所言所示的终极意义的之其答案就是:“作为道理虽是可以说的然我这部《道德经》中所要说的道并不是一般的普通的道理而是说的是一种特殊到极致又特别到极至的那种至高无上的道理。”(此处一字半字都不能赘言多说 )

特注说明:需要破天荒式的特别说明和特殊标明的是:“这个终极定义的前提只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的终极定义的之其结论的认知。”涉及到“道”的道理的成千上万的其它所有的问题则属於另外的另题的内涵和外延的逻辑范畴。”

在这个特注说明里需要再补充一句话:即:以老子先生的本意所认为的口吻来说应该是这样表述的“老子先生认为我这部《道德经》所要讲的道理是关于【有和无】并【无和有】这两个字的最彻底最至简最深奥又最完整最完真最完美最完善最系统的一种至臻至奂至广至极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所不奂无所不尽其所物所事所情所理的那种无所不尽其所极致的那种道理的。”

固辞:“无和有”并之“有和无”的问题是老子先生《道德经》从头至尾要告诉人类的人们的一个最是最后也是最是最终的整个《道德经》始终中的一种大道大德同时至简的简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的'有无’这两个字的境界层次的了进而竟然还有一种更高层级的境界状态那就是:因为有是无生的且又是'有生於无’'有无相生’的所以当其涉及到“道”的终极的真谛定义时也就唯能只剩下那么一个字的那个“无”字了的之其:“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的了”!!!!。

耿阁:草於2018.10.03.晚上8.55分结束。本文原创。本文题记诗文的用时时间是:2018年10月3日下午1点10分至2018年10月3日下午1点55分。“本文所成是在很多篇理论论文的基础上的一点小小的体会所形成的结果。”

附:【在我数百篇论道的文章中随摘一篇以略示之】

《完整版》赋诗评论《“道”的四种失量属性之一“大”》之文的哲理性  人民网已发

耿阁(鸣天士君)著

老  子  先  生  最  自  谦 ,

总  然  不  敢  天  下  先 。

实  质  道  谛  名  解  断 ,

弥  漫  道  德  经  里  篇 。

人  类  悟  道  理  无  边 ,

各  抒  己  见  岂  不  偏 。

吾  未  知  其  名  何  显 ?

字  之  曰  道  定  论  言 。

强  字  为  名  之  曰  大 ,

接  下  筮  远  反  相  连 。

劝  君  第  一  章  中  看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嵌 。

此  话  到  底  何  意  捡 ,

无  是  道  名  真  面  脸 。

道  名  谛  无  已  确  定 ,

有  无  本  然  理  道  间 。

无  乃  道  名  始  终  冠 ,

绝  非  解  始  天  地  先 。

人  家  老  子  本  心  意 ,

天  地  有  无  道  母  兼 。

道  姓  无  极  宇  宙  鉴 ,

此  乃  唯  一  正  理  典 。

其  悖  亿  万  论  道  撰 ,

既  便  次  理  绿  叶  添 !

复  归  无  极  大  远  反 ,

宇  宙  规  律  理  尽  填 。

别  说  老  聃  道  名  暗,

分  明  诸  仙  悟  太  浅 。

八  首  小  诗  十  分  掂 ,

三  恭  智  仁  万  善  年 。

老  子  道  德  规  律  映 ,

妩  媚  永  恒  照  阳  天 。

题记特注:关于“失量”一词之示略:“失量”是自然科学术语,“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学术语称之为“向量”。倘或用作於哲学术语的话其之则可称之为“质量能”(或之“物质质量能”或之“物质场能量”或之“质场效能量”)。在本诗文中需要再重复解释的问题是:“第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和“第廿五章”中的“先天地生”这两句话的老子本意说的是:★ 无名天地之始也!-----“无”作为“道”的名字并不是自有天地开始就有就存在的而且也是不存在天地开始不开始的问题的进而又是其其“道”作为“无”就是根本不存在什么天地开始不开始的问题的且也是更没有天地开始不开始这一说的。” “道” 作为“无之宇宙之无极”或之作为“无之无极之宇宙”她生养渗透代替并齐蕴含孕育同存共寓於一切事物之中不仅统御凌驾於所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终中的全过程之中的全部的始终中的整个过程之中而且所有的一切的事物都寓於其中而被寓其中之其无一所遗无一所漏也!固辞:“无之无极”是作为“道”的本质本性本名本姓本心本命本意本能的之“道同无极道化无极”之“道即无极道合无极”之“道与无极是并然共有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功能本能的理寓规律的“之”又之是”道和无极之间是“整体无间无间整体”的通然统一的本来之面目的而再又之其是那些被曰之为“大”“筮““远”“反”“逝”“玄牝”“谷神”等等的这些所需要表述的思想理论道理理念和观念观点都只不过是“道”的别名次名或之是其“道”的所属的属性而已。” ★ 先天地生(这个“生”字是有是存在的意思是无极宇宙客观存在的意思)“老子先生自己的思想理论的本意说的是:---- “作为“无极的道”不管你天地是否形成不形成开物不开物”她都是永恒地自然而然地与客观存在同时存在的。”(在这里一字都不能多说)。

特意说明:尊敬的人民网的编辑编审的审核管理员先生们您们辛苦了!我耿阁非常感谢感恩您们审核通过并发表面世了我耿阁所撰写的几篇不成体统的小文章。由于我耿阁太粗心太疏忽大意了,以至于在:“赋诗评论《“道”的四种失量属性之一的“大”》之文的哲理性”这篇文章中竟然能把“少了一句话”的初始未修改稿给发布了。当看到发表文时我耿阁确然是彻底的傻眼了。“在当时虽曾明确的认为所发布是修改好了的成文稿然在点击时却又点击错了。虽有唯恐发错唯恐发错的意识然最终还是发错了,真是痛心不已呀!因为您们太忙了!我耿阁非常不愿意给您们找麻烦。于是决定错就错了吧!不再重发了。然当每每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又心动心灰意冷了。这是因为文中“少了的那句话”在文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精要,倘或没有“少了的这句话”那则可就是使文章的文理哲理的内涵逊色的多了,说的重一点的话来说那可就是:“这篇文章就可能几乎要成为了废篇了。因此我还是决定再发一次来弥补这个缺憾。敬望您们费心过目予以权衡成全为盼了。”  耿阁:著於2018.03.21.夜10.11分中国合肥

【【【第二篇文章】】】

【第三版】道德经中的有名,无名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是很理解之问题的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哲学鼎端:LV.4 1 分钟前

道德经中的有名,无名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是很理解之问题的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炁化开天★耿阁论道《老子先生是如何给“道”定名称定名字的呢?》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文山书海解道意!神鬼仙凡各执奇!到底老子心何故!大无小朴真谛题。”!!!!!

老子先生是如何给“道”定名称定名字的呢?

(一):“首先要说清的是“朴”的问题。”“朴”不是“道”的名称和名字;也不是“道”的特征和属性;更不是“道”的特点和观念。”“朴”只不过是用来形容“道”表示“道”的本质的本性的本来面目的一个专门用於论道的形容词或之是一个专门用於论道的术语辞而已。”

(二):“其次要说明的是“名”的问题。”《道德经》第一章中的“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老子先生的本意是专指“道”的名称和名字是什么的意思的。”老子先生明确的断言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就是说:“道”的名字“叫无叫无之无极之无”是不存在天地开始不开始的之问题的;“道”的名字”叫有叫有之无极之有”是万物存在的父母的之问题的。”因为“有是无生的,实是虚存的”之其由于所有的有和所有的实都寓於空中而被寓空中而又终被这个“无”所“无不囊纳”。所以“道”的名称就唯有“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之“无”这个名字了。”

(三):《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伟大的天人神人老子先生首先提出了摆出了靓出了命名出了“道”不是没有名不是无名而是有名的。”(1):“老子先生说的“无名“实际上说的就是“名无”的意思。”“名无”就是“字之曰道”的这个“道”的名字;”(2):老子先生进一步说:“无以名之”。意思就是说:““道”的名字是以“无”来作以命名之的。”(这里“绝对不是说不知道“道”的名字;绝对不是说没有办法给“道”予以命名个名字的问题”的意思)(3):老子先生又再次郑重庄严的深刻无比的说:““道”的名字如果用最强悍那个字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强字之曰“大””。(这个“大”字是道的替名或之是次名或之别名或之是另名;绝对不是像有史以来无数的解道者的所谓大家所谓的大人物们所解释的是什么:“勉强的叫做道!勉强的叫做大!”的那种误解了老子先生的本来就非常明确地观点而给解释的更糊涂更不论不类了。”“道”的主名或本名就是“无”。就是“无之无极”。这是绝然不能更改不能改变不能动摇不能撼动的铁律定论之其所以然的。”)本文是摘录《大话题:“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并【道常无名--百度百科】一文下的微言评论》之文中的十个问题之中的前面三个问题来作为论述的。”【我耿阁为世界为人类为人间留下了文近千篇诗约万首字略千万的诗迹文痕虽之其从未有想登大雅之堂之欲也没有望入哲学殿堂之虑然之其确实是在用灵魂与心血将其文章所化成的”之其每一个字都用血写成的也都是有由天意所驱使所权衡着的”之其本人只不过是起到了个复印机录像机的作用而已”。特注说明:“向天地日月昭示《道德经》中的“有名”和“无名”的真谛定义是什么的意思——————老子先生意思都是专指“道”专指“德”专指“道德”(道与德是整体无间无间整体的)而言的,是说“道”的名字叫“有”·“道”的名字是“有”;“道”的名字叫“无”·“道”的名字是“无”的本然的意思之其意思的”。““道”的本名就是一个字“无”;另有无数的别名·另名·代名·替名”。“道不是不可名!而是可以命名!可以彻底命名!可命无数之名!本然规律之名!固然真理之名!实然原理之名!常然天理之名!特然天律之名!可然法则之名!当然定律之名!概然所物之名!慨然所事之名!全然所情之名!尽然所理之名!简然有无之名!极然无字之名!定然道理之名!恒然宇宙之名!永然无极之名! “世界上的人类的人们千万千万的别搞糊涂了”。!!!!!】耿阁:著於2018.07.30清晨6.18分

【特注说明】:“之所以要发这个《〖第三版〗道德经中的有名,无名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是很理解之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其原来的本文中的最后的一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原本文中的最后一句是:“世界上的人类的人们千万千万的别稿糊涂了”。的这个“稿”字是用错了的,是该用这个“搞”字才为对才是对的”。虽其原文所用“稿”字有专指暗指有无数的文稿都几乎是将其“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释的那些文稿·可谓是都是有些偏题的那种意思的·然其究其文意的终论而言之的话·也只能是要作如下结论的·即:无论我用多少理由去牵强附会进行解释辩解都是不妥的·都是无济于事的·都是需要向世人道歉的”。
第4个回答  2019-03-09

道可道  非常道

老 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就是缺少悟性,见识浅薄的人,听到“道”就大笑不止,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是因为“道”理论高深,不容易理解,如果人人都能理解轻易接受,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很多法 门讲道,其实就是修心学佛的一种方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让你们救 度众生,不是只为自己,只有救 度众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果位越高,救 度众生的境界也越高。如果只知道救自己,其实你已经没有能力救 度众生,没有能力做功德了。比如你天天为自己念经,实际上是你自己欠债太多来不及还,你怎么去做功德呢?又怎样救渡众生呢?就象自己挣的钱都还债了,哪有钱来帮助别人。度众生是我们的目地,怎样度众生呢?

首先要破邪立正,破除邪的东西,即破除不正的东西,邪的东西。只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就是不正。所以要把思想上肮 脏的东西全部破除,才能成为正,当你破邪立正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慢慢产生圆融,佛法上叫定慧圆 明之象,也就是定下来之后智慧就开了,就圆融明白了。比如有些人的脸你一看就知道很聪明,而智商有问题的人你一看就知道傻傻的。定慧圆 明之象,非常重要,是你破邪立正的结果。

辩才无碍,就是嘴巴去讲,去辩论。比如救人劝说别人修心,你嘴巴不会讲,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你如果没有一种能力去讲,明明是真 理有的就会越辩越不明。嘴巴有辩论能力叫辩才,无碍就是没有阻碍,你们去弘 法如果嘴巴不会讲,这个法如何弘呢? 一定要无碍就是你的嘴巴讲佛法讲的特别好,没有阻碍,这点很重要。一个人要具有很多本领来弘 法,要有智慧,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大无畏就是把自己忘记,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这个人在弘 法,不论是正说,引说,实际上都是妙法。

正说就是正确很严厉的说,直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这里为什么用引说,而引说叫反正话,今天想把这个人讲通,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引他清 醒,如果用正常的方法不能让他清 醒,你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你今天想把这个人讲通,让他信佛念经,有时讲话要引导他去想。比如医生告诉病人,你这个病如果不好好医治,以后会引发什么什么重病,这个医生说得没错呀。但是正常的医生是不应该这样说的,因为说了病人心里会怕,会有压力,对有些病人不能这么说,但对有些病人就得这样说,因为有些病人更本就不理解医生,不相信医生,如果不讲严重一点他就不会重视自己的病。

正说,引说均系妙法。如果你目地是真正的为了救 度众生,说法上有一点引说也是妙法,因为当你真正想救这个人时,你必须要用尽你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地,但是里面要有一个原则,叫主因更正,即你主要的因果,你的根是正的,稍有一点引说没关系。人要有信念,如果发心正就会有一系列的妙法。

下面给徒 弟说一下学佛的根基。

中下根者闻法时会有大反应,“大反应”是现代话,中下根者,就是修为一般,不是太好的人称为中下根的人,根就是你的根本,是你前世所修带来的修为,中下根的人一听到佛法就会大惊怖,即惊恐。就象师父在说法时,如果说到有些事情,根基很浅的人,他们听到后会恐怖。当你有想法有表情时,你的根基是浅的。

就是给中下根者弘 法时,你劝说学佛时,他会很诧异,“原来人间还有这种事情”,然后会惊恐,当你劝人学佛时,就是要让他有些惊恐感。比如一个经常杀 生的人,你告诉他,某某某就是因为常杀 生,如何如何了。他听后一惊,然后就恐怖了,感觉自己不能再做这些事情了,你这是不是救了他?对那些中下根者就得用这些方法,让他们彻底明白觉 悟,才能改变。

老 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就是缺少悟性,见识浅薄的人,听到“道”就大笑不止,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是因为“道”理论高深,不容易理解,如果人人都能理解轻易接受,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很多法 门讲道,其实就是修心学佛的一种方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师父教你们做人处事的方法:

安祥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第5个回答  2005-12-12
有云:“好话不在言多”,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
老子的《道德经》,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它涉及哲学,论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它不但似道家那样就哲学论哲学,就理论论理论,就政治论政治,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把社会、人生等问题置入宇宙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对照并深入思考。《道德经》历来享有“哲理诗”的美称,是我们中华古老文化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初读《道德经》,只是对老子其人稍有肤浅的了解,想挖掘其中的更多,想使其作为自己生人道路上的指引灯,那是需经反复认真多读的。
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河南历乡曲仁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哥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是老子《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开头句,也是道经的总纲。它的意思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也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
“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万物运动变化所依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学概念还有以下内容:一、道体,即“道之为物”,是只有心灵才可以认识的客观实在,标志着宇宙万物的本原。道体的本质是“小”,是可以为心灵所认识的,其前提条件是修德,即必须使自我意识合乎自然法则。二、道性,即由道体所体现出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标志着世界万物之所以发生、发展、转化、灭亡的根本法则。道性是客观的,其客观性是由道体的物质性所决定的。对道性的把握,决定于修道者的悟性也即理性思维。道的境界越深,悟性越高;悟性越高,识道的能力越强。所谓修德悟道,就是强调“修”、“悟”二字,修是修正,是要不断地扬弃自我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悟是体悟,是要把直觉思维寓于理性思维之中,只有理性思维或者只有直觉思维都不可能获得真理。宗教源于直觉思维,唯物论源于理性思维,而老子的道德论是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识道是直觉思维,修德是理性思维。三、道境,即识道者通过反思默修所进入的忘却自我、没有烦恼、逍遥无碍的灵明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前一个“道”同于后一个“道”,都是名词“道路”的意思,但前一个“道”特指圣人之道。中间的“道”,是名词用作动词,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没有体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也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之名(二十五章);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首章开宗明义,确立了道的哲学概念,并向世人说明:人类的康庄大道不是常人之道而是圣人之道,人生的意义也不应是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追求内在的真朴。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彻底的自然主义。马克思说:“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将这二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马克思的这一自然主义的定义,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和马克思虽然同是唯物论者,但老子的自然主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认识论的不同。这里,我们不妨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称为宏观认识论,把老子以自身为修证对象,不借助人的外观器官和科学仪器,而是借助心灵对细胞、原子作直觉思维的认识论称为微观认识论或直觉认识论。天地是大宇宙,细胞(包含原子)是小宇宙。宏观世界是自我的世界,微观世界是心灵的世界。一切宗教产生的基础就是直觉思维,只不过他们对直觉思维的对象没有能够做出科学的解释而已,这也是宗教徒陷入唯心主义泥潭的关键所在。
道的概念方式如同“自然”一词,“自然”既有宇宙的含义,又有宇宙规律的含义,宇宙规律体现于宇宙万物;道既有细胞这一小宇宙的含义,又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的含义,运动规律体现于道体。作为实在的道的概念不同于宇宙的概念,道是本质,宇宙万物是现象;道是母,宇宙万物是子;道寓于宇宙万物之中,宇宙万物是道的外在形式,认识现象必须透过本质。作为规律、法则来讲,道和自然是相同的,道体所体现的客观规律与宇宙规律是一致的
道,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着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和可以认识的。老子的认识论相反于传统的认识论,尽管有些哲学家、科学家认识到直觉思维的重要性,但是都没能指出具体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只有确立老子的微观认识论,才能全面地、立体地看待世界,把握世界的本质。宏观世界统一于微观世界,认识且只有认识微观世界,才能真正认识宏观世界。宏观世界具有无限性(其大无外),而人的外部感官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虽然现代人借助于高科技成果,但还是不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微观世界尽管也具有无限性(其小无内),但是人的心灵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的,并表现为立体的整体观念。心灵的认识能力取决于自身修养功夫,功夫越高,其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老子的识“道”体“无”思想即微观认识论,是科学的、辩证的。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涵盖天地,无所不包,但它首先以人体科学为理论基础,并由养生理论扩展到治国理论,所以,《道德经》既是治身理论,又是治国理论,治身和治国是密切联系、相互印证的。我们知道,人的肌体是细胞的集合体,每个人大约有60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小灵子,相当于国家的一名成员;大脑是魂的居所,相当于统治者的首府;魂是自我之主,相当于国家的统治者;骨骼相当于国家的政府机构;精气是肌体的养分和能量,相当于物质财富;血液循环系统,相当于道路交通;免疫系统,相当于司法系统;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网络;消化系统相当于工厂企业……。明白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的身国同构理论。
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离开了自我修证而片面强调哲学理论,哲学就显得空洞,很难为所有的人所接受。哲学的大道必须从认识自我开始。哲学要想解放全人类,必须首先解放人的心灵,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健康之道首先应是自我的健康之道,这就是老子的圣人之道,也是老子哲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