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渠,流进四十万洛南人的心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一九五八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

县长张东、书记冯培智

为解决洛南县城吃水问题熬红了眼,烧焦了心

水,哪儿有水

群众缺吃少穿

农业是根本

水利是保证

可就是没水啊

吃水靠涝子里的雨水

担水要跑几十里

苦瓜梁塬黄柏川,人畜饮水都困难,天旱塬上干瞪眼,雨涝冲刷不得安

洛河的水抽过来,引过来,实在不行,背,扛,都要把水给搞过来

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

烟头按灭了一根又一根

走,去实地考察去

爬了几座山

翻了几道梁

穿草鞋、吃干馍

“时任农林水牧局长的樊孝廉用手作水准瞄了一下惊人地发现所处的洛河上游地势竟然比梁塬还要高张东县长立即让随行人员一路向东测量到永丰。回到县城后,他当即召开专题会议,并向县委书记冯培智汇报,最终拍板决定,引洛河之水上梁塬。”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从保安张坪开口引水

顺着保安南山挖渠道

沿坡道平缓下行

修建一条自流灌溉渠

要叫洛河水上塬,旱地变水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得找专业的水利专家

得找省政府汇报

跑了十多回

带着干粮背着水壶

骑着骡子去西安

争取500万元建设资金

共产党员就是要给人民办实事

就是要引洛河之水灌溉梁塬万亩农田

解梁塬万民缺水之苦

洛南县一年财政183万元

洛惠渠总投资850万元

钱从哪儿来?

扎紧裤腰带

牺牲这一代

造福千万代

说干就干

非修不可!

“保安镇曾经参与勘测放线的王马虎老人说,当时勘测工作从进水口一路放下来,落差要保持在千分之一内,遇到悬崖,测量人员就在高处打下一只钢钎,将绳头绑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腰间,脚一蹬人一跃,从高处一节一节向下,进入测量点,做下标记,无论雨天晴天,从不间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勘测放线标图,才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窝棚、山洞、窑洞能住人

糁子糊汤、玉米饼子馍、杂面窝头是自己背来的

乡亲们哪,我对不住你们,为了修好洛惠渠,让你们受苦了

所有干部职工每人每天节约半斤粮,全部送到工地支援洛惠渠建设

回答他的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没啥,我们跟着你干

攥着铁锤的手又握紧了几分

开始了

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

锤子、铁钎、铁锨、䦆头、笼担

黝黑的脸

磨破的手

稚嫩的肩膀早已磨出茧子

这群洛南愚公啊,发誓要把山给凿成河

号子声是这样的

“大战三百天,洛水上梁塬”

挖呀,凿呀,不把洛惠渠修成呀,不回家呀

再来一把劲儿呀,一起使劲儿呀,要修渠呀

爹呀,娘呀,老婆呀,娃儿呀,就有水喝了呀

这是一群不善言语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犹豫

眼睛里只认准了一件事

心里只想着一件事

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白天,拼命硬干

晚上,寒风呼啸

炮炸老虎嘴、劈开龙山岩、削平鸡冠山、巧凿仙人洞

炮炸老虎嘴1958年冬,工程进展到老虎嘴时,异常艰苦的修建遇到了难题。老虎嘴山像一个庞然大物横挡在施工队面前,因为没有工作面,加之放线难,不能按照往常的施工向前开进,只能在山顶打下粗木桩,把施工队员用绳索掉在悬崖上,施工队员凭着感觉在悬崖上一锤一锤打炮眼,数九寒天,一个工作日下来,队员的衣服出汗后又结成冰。一个月下来,大多数队员腰间都磨出了血痂,胳膊不能正常弯曲。放炮那天,看着巨大的老虎嘴瞬间垮塌,多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劈开龙山岩1959春,施工到龙山崖时,龙山崖几乎是浑然天成的一块大巨石。打炮眼时,一锤轮下去,只能看到火星四溅,石头上只打个白碴。今年85岁的张明哲老人参加过这段施工,当时营长陶荣祖下令,昼夜决战龙山岩。张明哲将钢钎打入山顶石中,系上绳索,从空中而降,进入施工地点,一手抡锤,一手持钢钎,先在绝壁上凿出一条五寸宽工作台,然后站立在工作台上凿出炮眼,5-7人为一班,6小时换一班,经过13个昼夜的连续施工,终于在峭壁上凿下了上千个炮眼,装入了2430斤的炸药,一举爆破成功。放炮时,石块飞出4里多地,一些群众的房屋被乱石击穿。

削平鸡冠山1959年夏,工程进展到鸡冠山,渠道要在鸡冠两侧凿出。同样需要炸山开路,但地势险要无法立脚,施工队员从山顶用绳索吊下去,借着摇摆的惯性使人能够到达工作面,赶紧抡一锤,像荡秋千一样,一个炮眼不知道要摇摆多少次,抡多少锤,才能够完成,硬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才使得鸡冠山在英雄们面前俯首称臣。

  抢占流沙台1959年秋,工程进展到流沙台时,山上全是流沙,几乎白天拉走多少砂石,一个晚上的休息,砂石又填满了整个渠道,施工陷入了两难境地。拉不完的流沙,绕不开的地形,没有办法,工程实行昼夜连轴转,一个营的队员三班倒全部上,流沙清理一点,马上砌渠加盖,流沙下滑很快,清理了几天几夜,不到十来分钟,工程又被流沙覆盖,三班倒,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以几公分的单位向前挪,400多米的工程整整抢修了一个多月。现在在流沙台下,依然能看到几万方的流沙散落在那儿。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千百下才能凿出炮眼

炸药导火索都要自己制

至1959年9月,打通悬崖26处,峻岭29座

开通了保安沿山盘山石渠22.5公里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啊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些

他们想过逃避吗

他们想家吗

他们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

洛惠渠无言

苍山无言

河水缓缓流过

灌溉了四万亩良田

供给了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时间给出了回答

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三千名洛南儿女啊

用血肉之躯修筑了这条人工天河

干渠总长63.3公里,比当年红旗渠早开凿3年

我无意把洛惠渠和红旗渠相比较

红旗渠的赞誉太多了

洛惠渠一直是默默无闻的滋润着每个洛南儿女的心

水通了

梦里有人在欢呼

水通了?

通了,通了

通多久了?

六十年了

啊,什么?都六十年了?

是啊,从那时候到现在,可不都六十年了。

1959年12月16日,洛南县委、县政府在永丰席洼工地举行通水仪式,商洛地委书记王杰到会祝贺,专员郭茂生剪彩。看到洛河之水汩汩地流上了梁塬,流进了自家院子,流到了干旱的庄稼地,捧起了用生命换来的水,老百姓哭了。为了庆祝梁塬通水,群众自发组织为县政府送来“人民公仆,心系群众”锦旗,县上组织剧团在永丰刘村唱了三天大戏。洛惠渠建成通水,《陕西日报》专题报道并发社论,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了新闻纪录片。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爷爷捋了捋胡子

又想起了当年的事

从小他给我讲过大禹治水、讲过李冰修都江堰、讲三峡水电站

可他觉得自己这辈子

最自豪的事就是参与了洛惠渠的修筑

当年的小伙子们啊

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佝偻着背

我还活着

有十六个人,已经长眠在山脚下了

他们大多数是排哑炮时被落石击中

平均年龄二十岁

      张永艮,男,29岁,四皓公社冀寨生产队社员,共产党员,复原军人,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1959年4月26下午,在斧子沟大爆破中光荣牺牲。

  姚生盛,男,25岁,胡河公社闫沟生产队社员,共青团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同年10月2日为打通老虎嘴光荣牺牲。

  张吉才,男,23岁,保安公社庙盘生产队社员,1959年2月参加洛惠渠工程,同年4月28日早,在南坡开渠工程光荣牺牲。

  李丙杰,男,33岁,白洛公社三村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3月31日上午,为找硝土光荣牺牲。

  张凤汉,男,36岁,四皓公社代塬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4月26日在斧子沟大爆破,光荣牺牲。

  李兆惠,男,19岁,尖角公社东方红生产队社员,1958年8月参加洛惠渠工程,曾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年12月7日下午,为打通白人岩光荣牺牲。

  王治斌,男,20岁,洛塬公社涧坪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3月16日下午为打通堡子岩光荣牺牲。

  雷满堂,男,19岁,景村公社雷村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9月为打通鸡冠山光荣牺牲。

  胡生满,男,49岁,祖师公社中心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元月23日为打通泾沟上南坡工程,光荣牺牲。

  还有几位牺牲的无名英雄,因为其他原因,现在已无从考证,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们的壮烈。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还有六个人,落下了残疾

英雄们枕着水声长眠

洛惠渠精神永垂不朽

激励着洛南儿女不断向前

大哉!洛惠渠!

大哉!洛南儿女!

大哉!中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