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知道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何?我想多数原因都是没有用起来。知道并不等于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只是多了些谈资,并不能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反思过去的学习过程,总结了造成无法学以致用的原因如下:

1.学习的东西脱离了我们生活,缺少用的场景

这种情况是由于我们对于知识的选择出了问题。按照知识的用途分类为元知识和专项知识,元知识是那些比较底层的方法论,专项知识是用于某一方面的专用知识。大部分的元知识学习后都将改变我们的操作系统,会慢慢发挥作用让我们产生改变。但是很多的专项知识,如果我们不从事对应领域的工作,学来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最后学过来不过是如孔乙己般炫耀回字的几种写法。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对于各种跑车的配置了如指掌,或者对于足球的理论战术头头是道、或者对于国家战略研究很深谈吐不俗……但他们掌握的这些知识只能当作谈资,一生也少有机会买跑车、指挥训练球队,带领国家进行合纵连横。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知识要选那些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能用起来的知识。学习心理学、经济学、认知科学等能升级我们大脑操作系统是可以学的,但是什么小行星矿石提验、火星开发、考古研究、野外求生等,如果不是真的有需求,学了之后的用处很有限。这些很多只能作为扩展我们见识,增加我们谈资而存在,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改变。

2.未学透学通,不会把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第二个方面是很多知识学会了之后,并不会迁移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就算学会了很多种经济学,在我们选房买车的时候未曾用起来。学会了很多沟通技巧和心理学效应,在真正生活中交流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这种情况多数是我们未把知识学透内化未自己的一部分,当这些知识脱离了学习中的例子场景,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应用了。就好像买房的时候,如果开始销售给你看贵的,你想起了锚定效应,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套路觉得后面的房子便宜了。如果对方说很多人抢,如果你看不上就要卖给另外的人,想起了制造稀缺的理论,就不会迫不及待的抢到手,会客观的评价其是否值得买。很多知识都有一个内在的核心,可以迁移到不同的场景应用。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事例,把其核心结构提取出来,就容易迁移应用了。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打磨,实践反思,不仅仅是记住知识就可以用起来。

3.缺少耐心用到形成改变

缺少耐心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学会了知识在试过几次无效后就放弃了。船大掉头难,改变我们固有的习惯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不一致的时候,如果要应用新的知识,就会遇到原有习惯惯性的阻扰。要改变我们的习惯,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原来的惯性慢慢被抵消,新的知识形成了强健的神经连接。耐心是最后坚持到学以致用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足够的耐心才能等到应用的效果显现出来。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生是一项长跑。我们一时的成绩并不代表最终的成绩。只有我们不断的改进方法,提升我们跑步的技艺,总会不断的变得越来越强,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也能跑过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