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一直吃药,心里老是有一种惶惶不安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心理相关公众号,也不是医生,我只是个经历过焦虑症的过来人,想给你说说我的经历。被诊断为焦虑症让我吃药的前一段时间,我也是各种担心,就没有吃,后来有了焦虑加重的症状,后面坚持吃药,并没有发生我担心的那些事,没有明显副作用,也没有药物依赖。其实焦虑症就像我们发烧感冒吃药一样,吃其他的药我们并没有担心,一方面是生这种病的人很多,这些药都是被很多人验证的,而焦虑症的患者少,我们积累的经验少。另一方面,焦虑症本身也会让我们惶惶不安,不光是吃药,其实其他方方面面的焦虑,都不安。我的建议是,找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确诊了就安心好好吃药。此外,一方面不要着急,咱们慢慢来,总有一天能战胜它;另一方面要找到负面情绪的发泄口,运动就是非常好的方式。

焦虑症一直吃药,心里还是老有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不知道你具体吃的是什么药?有没有去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治,是不是在按照医嘱服药?惶惶不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慌,很可能还是你的焦虑症状没有控制住,虽然焦虑症状一般不会很严重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但不得不承认,焦虑症状很难迅速缓解,更多的是在自我心理的调整下再缓慢改善的。

焦虑症其实和其它很多精神障碍疾病有些不同,在发病因素上,可能 社会 心理因素所占比例更大,而且焦虑症的患者中,很多时存在明显的性格基础的,也就是既往也是个容易着急上火的人,遇事容易紧张,过分担心,常常因此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所以,在我看来,焦虑当然也有其生物化学因素,但如果说焦虑症的本质,我还是比较认同偏心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同样一件事,对于很多同样性格,同样年龄, 同样程度的人,却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如果你是个学生,明天就要结业考试,有的人紧张的整夜睡不着觉,有的人完全不紧张,有的人虽然紧张,但除了反复看书,按时睡觉,没有其它影响。通俗的讲“考试”对于我没有那么严重焦虑的属性,对于他可能有“焦虑”的属性,对于你有严重到无法入睡的“焦虑”属性,所以问题出在你的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一定会改善焦虑的,一般我们选择SSRI类的抗抑郁药物来治疗焦虑,当然也可以+用单纯的抗焦虑药物盐酸丁螺环酮。虽然我也说焦虑是心理问题,可以自己调整,但焦虑毕竟会感受到困难和痛苦,所以没有必要硬挺焦虑情绪,只能加重患者痛苦体验,最好的办法还是正确的药物控制焦虑和痛苦体验的同时,积极进行心理治疗,调整焦虑心态,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学会接受改变,接受焦虑事实。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这么多年了,一直有朋友问我抑郁和焦虑了,吃药吗还是怎么办?

我首先从本能心理学的角度给你解释一下抑郁和焦虑是怎么来的?抑郁和焦虑都是个人遇到了现实或心里的较大困境,走不出来,导致的一系列不良情绪行为生理反应,也就是说焦虑有焦虑源,也就是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困境入手,困境往往是错误认知导致的,因此要通过谈话了解遇到了什么事情,分析什么样的思维和认识观念的偏差,纠正这些偏差,可以走出焦虑。

吃药可以稳定暂时的情绪,但是对困境没有一点作用,所以不能光吃药,还要接受像我这样的专业心理老师的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我是5分钟心理,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一直在服用抗焦虑药物,心里还是有一种惶惶不安的症状出现,你可以去原来给你诊断病症的医院进行复查,重新评估,也是为了防止病情加重,和医生协商是否可以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其他抗焦虑药物。另外还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找心理咨询进行疏导。

其实焦虑是很普遍的现象,每个人都有焦虑情绪的体验,只不过这种焦虑情绪过度的体现也就形成病症了,焦虑症状的出现,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患者的痛苦也就更不用言说了。

造成焦虑的主要因素, 基本上包括个人的心理因素、 社会 因素、环境因素等是比较泛化的,但主要还是我们个人的认知所形成的意识思维出现了偏差,也就是说当我们焦虑症患者所处的环境、情景或人,所做出的评估是与当时的实际状况有差距是不符的。

比如 当我们处在一个环境或情境中,而这个环境并没有能够构成对我们有伤害的因素时, 而我们由于意识思维的偏差,而做出了可能对我们有伤害的因素存在,造成我们焦虑、害怕或恐惧的形成。

包括别人在交谈的时候或是无意中看了自己一眼,尤其是某些言语可能我们听了以后会不自觉的延伸到自己身上,认为这些语言都是说自己呢,或是自己某些地方有问题,这时也会产生焦虑情绪。

所谓不过度的焦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的,比如我们在等待一个人需要办一些急事,但等了许久还等不到这个人,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但是当等待这个人出现以后,这种焦虑情绪会很自然的平复消失了,当然有可能会在我们心里产生不满的情绪,但也随着时间或者这件事情办完了以后逐渐消失了,这是都是正常的焦虑体现。

而焦虑症的患者却恰恰不同, 他们能够将焦虑的情绪不断的延续下去,甚至可以将这些焦虑情绪延伸到方方面面,并且不断的将焦虑增加, 这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反应所造成的意识思维的偏差而形成的。

所以, 焦虑症患者如果能够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所形成的意识思维,对所处的环境情境或者人能给予正确的评估, 这样焦虑情绪也就相对减少了很多,甚至是消除。

患者对于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焦虑症状发作,就应该主动的回避,尽量少接触这些环境或者情境,或者人, 其实焦虑时刻不在,只要不过度,不让焦虑造成我们植物神经紊乱,没有出现躯体上的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 ,通过自我调整,慢慢都能恢复正常。

如果现在被医院已经诊断为焦虑症,应该遵照医嘱,不要停药,按治疗期主动配合治疗,有条件最好是配合心理治疗或疏导,学会如何应对焦虑症状的发作和减少产生焦虑的因素的方式方法,对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焦虑症是心理疾病,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医,药物治疗是一方面,自己的因素非常重要,自己放不下,自己想不开,别人很难救你,你要知道,你的担心,百分九十是不会发生,另百分之十是你决定不了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想那么多干啥,心大了,一切都小了!焦虑很多是担心自己不行,实际上,你行,你一定行!

也可考虑以下非治疗方法:

  1、幻想: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肯定自己: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这样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结果,你果真平静下来了。

  3、大笑:在生活中不要憋着自己,想笑就要笑,千万不能因为压抑的情绪控制自己,大笑可以让人体的激素以及肾上腺素降低,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看笑话书,看喜剧电影,回忆儿时的趣事……这种效果能持续24个小时。研究证实,当你预感即将大笑时,焦虑的情绪就已经开始有所缓解了。

  4、哭泣:哭一哭有好处,因为泪液的分泌能促进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不过哭泣时宜轻声。

  5、深呼吸:深呼吸可以缓和即将爆发出来的情绪反应,放松全身。每分钟用腹部做深呼吸约6次,也就是用5秒吸气再用5秒呼气,几次深呼吸就能挺起肩膀、放松肌肉。这种呼吸节奏跟血压波动的10秒自然循环相一致。这种同步不仅能使人心情平静下来,还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 健康 。

  6、音乐:很多人喜欢通过音乐的方式才放松自己的心情,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听一些古典音乐以及轻音乐,这样可以缓解心情有避免了太过兴奋。

  7、 体育 锻炼:包括慢跑、游泳、打太极拳、放风筝等,都是减轻焦虑的有效方法。只要选出一两种并长期坚持,就会在需要发泄的时候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

我是严重焦虑症,心态无法控制,烦燥,急一点芝麻大小的事,就急得鸡飞狗跳,总不能平静,像一把锁打不开,心情低落,,严重失眠,入睡困难,睡也睡不到半小时就醒,人都快崩溃了

焦虑症主要不是心理因素,必须药物治疗。我是焦虑症,己吃药治疗五年,疗效很好,目前仍然吃药,但已无症状。我的经验是患病用药一个月后仍无效果的应当换药。我的大夫告诉我说,很多药都会对少数人无疗效。治疗焦虑症不可只短期治疗就停药。

焦虑本来就不是器质性病变,完全是心理问题。吃药能治心病那就是胡扯,说胡扯也是方便说,一切唯心所现,也许因为一念无明就认为吃药能够治疗这种焦虑症,还真会有作用。可是是药三分毒,焦虑症即使吃药有效果但是不能保证其他器官会不会收到伤害。既然是心病那就要心药医。如果一个人生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焦虑症根本不是心里毛病,也不存在走出走不出问题,焦虑症是人的脑神经出问题了,需要药物治疗,根本不可能靠心里医生治疗,

为什么西方很多人有宗教信仰?因为透彻的信仰可以使人心神安宁,这种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匹敌的。当然,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的,你无比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是可以有同样效果的。所以,信仰也是治愈焦虑症恐惧症的终极利器,只不过很多人做不到彻底的信仰,更多只是假信仰和真怀疑,那就无效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