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3-05-07
在这个信任缺失的社会,关于身边人摔倒时是扶还是不扶的问题,人们的观点各异。有些人选择扶,认为这是一种善良和道德的行为;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不扶,担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或误会。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选择扶起身边的人。首先,这是基于人们的道义责任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此外,如果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而不去提供援助,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内疚和不安。
然而,在扶起他人时,我们需要做好防范意识。确保自己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例如,在晚上、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扶起陌生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此外,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也非常重要,以避免因好心行为而陷入法律纠纷。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社会中仍然存在信任缺失的问题。因此,尽管我们选择了帮助他人,但也要保持警惕和谨慎。同时,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加强信任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和谐和友善的环境。
第2个回答 2023-05-07
扶!见义勇为是美好道德的体现
“扶人被讹”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导致“被讹”而惹上麻烦和纠纷。
不少民众因担忧“扶人被讹”的潜在风险,路遇老人摔倒或需要救助时,通常会选择视而不见、绕道而行。
相信,随着民众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加上有兜底保障和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扶不扶”的问题便迎刃而解,老人摔倒后就会得到身边人的及时救助。
第3个回答 2023-05-07
一般情况下肯定是要扶的,特别是你以识的人,如果在陌生环境,再遇到陌生的人,特别是在摔倒后情况很糟糕的时候,最好是打120处理,这里首先避免当事人进一步受到伤害,其次也是避免给自己留一些成为嫌疑人空间。
第4个回答 2023-05-07
我觉得我会先考虑一下。
你好,不会毫不犹豫的,要分清楚状况,录下证据,还是可以扶的。
那么,如何解决因搀扶摔倒老人而可能引起的纠纷呢?面对摔倒受伤的老人,虽然社会民众没有救助的法定义务,但我们还是应该勇敢地挺身而出。相信我们的社会、法律不会再让好人继续寒心。
在道德层面,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面对处在危险中的他人尽可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像广东省、河南省等很多地方都将“搀扶摔倒老人”行为纳入见义勇为的评定范畴,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非因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救人、抢险、救灾的合法行为均可被评定为“见义勇为”。在法律层面,为有效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与道德风险,《民法典》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创设了大量规定。
其中与“搀扶摔倒老人”相关的是创设了“好人条款”。《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为“好人”撑腰,为“好人”排除后顾之忧。
第5个回答 2023-05-07
如果身边的人摔倒了,首先要保持冷静,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救助。如果摔倒的人有明显的伤口、骨折、头部受伤、失去意识等紧急情况,应该立即呼叫医疗救援,并为其提供急救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寻找附近有没有专业医疗救援机构或者救护车,然后按照上述急救措施处理伤者的伤势,如果需要,可以帮助抬着患者送到救护车或者医院。