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出去闯荡还是回到家乡稳定工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7

作者:韩霞

1

最近一段时间是在家乡小城和农村老家度过的。

回家的第一天,看着干净的乡村公路,没有堵车,没有人潮涌动,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麦苗。

无论是乡间小路,还是村子里的街道,都是非常的干净整洁。村村都有垃圾桶,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回到家再看到宽敞的院落,再也不用因为找不到停车位发愁了,这才是真正的宜居环境呀!

没有高房价,没有高楼大厦,消费也非常的低。

城市家庭有的家电,农村一样也不缺,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为什么还都要花上几十万,才付个首付,剩下的时光,全都是用来还贷。

十几万二三十万,足以把自己的农家小院安置的妥妥当当。

可村子上的人,还是有一些年轻人去市里面买了房子。

有的人在镇里上班,也就是在农村上班,晚上也要回到市里面的家里去。

现在农村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都去市里面买房子。

宁愿去住鸽子笼,也不愿住在自己宽敞的农家小院里。

为什么愿意生活在城市?

有朋友这样回答:因为农村的家里没有天然气,暖气呀,别人都去住楼了,不受冻,你总不能让老婆孩子在家冻着吧。

农村不是也可以装暖气片自己烧煤取暖吗?

有集中供暖多好。

市里面生活多方便。

我奇怪他们为什么放着独栋别墅不住,非要去爬楼梯挤电梯。一个朋友问我:那你为什么不从郑州回到农村来生活,或者来咱们临清,或者去你老公家的农村也可以呀?你不愿意回去吧,我们和你是一样的。

一样吗?

我只是这里远嫁的女儿,虽然有回忆,这里却不再有属于自己的家。有亲人有朋友,偶尔小住还可以。

去老公的老家,更不可能了,村上的人大都不认识,也不熟悉,回忆也没有,偶尔的小住也很少。

只有郑州,才是自己的家,虽然没有大院子,毕竟有自己的小窝和亲人在那里。

如果我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就是又来到了异乡。

他们和我们还是不一样的吧。

如果我是他们,我是愿住在农村的。

每次回来,无比喜欢老家的大院子,在院子里就可以看到月亮数星星,尤其是晚上,月光倾洒下来的时候,安静的夜空下,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这才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

虽然向往,但是离家多年,却再也没有想过要回到家乡来了。

2

为什么不愿意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呢?

首先,大城市的便捷小县城无法比拟,更不要说乡村。

一次和外地来郑的朋友坐地铁,我说:每次坐地铁,都感觉像是到了大城市,像北京上海一般。

朋友反问:郑州不是大城市吗?

说到大城市,总是让人想到北上广深。

就拿郑州这个二三线城市来说吧,无论是交通,还是就业,生活,大城市的方便这一点尤为突出。

在交通上,郑州是省会,每次回老家,一定要看回来的时间,晚上从县城到农村的路上也极其不安全,或者住宾馆,太不方便了。

可住在大城市就无所谓了,在郑州就避免了这一情况,无论是几点回到家了,都会有出租车,相对来说也更安全。

离机场近,全国各地有多个航班可以直达。如果在家乡呢,只能坐车去济南乘机。

找工作,网上一搜,信息大爆炸,附近一公里两公里之内招聘单位就可以找到很多家,如果在农村或者县城,信息闭塞,找个工作也会离家一二十里或者更远。

再说休闲娱乐方面,城市,高雅与乡土共存。西餐中餐豫菜鲁菜火锅炒菜,不出两公里就应有尽有,可是在乡村呢,一个村子上最多有两三家炒菜,镇上的餐馆也是少的可怜。县城呢,找个西餐厅或者咖啡厅,不走三五条街几里路,你是找不到的。

生活上,虽然现在在农村买东西也很方便,日常用品油盐酱醋茶村上的小卖部就可以,如果要买衣服等物品,要等到赶集才可以。相比起大城市的繁华热闹,还是相差太远。

在大城市要消费很容易,在小乡村里省钱很方便。

3

虽然城市里紧张忙碌的人向往着农村宽敞的院落,悠闲的慢生活,可去了城市的人,都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到乡村。

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人文上的改变更难让人难以适应。

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和我说,亲戚朋友们有红白发喜事的时候,都要去参加的,如果你说在上班不方便去,人家就会说你架子大,请不动,有的亲戚根本不会体谅你工作请假的困难。

在农村,人情礼往特别多。特别是姑姑姨姨舅舅叔叔伯伯多的,每个月都会有不少的应酬。儿子结婚闺女出嫁,有了孩子过满月酒之类的。还有谁生病住院了,也得去探望。

特别是有老人去世的,不管生前老人是否受人重视受人尊重,死后是极其风光,以祭奠老人的名义聚会有出殡,三七,五七,百印,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三十年。

也就是除去种地的时间,你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要去参加各种名目的聚会,周末不可能去公园,也不可能去效区游,公园很少,全市也就一两个,还没有什么可欣赏的。效区游,就算是走个方圆一百里,也不一定能找到什么好玩的地方。

更不太可能安排长途旅行。又没事,谁会花钱纯粹去玩呢?就像父亲所说的,谁有那个闲心呀,更没有那个闲钱。有钱都存起来要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呢,完成任务的也得存钱,再帮着儿子养孙子,再或者,存钱给自己养老。

这儿的消费低,也是因为工资低,挣的少,如何再去高消费呢?

小县城或者农村就业的机会不多,很多年轻人都去了外地打工。

4

生活的环境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你已经适应了外面的生活,再回到家乡来,这里的风土人情,很难再去接受了。

农村生活虽然不如城市方便快捷,这并不是我们回不去的主要原因,外部环境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我们已经很难适应。

在外面生活,虽然远离了家乡,但是关系单纯。

常常会羡慕那些外居家乡的人亲朋好友多,可如果真的回到了这里,却又感觉这样的关系又极其复杂,如同一张巨大的网,如果不擅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又不喜热闹的,如我一般,生活在别处,才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第2个回答  2017-12-27

这些姑娘在外干这个工作,回到家乡不敢和家长谈起,怕被骂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模特是个只需要穿着光鲜,摆摆姿势就能轻松赚钱的职业。然而她们站台的背后却往往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心酸!

作为底层模特,一切工作都要靠自己争取。如果有人愿意用自己的话,就算一站十几个小时,她们也会无怨无悔的做。图为一姑娘站太久以致腿部毛细血管尽显。

而长时间穿高跟鞋的脚趾头也常常被挤压变形,甚至磨破皮。为了不影响赚钱,她们会忍着痛缠上几圈胶布!

而回到家里,她们也不会马上睡觉,常常都要敷敷脚膜或者做做伸展运动,以缓解腿部的静脉曲张。有的模特给父母打电话,即便累得想哭,也绝不提及自己的模特工作,而是说自己在公司加班而已。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不如点击关注,小编将持续更新好看好玩的文章给大家,谢谢

第3个回答  2017-12-27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家乡的美食——延津火烧。火烧是河南豫北地区独有的一种传统小吃,而延津火烧又是火烧家族中一枝独秀。延津火烧从牛屯发展传播过来,然后经过改良加工而来。它似烧饼而比烧饼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浑圆如饼、色如紫铜、中间鼓凸、层次分明,素以个大肉多、外焦里嫩、香而不腻、食用方便而备受食客青睐。

正宗延津火烧的做法是颇为讲究的。面粉、油料、作料都必须用上等品,面粉是中国第一麦原产地延津,肉料是双汇众品,调料是莲花十三香,和面用水冬天为“甩手水”,夏天用“阴阳水”,春秋为“顶手水”。天热时斤面兑水二两许,天冷时斤面兑水半斤,和面时要猛揉慢“醒”,做到盆里不留剩水,面里不窝生面,面剂大小适中,打时紧摔慢抻,要求手不离油,面不粘手。将面剂拉得长如腰带,宽约寸许,再卷成陀螺状,旋磨成型后压平。遇火力炙烤,中间则会自然膨胀鼓出。炉槽里要经常存油钱深,火烧入炉后,需猛火熏,文火闷,不时刷油,出熟放生,循环往复,短需一刻钟,长则半小时,方可下炉。

外地人到延津不品尝延津火烧,大抵如到河南不吃河南烩面,到安阳不吃道口烧鸡,到开封不吃桶子鸡,到新乡不吃世魁牛肉一般,总要引为一桩憾事的。而且便宜实惠,花少钱就可以顶一顿饭。

火烧,丰富了延津人的生活,厚重了这方热土,提高了延津县的知名度,新世纪火烧已成为延津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能到延津亲自品尝下这种美食。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了小编的家乡美食,希望喜欢的读者点击上方的关注,明天精彩继续哦!

第4个回答  2017-12-27

逃离北上广的人,万万不能把自己的选择,视作职场上的降维,幻想无往而不利,就肯定要碰壁。把北上广的经历看作重读了一次大学,回到故乡调低调门,重新开始,才是正路。

几个月前,跟拉勾网CMO鲍艾乐聊天,她谈起离开深圳,抵达首都,到腾讯北京公司入职的日期,是2006年9月8日。

“那几天,天气是不是很好?”我问她。

“是呀。”鲍艾乐说,她拉着行李箱走出航站楼那一刻,看到了不远处路旁的白杨树,就像一个游子回到了故乡。她老家是山东临沂,在中国北方孩子的心目中,北京不仅仅意味着首都,更代表着更多可能性。

北京更像一条梦想与财富交流激荡的江河。外省年轻人所凭恃的,只有自己的青春。并不是每一条小舟都可以冲过险滩,所以才有了“离开北京”的话题。

我能记得起十一年前那几天的天气,是因为我从郑州转战北京,入职一家报社,比鲍艾乐抵京晚了10天。那一年,北京房价还在1万元上下徘徊,遍布街巷的“链家”和“我爱我家”门店,对外省青年们来说,还仅仅是可以帮助寻找落脚地的小门店。

它们展示的二手房的价码,并不骇人。在那一代年轻人的人生规划中,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些门店会成为十年之后,裁定他们京漂失败的法庭。

北京国贸夜景

那几年,不止年轻人,举国上下似乎都弥漫着对于未来不吝期许的乐观。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勤俭节约,就可以改变命运。尤其那些出身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年轻人,更是遇到了此生提升财富阶层少有的窗口期。只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破窗而入。

让我们直接跳到十年以后吧。不用再抱怨北京房价太高、雾霾太重、地铁太挤,更别痛悔自己没有在N年之前,以现在1/N的价格买下某套房子了。就谈谈离开北京之后的故事吧。

严格说来,我在2010年春天就离开了北京。当时,我在某报深度报道部做记者,负责全国范围内突发新闻和调查新闻的采写。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没必要一定呆在北京,回到河南这个新闻富省,常住郑州这个中国区域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半年之后,我又转回到广东一家报社,岗位职责则相同。这一年,我30岁,成为了所谓的“老记者”,无论何种题材操作起来,都不再手足无措。拿着北上广的工资,生活在三线城市郑州,还免受北京的“城市病”所害,日子似乎就像铺上了铁轨,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向前。

可是,现实很快就告诉我,另一种选择可能促成了新的一种人生,却也在背面被贴上了价格。2013年底,我和几个同行在北京聚餐,大家估算了朋友圈中,过去五年,在北京买房和没买房的人,在财产和职业路径上的差距,都禁不住吃了一惊。

现在,又过了三年,这个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而我,也在两年前,便从报社辞了职,回到北京工作多半年,历经了两份工作后,最终选择回归郑州。其间也有机会回到北京的媒体里,最后都一一放弃。

在郑州,我先是在某区域门户做了半年的副总编辑,负责内容线的运营。这段经历让我反思,深度报道记者,尤其孤悬外省的深度报道记者,各种能力用进废退多年之后,能力模型让他们的转型,远比一般职业困难。

根据我在朋友圈的了解,这也是逃离北京的很多人面临的共病。今天,我抛开记者这份职业的特性,简单谈下对离京后职场的个人观感吧。

比如北京,因为科技和资源的海量云集,有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在职场上,投入和产出相对公平一些。在这样的氛围下度过职业早期训练的人,一旦下沉到三线城市以下,多少都会水土不服。

最突出的便是价值观的冲突。那些孑然一身闯北京,无权无势,靠技术和手艺就能吃碗饭的人,职业成长依赖于技术自信,就很难迁就小地方小平台缺乏透明度和规则意识的企业文化。

在北京,你可能更多依托于“职业圈”生存,整个“职业圈”有普适的业务评判标准,可能会溢美少数南郭先生,但很少会埋没真的人才。所在领域的竞争越充分,从业者就越多选择机会,这会不断强固他们惯有的行为方式。

可是离开北京之后回到小地方,行业就很难再有京城的水准,技术在职场竞争中的效用,也会被严重稀释。市场竞争不充分,权力便会占位。小地方的人,偏爱于“人际圈”的生存方式。在这个圈子里,会按照权力资源占有量的多寡分排座次,就像一条食物链,底端的必须效忠依附于上层。人品正不正,技术好不好,反倒是其次。挑战规则者,便是在否定所有人的人生。

留不下的北京,回不去的故乡。在故乡的公司里,内外交困、上下相疑,很快,人际上的疑惑会反噬技术上的自信。这就引出下一个问题:北上广大平台呆过的人,真的比小地方的同行强吗?

从技术能力上,倒可以这么说。有例外,但例外不多。在北上广证明过自己,说明至少可以凭手艺,在中国的同行业中立足。但是,京漂返乡群体也必须认识到,他们之前的成绩,固然与其个人禀赋与努力密不可分,却是平台化协作与支撑的结果。你在北京可以达到的高度,在郑州长沙,多半是要打折扣。

讲个我的经历。我曾认为所在网站的编辑标题起得不好,甚至直接把报纸标题“拿来主义”,就提醒他们增进这方面的能力。然后,就有同事提醒我,“老孙,我不太懂内容。但是,我们这种网站,编辑标题起得怎么样,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倒不难理解。小平台的人更相信经验,而不是普适的业务标准。他们倾向于认为,就像球队,北京同行业的是专业队,有专业队的打法。他们是业余队,你专业球员来了,也得顺着业余队的打法。

这种说法至少提供了一种思维:不同的地域,适配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平台,适配不同的人力。何为适配,上级领导说了算。

认识不到这个,心态就容易失衡。逃离北上广的人,万万不能把自己的选择,视作职场上的降维,幻想无往而不利,就肯定要碰壁。把北上广的经历看做重读了一次大学,回到故乡便调低期待和调门,重新开始,才是正路。

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生存竞争就更激烈。只是这种激烈,在专业技术上体现的,远没有大城市的多,这由所在城市行业的平均水平决定。所以,习惯了专业化竞争的人,以往的成功非但不能成为利器,反而更易成为拖累。在新同事们看来,这些人更容易在工作中抱怨指责。

在北京的大公司里,简单直接的沟通方式或许是个优点,离开北京哪怕只有三十公里,这就沦为职场大忌。职业成长线与你迥异的人们,会把这种沟通方式当成恶意。

这与是非对错没太大关系。适者生存,无论在不在北京,都是铁律。离开北京,是为了活得更好,首先便是要生存下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这包括跟自己一起工作的人。我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失败者。实在无法匹配的结果,就是单飞创业。

庆幸的是,2006年,我入职北京某报社,进入媒体“职业圈”后,十来年高强度的职业训练,让我掌握的技术能力,即使在离开了媒体,也可以靠个人写作养家糊口。我目前的收入,与郑州和郑州人都没太大关系。不用在职场上迁就任何人,让我得以聚焦于工作本身。或许这样活着很辛苦,但谁让我当年怕辛苦,没在北京买房呢?

去留北京的结果,都必须当事人承担。外人的建议,也就是说说而已。最后,祝愿在京离京的兄弟姐妹们,能活得更加自由。青春转瞬即逝,唯有一些骄傲,岁月和人言都难夺去。

第5个回答  2017-12-27

毕业是每个学生都将面对的一件事,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同学来说,可能彷徨,可能无奈,也可能踌躇满志。毕业是选择一线城市打拼还是回到老家找份踏实稳定的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普遍的话题!

有人说:我要大城市打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人说:我要回家,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我想在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没有好与坏之分。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无奈吧。。。

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发现回到自己家乡,自己的收入并没有那么的可观,甚至很难找到一份自己专业对口亦或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面对这些情况能怎么办呢?很多人加入了北漂的队伍,称为了北京的“外地人”!北京这一国际化的大都市,的确充满了机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充满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方方面面。没准在这里真就能扎下根呢?哈哈!自欺欺人了,来到帝都的人才何其多?真能留下的又有几个?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大城市有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资源,有的还有那相对一些的公平!回到自己二三线城市的老家,慢慢发现,“关系”在小城市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出身平平的我们真就无能为力。干脆咬紧牙关,去大城市拼一拼,闯一闯。不是我们不爱自己的家乡,不是我们不想回去。可是我们不甘心,不甘心回去看着那微薄的收入和渺茫的未来!

现实如此,社会如此,未来不知怎样,每天告诉自己: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